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有效的深度处理方法处理焦化废水使之再利用,对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常用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阐述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为未来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的技术难题,以某公司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组合技术为研究对象,优化了生物处理技术和工艺,确定了核心处理设备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处理后出水用作锅炉补充水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经济性.工程实践证明,废水中NH3-N、酚、悬浮物、硫化物等总脱除率均超过99%,CODcr脱除率超过98%,能有效处理焦化废水,出水水质达到锅炉用水质量标准,实现了废水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线、变温和超声波等物理诱变方法,对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活性污泥进行了诱变处理,将诱变后的污泥用于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的后续处理,比较了处理前后焦化废水中CODcr、NH3-N和TOC的变化,并使用GC-MS方法分别对处理前后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诱变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对焦化废水中剩余CODcr、NH3-N、TOC和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有所增加;在三种物理诱变方法中,超声波与变温处理对微生物的诱变效果较好,紫外线较差.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混凝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化废水来自于炼焦、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经生物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很难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因此采用混凝法对焦化废水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实验选择了几种混凝剂如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Al2(SO4)3)及聚丙烯酰胺PAM.通过实验确定各种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pH值、最佳投加量、并确定无机混凝剂、有机絮凝剂配合使用时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混凝剂适用的pH值各不相同,最佳的混凝处理条件是PFS和PAM组合,其能进一步去除色度、CODCr,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在0.5h和300W高压汞灯紫外光处理条件下,采用TiO2,ZnO和TiO2+ZnO不同催化剂组合,研究了紫外光催化处理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CODcr及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是焦化废水中CODcr光降解处理的最佳催化剂;TiO2紫外光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浓度废水中的CODcr,但对其中氨氮的去除较差。考虑到经济可行性和焦化废水光降解处理的工程实用性,进一步研究了典型焦化厂生化处理站进、出废水按照1L/min处理量施加TiO2紫外光照处理的效果和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的TiO2紫外光照处理焦化废水对降低焦化废水进、出水CODcr和NH3-N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可以显著地增加焦化废水进、出水的可生化性。因此该方法可作为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站进水预处理和出水深度处理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焰煤作为吸附剂深度净化焦化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长焰煤对化学需氧污染物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动力学可由鲛岛吸附速率方程描述。除此以外,本文还进行了二段逆流吸附装置的初步工艺设计。实验结果可为利用化学吸附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氰化物是焦化废水的常见主要组分,剧毒,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必须严格控制和重点处理.采用酸、热、无机、有机改性法对海泡石进行复合改性,用于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结果表明:(1)对海泡石先用6 mol·L~(-1)盐酸进行酸改性,再在200℃下进行热改性,然后采用0.3 mol·L~(-1)AlCl_3进行无机改性,最后采用12 g·L~(-1)PAM进行有机改性后,其对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能力可由15.7%提高到71.2%;(2)改性海泡石去除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废液初始pH7.8下,处理2 h,废水温度恒定在40℃,其对焦化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可由71.2%提高到74.8%.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处理焦化废水的多种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宣布了一种物理化学法新工艺——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强化技术,并对生物脱氮及烟道气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赵洪林 《科技信息》2013,(20):493-494
焦化废水处理中COD及色度问题一直是困扰焦化企业环保达标的关键问题。确保焦化废水稳定达标处理以及经济高效运行,必须将废水生化处理与深度处理有效结合。生化处理出水采用活性炭脱色+絮凝沉降工艺是保障焦化废水出水稳定达标运行的有效方式,解决影响活性炭吸附脱色加絮凝沉淀工艺的有害因素是确保废水处理高效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