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度场测量系统在喷油雾化角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喷油雾化角影响油气混合、缸内燃烧和发动机排放性能.借助浓度场测量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喷油雾化角测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组成,并通过该测量系统对某种电控喷油器燃油喷雾角情况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了该测量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摩托车等汽油机的喷油提前角测量中存在的精度不高、费时费力等原因,介绍了基于MP424数据采集卡的摩托车电控喷油系统中关于喷油提前角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该系统使用MP424数据采集卡采集数据,使用Lab VIEW编写喷油提前角测量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测试精度高、测试时间短和可以在线测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直喷汽油机可视化喷雾及其撞壁实验装置与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高压供油系统的设计、直喷汽油机喷油器驱动模式以及喷雾控制系统.基于该可视化装置研究了不同喷油压力和环境压力下喷雾贯穿距与喷雾锥角的变化、不同环境压力下喷雾发展与燃油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撞壁角度和距离下喷雾撞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压力增加,喷雾贯穿距与喷雾锥角均增大;随着环境压力增加,喷雾贯穿距减小而喷雾锥角增大.此外,75°撞壁角度较60°撞壁角度更加有利于撞壁后喷雾发展和燃油雾化.开发的可视化喷雾及其撞壁试验装置与控制系统能够可靠而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TY495Q柴油机用不同的燃料供给系统对工作过程的影响.并对喷油及燃烧过程每循环动态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有的循环存在二次喷射时,燃烧过程后燃较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TY495Q柴油机用不同的燃料供给系统对工作过程的影响,并对喷油及燃烧过程每循环动态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有的循环存在二次喷射时,燃烧过程后燃较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ARM9嵌入式MCU设计并制作了闪烁参数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激光在实际湍流中的闪烁指数进行实验测量.在实际测量中,证明该系统能实时地测量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闪烁指数.实验结果表明:当高斯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距离越大,其闪烁指数越大;在相同位置处,高斯光束的闪烁指数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岩石表面形貌复杂的特点和测量精度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光栅相移原理的便携式岩石三维测量技术,该技术由相位移法、外差原理和相位高度映射三部分组成.相位移法和外差原理相结合能够自动完成相位展开,同时保持相移法原有的相位求解精度;然后根据相位展开后的相位图,利用相位高度映射算法来完成岩石的三维形貌测量.利用基于多频外差原理的三维测量技术建立了一套三维测量系统,该系统由一个CCD摄像机和一个数字光栅投影器组成.利用上述系统对一块岩石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完成岩石测量.  相似文献   

8.
单螺杆压缩机与其它回转式压缩机一样 ,为了解决气体从压缩腔中向外泄漏等问题 ,需要向压缩腔中喷入润滑油或其它液体 .一方面 ,喷入的润滑油减少了气体的泄漏量 ,降低了排气温度 ;另一方面 ,润滑油的存在增加了粘性剪切、摩擦、搅拌和吸气预热等方面的损失 ,直接影响压缩机的性能 .本文根据喷油雾化理论 ,引入维勃数来评价润滑油在压缩腔中的雾化程度 ,为合理选取单螺杆压缩机的喷油参数提供了依据 .实验中通过改变喷油量、喷油温度和喷油孔径等参数 ,得到不同喷油参数下单螺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绝热效率 ,结合喷油雾化理论 ,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实验证明 ,依据维勃数来选取喷油参数是可取的 .为了保证润滑油在压缩腔中雾化良好 ,所研究的单螺杆压缩机喷油的维勃数应不小于 60 .  相似文献   

9.
建立测量多循环喷油过程连续变化情况的测试系统,研究在不同齿杆位置下各种转速时,循环喷油量的分布及循环喷油量波动率的变化情况,提出一种测量油管残余压力的方法.结果表明,油管残余压力对喷油过程的循环波动有较大影响,另外,在有二次喷射时喷油过程的循环波动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行设计的超高压共轨系统喷雾试验平台,开展了超高压共轨系统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从油束形态、喷雾贯穿距以及喷雾锥角方面出发,系统定量地分析了喷油压力和喷油规律对船用柴油机喷雾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船用柴油机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超高压共轨系统中电控增压器电磁阀和喷油器电磁阀的开启时间,可以实现变压力和变喷油速率喷射;随着喷油压力的升高,油束周围的破碎蒸发现象、喷雾贯穿距以及喷雾锥角均逐渐增大,但当喷油压力超过200 MPa后,其对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的影响越来越小;随着喷油规律由矩形变化到靴形,油束周围的破碎蒸发现象、喷雾贯穿距以及喷雾锥角均逐渐减小,且喷油压力为150 MPa的矩形喷油规律的喷雾贯穿距大于喷油压力为200 MPa的靴形喷油规律的喷雾贯穿距,这进一步表明了喷射初期的压力是决定喷雾贯穿距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简单的上滑片接触法引出油膜厚度测量信号,对多孔油嘴油束在活塞顶 面形成的油膜厚度进行动态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测量的重复性是很好的,因而是切实 可行的。再改变油嘴喷射夹角、喷油提前角和发动机转速,研究油膜在活塞顶面的分 市规律,得出“油嘴喷射夹角与活塞顶锥角一致时形成的油膜分布最佳”的结论。并 通过实机性能试验获得验证。为有效组织油膜—雾化燃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控喷油器喷射量特性小喷油脉宽非线性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电控喷油器喷射量特性小喷油脉宽非线性段的特性形态,设计了高精度测量小喷油脉宽非线性段的实验装置,以高阻型喷油器为例,精确测量了该喷油器小喷油脉宽非线性段的喷射特性,并研究了驱动电压和供油油压对其特性的影响,最后对小喷油脉宽非线性段进行了数值拟合,为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柴油机引入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后,进行了柴油机燃烧室参数设计匹配研究.提出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对燃烧室的结构要求.分析了高压喷射用燃烧室的结构设计因素,给出贯穿距离、压缩比、口径比以及径深比合理取值范围,提出了燃烧室匹配设计流程,设计493柴油机的不同结构缩口燃烧室.进行了不同方案燃烧室的匹配实验,实验数据表明,6喷孔及缩口大口径浅坑燃烧室是该柴油机燃烧系统较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本校材料物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特点,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可以对材料相关输运性质进行测量的低温输运性质测量系统,探讨了低温测量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此系统对提高本校大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位移测量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通常微位移测量方法的昂贵、不能连续自动观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角反射器和微波相干比相的微位移测量系统;当微位移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时,采用基本测量系统.当微位移方向与电波传播方向不平行时,采用弯管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微位移测量系统的工作过程,还给出了信道计算方法和传输测量结果的通信电路.该通信电路可通过移动电话把测量结果传到指定电话号码的终端,并给出了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电控技术在柴油机上的运用,提出了需要测量曲轴的位置及判别电控喷油器应向哪一汽缸喷油的问题。本文参照已广泛运用的汽油机电喷系统,介绍了电控柴油机曲轴位置测量原理及喷油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LabView开发了一套微压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保存、查询、打印等功能。经实验验证,本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可靠性及可行性,可以有效的完成测量及数据处理工作,同时本系统对其它测量系统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RFQ加速器腔体电场分布的冷模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谐振腔的微扰理论,采用小球微扰法,为射频加速器建造中的冷模测量建立了一套自动测量系统,实现了高精度、批量自动化测量的要求。并用该系统对一台设计中的射频四极场(RFQ)加速器冷模进行了测量,验证对RFQ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更方便地研究船用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利用软件模拟方式代替实验,建立柴油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6210ZLD-5型柴油机喷油提前角的改变对柴油机NOx排放、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喷油提前角可以降低NOx排放,但同时也造成柴油机功率的降低和燃油消耗率的增加.该研究对柴油机喷油参数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介质损耗测量在准确度和抗干扰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注入信号法的介损测量新方法.注入信号法在介损测量中的应用原理是,采用注入信号进行系统自校正,消除装置固有测量误差;采用注入变频信号产生频率可控制的高压测量电源,然后跟踪测量介损角,从而有效地削弱电网工频的干扰,并消除装置的固有测量误差,使介损角δ测量的精确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显著提高.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