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07,(2):2-3
杭州:能力建设年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打造“天堂硅谷”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这是推动杭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的重大发展战略,2007年,杭州市科技局将全面落实“1 10”配套政策,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合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持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机制创新,继续营造和谐创新环境。同时,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管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技术合作已经成为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沈阳市正面临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任,“十一五”期间要确保实现“三大目标和两个不低于”,从根本上都需要不断加强区域技术合作,营造创新环境,积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杭州科技》2012,(1):63-64
2011年,开发区科技局以“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为指导,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围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指导和推进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 杭州具备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和优势条件,201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0]30号)正式同意将杭州等16个城市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3年7月杭州市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集群的理论视角,结合甘肃省的创新发展实践,研究提出了甘肃省创新集群的发展思路、建设重点及保障机制,以期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推进创新型甘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和任务当前,我国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了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建设完备、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推动区域内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世界高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力机制视角下的泛珠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泛珠三角开展建设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得泛珠区域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泛珠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研究泛殊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定位.强调在CEPA框架下保持经贸对泛珠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具泛珠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需求为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引导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驱动力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实施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高度协同,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促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安徽科技》2007,(10):F0002-F0002
2007年是合肥改革创新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型试点币建设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建立推进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以“主攻体制创新、服务知识创新、探索区域创新、突破企业创新”为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县区与校、院(所)对接体系、责任体系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太原科技》2010,(6):107-107
近日,南昌市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发展主线,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着力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以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推进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主持会议。国家科技部有关负责同志专程来沪参加会议,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旨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城市要素聚集和创新活跃的优势,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10年1月10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杨浦区被正式授予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相似文献   

13.
李峰 《科技信息》2012,(34):46+48-46,48
唐山市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要达到其建设目标,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区域科技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唐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差距,提出了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政策环境体系、科研投入体系组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框架及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去年11月初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论坛”会上,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共同签署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间签订的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协议,它提出了两省一市将实行科技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等协作任务,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12,21(16):27-30
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抓好创新型广东建设汪洋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亲自部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强大动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开创广东科技工作新局面等三大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创新型广东建设的行动指南。各地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协同创新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新的科研组织模式,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选择。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协同创新体制,形成多种类型和模式的协同创新体,才能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文简称为“苏州纳米所”),是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在苏州共同筹建的科研机构。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内,占地约6.677平方米土地。该所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推进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紧密结合,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设立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9.
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为中原崛起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历史任务。这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谋求自身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红岩  张波 《太原科技》2010,(10):38-44
“十一五”时期太原市科技政策法规建设状况 “十一五”时期.太原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着力点,不断完善符合太原市实际需要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五年间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并发[200711号)《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发[2007]25号),对太原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绿色转型战略以及全面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