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2000年行鼻内镜手术随访观察的110例患进行术后疗效观察及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21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中,治愈率为72.02%,好转率为26.61%,总有效率为98.63%,无效率为1.38%。术中出血影响手术操作5例,术中眶纸板损伤2例,术后术腔粘连3例。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术前术后合理用药、术后换药随访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治疗慢性肥厚型鼻炎。方法 :采用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结果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型鼻炎1 5 6例 ,成功率极高。结论 :利用微波技术方法治疗速度快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年—2004年间我科完成随访的30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Ⅱ型256例,1期53例,2期153例,3期50例;Ⅲ期44例。术后随访6~12mo,平均8mo。结果:治愈率Ⅱ型:1期94.3%,2期85%,3期76%,Ⅲ型63.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有效疗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但手术方法各有不一。过去主要用10%甲醛和3%过氧化氢擦洗残腔壁,外囊袋形缝合大网膜填充残腔等。残腔器管闭式引流,有的残腔积液反复感染,有的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近四年来本院采取用25%盐水冲洗残腔,外囊向腹腔敞开,有不置引流管残腔吸收快,病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46例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方法:分析经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335例,其中疗效欠佳或无效病例46例(67侧),总结失败的原因。结果:比较常见的经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不佳或失败的原因有术腔粘连14例(19侧)、术后随访和换药不及时13例(21侧)、术中病灶除不彻底8例(11侧)、相关病变没有处理9例(12侧)、原因不明2例(4侧)。结论:提高手术疗效的3个关键是①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病理机制和鼻腔、鼻窦解剖学理论来指导手术;②规范内的内窥镜围手术期处理;③鼻腔局部和全身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6.
经鼻内镜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鼻内窥镜Na:YAG激光对24例慢性泪囊炎患行泪囊鼻腔造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2,3例,治愈率95.8%,无效1例。造孔处上皮化平均时间:2个月内18例,2.5个月内5例,3个月1例。结论:经鼻内镜Na: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具有治愈率高、面部无疤痕、出血少、进路直接、泪囊定位准确等优点,同时为传统手术失败提供了再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输卵管妊娠病例48例,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25例,开腹组23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 39例病人均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其中7例术后血肿残腔较大注尿激酶冲洗,另有1例术后复发,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均痊愈。结论 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鼻腔、上颌窦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柯-陆氏手术进路与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治疗32例鼻腔上颌窦病变。结果:治愈率为93.75%(30/32)。通过该手术治疗的病例经0.5~2年的随访,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易清除病变组织,是防止疾病复发,保留鼻腔、上颌窦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鼻窦手术影响疗效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ESS)的广泛开展,使该病在诊疗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院1999年12月~2003年7月共完成内窥镜鼻窦手术520例,并对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探讨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85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微创、彻底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手术路径。方法:对90例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结果:90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结论:该手术路径对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治疗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术后无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制了一种双激光医用外科设备,在同一设备上设置CO_2激光器作为手术光源;He-Ne激光器既作指示,又作照射治疗光源;两种激光亦可联合使用。本文阐述该种设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根据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理阻塞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扩大额窦开口,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术后定期冲洗,清理鼻腔及鼻窦。结果术后随访4-24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复发情况,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尽可能保留窦口周围粘膜,正确开放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脑室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侧脑室脑囊虫摘除术,9例行第四脑室脑囊虫摘除术,2例行侧脑室脑室镜脑囊虫取出术,2例第三脑室囊虫行药物驱虫保守治疗,术后进行脱水和抗囊虫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随访3个月~24个月未发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2例无颅内高压患者行药物驱囊虫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MRI对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外科手术治疗是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猕猴应用遥测技术进行植入子在植入手术围手术期内遇到的各类状况以及处理措施。 方法 对 本机构 8 例猕猴的植入子植入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 对出现的术前麻醉与备皮、给药困 难,术中出血量、麻醉程度,术后切口淤肿、动物自主破坏缝线或植入子导线等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预防或解决 方法并予以实施,通过手术前后体质量、体温、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确认无感染或炎症等不良预后,通过检 测术后心血管系统各指标并与猴白昼基础值进行比较确认术后生理状态良好。 结果 通过标准化的手术过程与 完善的应对异常的预案,成功实施了植入子植入手术,手术成功进行并且术后恢复良好,受术猴的体质量、血常规、 生化、心电、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显示手术前后基本无差别。 结论 通过猕猴遥测系统植入子植入手术实例,成 功实施猴应用遥测系统的手术流程,提高了遥测动物模型建模的成功率,对国内机构使用植入式遥测系统建立大 动物模型在安全药理学研究的应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进行鼻窦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8例采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鼻息肉患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鼻窦鼻息肉进行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综合处理是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阐述房屋增层改造的必要性,针对要进行改造的砖混结构房屋、框架结构房屋提出了建筑结构和基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