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挖掘作物重要性状遗传信息的主要手段。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的成本大幅降低,以连锁不平衡(LD)为遗传基础的GWAS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研究作物的农艺、品质和抗性等复杂性状。近年来GWAS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对大豆重要性状的遗传解析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GWAS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其在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逆境抗性性状上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物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新体系的研究对于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培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Tilling技术作为一种诱导和鉴定遗传变异的反向遗传学方法逐渐建立起来,并在模式生物拟南芥、玉米、果蝇上得到成功的应用.近来,Tilling技术已进入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并且在功能基因和作物主要性状的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性状都是数量性状,这些性状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发生变化,并表现出复杂的动态特征。针对这些动态性状,传统的遗传作图方法是通过在不同的年龄或发育阶段利用遗传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比较这些性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或者通过进行不同阶段的多位点作图进行分析。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确切地反映整个发育过程和动态特点,这使得对性状遗传结构的推测受到限制。要克服这一困难,函数作图将为动态性状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函数作图综合了生物学机制的数学特性和性状遗传作图的统计学特点,结合统计模型、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函数作图策略,力求解决诸如发育的遗传控制模式、QTL的持续效应以及引起发育过程中启动和终止的遗传机制等问题。笔者提出的函数作图策略将提供一个研究基因作用及互作与发育模式之间有效的量化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5.
李海渤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2):100-106
分子标记是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基于DNA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主要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分子标记技术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必将在作物育种领域开拓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柳树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变异丰富、生长迅速、易于繁殖等特点,可作为园林景观、速生用材、生态防护、生物质能源、生物修复、柳编工艺等多功能树种。柳树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柳树研究发展迅速,通过常规育种选育了一大批良种和新品种,在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笔者从柳树的分类与分布、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重要性状评价、遗传改良、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近60年来我国柳树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我国柳树遗传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柳树遗传育种工作的水平,也为其他木本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全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术讨论会由中国遗传学会、江苏省遗传学分会组织,南京林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拟定于2005年10月28-30日在南京召开。在包括分子数量遗传学在内的生物信息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动物、植物和人类数量遗传学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必要将从事动植物数量遗传与育种应用的同行组织在一起,共同交流我国动植物数量遗传研究领域几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与进展,并探讨数量遗传学的相关问题。此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回顾我国数量遗传学领域取得的成果,展望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推广数量遗传学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包括动物、植物和人…  相似文献   

8.
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引起全球关注。本文从自然界基因转移和物种进化等方面进行了有关转基因争议方面的释疑。提出要根据生物遗传育种的研究条件、改良作物、改良性状等方面的需要,协同发展不同层次的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最后根据物种抗性竞争进化的原理,建议要科学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农艺措施防治作物病虫害,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分子标记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在不结球白菜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分子标记在不结球白菜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该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八个晒烟品种(系),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就有关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广义遗传力的估算和相关分析,以便为烟草育种找出可靠的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选择效果,加速育种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分子标记在茄科蔬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茄科蔬菜作物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几个方面:1)遗传图谱的构建;2)种质资源研究;3)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4)数量性状基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许玲莉 《科技信息》2013,(34):95-96
近年来,人们将遗传学中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基因表达(expression)分析技术联合运用,形成一种新的分析手段,称为"遗传基因组学"[1],即基因表达的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技术。与传统QTL技术不同的是,此种分析技术将基因表达水平视为复杂数量性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试图研究基因表达的遗传基础。多项研究揭示:许多基因mRNA水平的差异是可遗传的数量性状[2,4,8,10,11],这使得对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成为可能;eQTL分为顺式作用eQTL和反式作用eQTL,前者是指某基因调节自身所在基因组区域的mRNA水平的差异,后者是指某基因调节其他基因组区域的mRNA水平的差异,而对反式作用eQTL的分析可以找到控制基因表达的上游候选调控基因,从而使得建立基因表达调控通路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从遗传图谱构建、农艺性状定位、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鉴定等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白菜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第3届国际数量遗传学大会(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ntitative Genetics)于2007年8月19~24日在浙江大学召开。这次会议距1987年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召开的第2届国际数量遗传学大会已时隔20年。这段期间,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大量新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数量遗传学在动植物育种、人类遗传和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各种新型标记的不断被开发、各种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累积也给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和研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对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水产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壳类是水产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养殖贝类,在世界范围其产量日益增长。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以壳类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遗传变异、数量遗传、选种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在花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带来了 巨大的变化,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是其中最显的变化之一。遗传育种中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分支。笔从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分析、农艺性状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等4个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在花卉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珍珠贝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珍珠贝大多数种类染色体n=14,无性染色体分化,核型的相似程度反映种间的亲缘关系。对珍珠贝的一些数量性状如形特征,壳色和生长速度等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确定数量性状的选育方法。合浦珠母贝贝壳棱柱层白色相对于褐色为隐性,现可培育出纯白色的群体。珍珠贝的生化遗传分析为选育和杂交育种提供了依据,并已用于亲子代鉴定,品系纯度检测和种间遗传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两家育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的24份小麦杂种F4代材料(共计288个单株)的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小麦杂种F4代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Shannon指数为1.687 9;在遗传多样性分布上,材料间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8.32%),但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在材料内部(91.68%);两家育种单位提供的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度基本接近,Shannon指数分别为1.679 7和1.692 0;UPGMA聚类表明同一育种单位的材料间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国际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和品种培育。本文以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E)作为数据源,利用其开发的汤森数据分析器(TDA),基于数量和关键词从国家、机构和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截至2010年发表的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关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了该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被称为“下一代分子标记”。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可靠性强,多态性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AFLP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种群遗传学、病理学、DNA指纹分析的研究和建立数量性状基因图谱,成为最主要的遗传标记,论述了AFLP的原理、特点、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