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是发展中国家所面对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在本文中,笔者从中国二元经济形成的原因着手,揭示其一元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互为前提,是同步的、互动的、相伴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民生活条件,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然而,如此巨大的农业劳动力存量则是阻碍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障碍,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含义、城乡二元济结构的危害以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是否达到了农业支持的发展阶段、农业支持的体制障碍以及在新的发展阶段下中国所应采取的农业支持政策.笔者认为,只有在城乡统筹的战略思维中来积极地实施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农村的反哺,才能逐步缓解中国经济二元结构明显的矛盾,逐步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协调、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摆脱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出路,而以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城市产业联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目前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为此,应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科技进步加快城市产业调整步伐,实现经济一元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吉林西部欠发达地区,白城市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且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及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显著,以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良性转换与互动.本文主要分析了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并提出白城市以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拟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对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泽武 《遵义科技》2003,31(4):9-12
赤水是一个集“小城市、大农村”典型二元结构市,没有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赤水经济的振兴,没有农村的进步,就不可能实现赤水整个经济的繁荣。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粮猪型经济结构突出,尽管畜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稳定发展生猪,大力发展以赤水乌骨鸡为主的家禽及水产业,积极  相似文献   

9.
赵英鸽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5):13-13,14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状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市场化、工业化和社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以及城市化发展滞后等原因,农业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剩余劳动力.1.从总体数量上看:对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事实,学术界几乎没有什么争论.  相似文献   

10.
张煜 《科技信息》2013,(26):119-120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城乡之间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河南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成为困扰河南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融合是新形势下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重点分析了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如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提出相关建议和制度保障。旨在探索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以及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福建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逐步解决二元结构与多重约束、不平衡性、沿路布局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问题、深层次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将对福建县域经济发展日益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将会出现的一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失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日益紧迫问题相互联系并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分析了工资差别论和二元经济理论的局限性,依据中国实际情况设定适宜假设条件,结合两种理论建立一个分析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的新模型。从模型出发,讨论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和城市失业的关系、发展现代部门对劳动力配置、提高传统农业部门的工资收入的作用以及传统农业部门发展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失业、劳动力转移和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二元化问题的不同方面,应从整体上分析把握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思茅师专学报》1996,12(1):1-7
建国以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改革开放以来的近17年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艰难的,发展也是有限的,今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要达到农业的飞跃,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须在对策措施上做好大文章。中国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定能实现,能解决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历史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邢台市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构建符合邢台实际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破解城乡经济与社会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西安市是西部欠发达城市,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得尤为突出,任务更加艰巨.西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就是经济发展能力的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社会发展上,主要是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二元社会、二元经济难以克服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的缺失是我国经济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一种公平、竞争、高效的市场化制度安排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二元结构的关键。我们应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改革入手,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均衡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国安 《安徽科技》2005,(11):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以农业产业化、城乡二元化结构和农民增收为代表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依然存在."三农"问题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它们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WTO、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扩大内需、减少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发展农业经济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个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的产业,它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本文从农业的战略地位、农村经济体制、农村商品经济、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深刻理解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探寻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及其主要测度指标为基础,依据河南省近20年的数据,从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对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数据显示出河南二元经济特征十分明显。文章认为通过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所暴露出的矛盾,有助于实现河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据此提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思路,旨在促进河南城乡二元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带动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它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农业腾飞的坚实基础,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实现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引导工程来抓是改革开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过渡期的许多难题,是千百万以个体生产为主的农民能较快适应市场经济的一条捷径,对我们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