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焦丁宁 《科技信息》2009,(11):64-64
由于几千年男权文化影响,妇女仍处在某种角色中才可以生存。她们自身的态度比男性更保守,并为自己身为女人而悲哀。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心理上的脆弱本质使得女人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处于从属的地位,本文拟采用女性主义理论解析《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戏说:女人喜找高大的男人为伴为的就是让他总是要“俯首贴耳”,其实,这或许是女人仰视男人的另一种说法。在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里,男人一生下来就比女人高大,男儿打天下,以他们跑马行船的胸怀,山丘般的肌肉,睿智的头脑容纳和构造这个世界。女人仰视男人,她们用葡萄藤般的手臂紧紧缠绕着男人的颈项,把自己也把男人囚禁在爱的小屋中,然后甘愿去忍受爱的围困、寂寞。女人活得没有自己,她们活着是为男人,她们的价值在于为男人献身,这是几千年传统的道德伦理所赋予女人的,现代女性也在劫难逃。  相似文献   

3.
一、过去时1.艰苦与屈辱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妇女就开始真正被踩到男人脚下。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是男人创造的,是男人用女人做牺牲品创造的。好一个"文明"社会!笔者认为,古代妇女的命运能且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苦"、"辱"。不论是中国妇女,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妇女,都是如此。大多数中国古代妇女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必须扮演的)角色是:女儿、妻子、儿媳、母亲(祖母)。现代也仍然如此。这几个角色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围绕男性的、体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角色,这恰好说明了妇女地位的低下。而男性对妇女的统治与压迫也主要体现在这几个角色上。  相似文献   

4.
吉米 《青年科学》2008,(1):23-23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男人统治世界,女人管理世界。那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是摇纺车的女人贡献大?还是拿锤子的男人力量大呢?女性的作用大吗事实和理论都表明,两性基因在适应环境而进化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相当的、有差异的。有人首先认为是女性的基因对人类进化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5.
皇甫华 《广东科技》2010,19(5):F0002-F0002
<正>有人说,男人掌握世界,女人掌握男人。然而,女人能不能直接掌握世界呢?在科学的世界中,一位杰出的女性用自己的卓越才智给还存有疑惑的人们一个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王露露 《世界博览》2013,(17):68-69
荷兰女PK荷籍华裔女心理上的解放使荷兰妇女呈现出成熟、自然和自信的美。大概由于这个缘故,荷兰男人更欣赏果断干练有主见的女人。荷兰没有"女强人"这个词,有的是"女权主义者"。纵观荷兰妇女解放史,你可发现直到上世纪初期,女人还是三个K的代表:Kerk(教堂),Keuken(厨房),kinderen(孩子)。随着六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思想大解放,妇女不断寻找三个K以外的自我价值。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也能胜任各行各业的工作。福利社会对全民教育的鼎力支持提高了妇女的知识水平与生产技能,使她们在工作单位里与男同事并肩合作,平起平坐。荷兰搞婚外恋的女人比男人多妇女积极参政,致使男人把他们最后的堡垒——领导层——门开一缝,因此女人能把一只脚插到门框和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女性文学,是指女性作家以关注女性自身及人类的命运为文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生为人,尤其是生为女人的全部痛苦、追求、失落与惆怅,仿佛一群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圣者在炼狱里滚爬。这些作品充盈着疯狂的渴望、顽强的挣扎、受阻的热情和寂寞的叹息,如戴镣者为挣脱镣铐而舞,给人以悲壮之感。在现今世界,在过去世界以及在将来世界中,女人的痛苦注定比男人深重得多。这并非由于夏娃偷吃禁果加重了女人的原罪,而是女人天性纤弱、情感细腻、感受力强的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如今女性已经走向了世界的政坛,但是人们对女性从政的偏见还是和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统治时期的古埃及没什么本质的区别,而美剧作为一面华盛顿政坛的镜子,即使是有所扭曲也是以扭曲的方式反映了当前的现实。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但这个男人显然没有把女人和政治挂上沟。不用说古希腊的自由城邦了,就是到了20世纪初,女性还在为一纸投票权而奔走呼号。女性特别是美国女性为政治上的平等权利进行了艰难斗争。1872年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先驱,维多利亚·伍德胡尔当选1872年  相似文献   

10.
正多个国家为人少发愁目前,全世界有一多半人口的生育率已低于可置换率以下,即每个育龄女性的平均生育率低于2.1个。全球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放缓,预计还会继续放缓。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人口过渡期"。近日,美国CNN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叫《日本女性放弃爱了吗》,副标题是"白马王子就在你的手机里"。据2015年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在18至34岁的日本妇女中,有44.2%的人仍然是未婚。在20至30岁的单身女性中,有40%不再寻求浪漫伴侣。女孩子们认为,日本男人太害羞也不会讨好女人。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理想的完美男人,于是就到虚  相似文献   

11.
来信     
《世界博览》2014,(6):2-2
正@琉璃仙:因为男女力量的差异,男人的优势"助长"了他们对女人的轻视。中国几千年的一夫多妻制,结合达尔文进化论,造成的结果是基因不好的男人被淘汰率多于女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男人基因告诉自己,他们比女人更具生存竞争优势。女人至今最大、最稳定的筹码还仅是生育能力,也是至今"阴阳"会平衡的原因,可惜,最佳育龄仅十年,而一胎就要十个月。——读《传统和迷信的力量》有感。@ancine玉:在@世界博览上看到的,不管  相似文献   

12.
端木蕻良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历程的作家,复杂的心理历程形成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端木蕻良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对女性不同生存状态的展示,在理解同情妇女悲剧命运的同时,揭示批判了封建家庭和部分都市女性甘当男性附庸的不自立生活态度,歌颂赞美了山野女子善良柔美而又自主刚强的生活价值取向,体现出"柔中有刚"的女性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老舍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总结出老舍对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真实处境的概括是:“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昭示人们,要改变妇女的悲剧命运,有赖于女性的真正觉醒,有赖于新型文化建设,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普遍提高。认为,在绝大多数作家为中国妇女在20世纪初接受西方新思潮熏陶而欢呼雀跃之际,老舍以自己如椽巨笔写下了自己对中国女性的冷静思考,尤其对西方自由、民主能否短时期内在中国扎根结果表示出深深的怀疑,同时对西方文明裹挟下的思想糟粕有着先验的忧虑,这是老舍关于新潮女性艺术形象塑造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隐含男权意识形态的"集体意识"使毕飞宇笔下的女性显示了很多人性弱点。嫉妒,爱慕虚荣,自恋这些弱点实际是人类共同的缺陷,是人类在发展自我,超越自我途中的障碍,但毕飞宇对男人女人共同的弱点视而不见,或者仅认为是女人才有这些弊病,其文化心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视女性的倾向,昭示了男性主体精神的强大。  相似文献   

15.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人体的奥秘     
男人和女人谁的听力强男性与女性的听力谁强谁弱?不可能予以明确回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女人容易从寂静中分辨出高音调,而男人则能较好地辨别声音从何处来。女性听力明显受激素的影响。在女性排卵期间听力最敏锐,而在行经期则与男人的听力相当。为何人吃了水果后不宜饮水饮水将胃酸稀释得很厉害,从而使它失去了杀菌作用,而水果中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18.
正从狐仙崇拜透视中国宗教和社会。在小说《围城》里,孙柔嘉用一张红嘴,十个长而尖的红指甲,画出了汪太太的"提纲"。说到狐狸精大概人人会意,可是要画出其神韵却颇不容易,不过明朝小说《封神演义》里苏妲己被处死前的一段描写,估计正对男人心目中的狐狸精形象:"话说妲己缚绑在辕门外,跪在尘埃,  相似文献   

19.
车耳 《世界知识》2010,(9):58-59
<正>女人优雅,男人绅士,这在西方是个常见的话题,也是西方人从小就努力修炼的一种风度。在我们建国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崇尚这些,"优雅"这个词在字典里都难找到,而"绅士"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极为深刻地表达了妇女与时代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