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狭叶獐牙菜(Swertia angustifolia Bu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vanillic acid,1)、1,3,8-三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1,3,8-trihydroxy-5-methoxy xanthone,2)、5,7,4′-三羟基二氢黄酮(5,7,4′-trihydroxy flavanone,3)、1-羟基-3,5,6-三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3,5,6-trimethoxy xanthone,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ethy-3,4-dihydroxy-benzoate,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6)、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methyl-bellidifolin,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狭叶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吡咯并喹啉酮结构的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杂环化合物被广泛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它可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它有抗肿瘤活性.然而该类杂环化合物传统的合成方法尚存在合成和处理方法较为复杂,或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以及碱性催化剂等问题.本合成方法简捷,无需用到催化剂,仅用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作为溶剂,以2-氯甲基-4-苯基-3-喹啉甲酸乙酯(1)为底物与胺类化合物2a-l在EtOH-AcOH(V/V,10:1)溶剂体系中回流反应经Williamson反应形成C-N键然后经分子内环化得到一系列吡咯并[3,4-b]喹啉-1-酮衍生物,即N-芳基(烷基)-9-苯基-2,3-二氢-1H-吡咯并[3,4-b]喹啉-1-酮衍生物3al.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HRMS等方法表征并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壮药水龙Ludwigia adscendens(L.) Hara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以及MS、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5-羟基-3,4-二甲基-5-(3-甲氧基-3-氧代丙基)-2(5H)-呋喃酮(1)、焦谷胺酸甲酯(2)、布卢门醇A(3)、S(+)-去氢吐叶醇(4)、3-异丙基-5-乙酰氧基-2-环已烯-1-酮(5)、methyl hematinate(6)、没食子酸乙酯(7)、香草酸(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2,3-二氢-4(1H)-喹诺酮(10)、丁香酸(11)、2,4-二叔丁基苯酚(12)、没食子酸(13)、莨菪亭(14)、4-甲基-5,6-二氢-2-吡喃酮(15)、黑麦草内酯(16)、尿石素A(17)、chakyunglupulin A(18)、N-苯甲酰基-L-苯丙胺醇(19)、松脂醇(20)和橙黄胡椒酰胺(2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水龙内酯A(ludwigolide A),化合物2~12、14~21为首次从水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4E,6E)-1,7-双(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1)、(4E,6E)-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4-羟基苯基)-4,6-庚二烯-3-酮(2)、对羟基苯甲醛(3)、cis-3-isobutyl-tetrahydroimidazo[1,2-a]pyridine-2,5-dione(4)、(3S)-6,8-二羟基-3-苯基-3,4-二氢异香豆素(5)、α-亚麻酸(6)、1-亚油酸甘油单酯(7)、亚油酸(8),其中化合物3、4、6、7、8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且化合物4、6、7、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龙血竭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 C-18等柱色谱分离技术,从广西龙血竭甲醇提取物中分离了8个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经综合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7-甲氧基-6-甲基黄烷(1),7,4'-二羟基高异黄烷(2),7,4'-二羟基-8-甲氧基高异黄烷(3),7,4'-二羟基高异黄酮(4),4'-羟基-2,4-二甲氧基二氢查尔酮(5),4,4'-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尔酮(6),2,4,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尔酮(7),4,4'-二羟基-2,6-二甲氧基二氢查尔酮(8).还测定了化合物1~8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环草石斛酚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环草石斛丙酮(φ=80%)提取物进行了分离,所得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评价了各化合物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抗炎等活性。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5个酚类物质,分别是chrysotoxol A(1)、neoechinulin A(2)、3,6,9-三羟基-3,4-二氢蒽-1(2H)-酮(3)、4,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4)、柚皮素(5)、5,4′-二羟基-7,3′,5′-三甲氧基黄烷酮(6)、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7)、batatasin-III(8)、3,3′,5-三羟基联苄(9)、trigonopol B(10)、丁香脂素(11)、2,4,7-三羟基-9,10-二氢菲(12)、loddigesiinol B(13)、loddigesiinol I(14)、loddigesiinol J(15);其中化合物1-11为首次分自环草石斛的多酚。在所选实验条件下,化合物1-4、6、7、12的生物活性为首次评价;化合物1、3、12的强抗氧化活性,1、9的强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1、12、14、15的强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马陆肠道内生真菌Xylariaceae sp.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吩嗪-1-羧酸(1),肉桂酸(2),2-n-庚基-4-羟基喹啉(3),N-苯甲基氨基甲酸(4),酪醇(5),2,3-二羟基-1-(3-吲哚基)丙酮(6),3,4-二羟基苯甲酸(7),胸腺嘧啶(8),环(甘氨酸-苯丙氨酸)(9),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10),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1),环(甘氨酸-脯氨酸)(12),环(甘氨酸-亮氨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滇产宽叶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枝叶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O-(2′-异戊烯基)-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7-O-(β-D-葡萄糖苷)-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银椴苷(4),4-(3′,4′-苯甲氧基)-3-甲基-3-烯-2-酮(5),对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醇酯(6),3β-香树脂醇(7),4,22-二烯-3-酮豆甾烷(8),4,22-二烯-3-酮-6β-羟基豆甾烷(9),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0),5-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12),豆甾醇(13),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獐牙菜茎叶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它们是:6-甲氧基色满酮(1)、1,2,3,4-四氢-1,4,6,8-四羟基口山酮(2)、4,5-二氢-6,7-二羟基-3-丁烯基苯酞(3)、4,7′-氧杂-3′,5,-二甲氧基-4′,9,9′-三羟基-7-烯-3,8′-二丙苯(4)、1,2,6,8-四羟基口山酮(5)、1,6-二甲氧基-2,8-二羟基口山酮(6)、1,2,6-三甲氧基-8-羟基口山酮(7)、1,2,8-三甲氧基-6-羟基口山酮(8)、齐墩果酸(9)和豆甾醇(10).其中,化合物6-甲氧基色满酮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新型的自组装单分子膜材料巯基烷氧基喹啉化合物。方法通过羟基喹啉与1,10-二溴癸烷、硫脲反应,设计合成新的巯基烷氧基喹啉衍生物,经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合成了2种新的巯基烷氧基喹啉衍生物即4-甲基-1-(10′-巯基-癸烷基)喹啉-2-酮和1-(10′-巯基-癸烷基)喹啉-2-酮,其结构经1H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