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增长。降低生产要素迁移障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提高城市间贸易强度、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能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但会阻碍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而扩大城市间地价差距、增强风险投资、提高教育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知识溢出等措施能同时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需要努力培育风险投资和构建有偏向知识溢出网络。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4~2020年的城际联合申请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实证分析促进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关系的演化是内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更倾向于嵌入三角结构而非星型结构,具有突出的“小世界”“高集聚”特征;网络演化过程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网络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越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形成创新合作关系的概率越高;人力资本水平接近的城市更倾向于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地理、制度及组织邻近性均对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产生积极作用。从截面扩展至纵向维度并引入时间依赖项进行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分析,研究结论为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同时为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首次将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改进辐射模型,应用于城市间创新关联及其空间格局的研究当中,提出城市间创新关联的综合测度方案,构建起中国典型城市间空间创新复杂网络,结合复杂系统理论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城市间创新关联空间格局分布清晰,创新核心区、半边缘区与边缘区的城市群结构稳定并分布有序,呈现出显著的小世界特征与关联性;核心区城市以北、上、广、深、杭为主,奠定了我国空间创新网络的多中心稳定格局,起到连通东西部城市群的枢纽作用;半边缘区、边缘区城市群结构洞限制度较大,各凝聚子群连接度较低,对核心区城市表现出较高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战斗力形态演化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需求,从一般系统论基本原理和战斗力基本定义出发,探讨了战斗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分形机制,论证了战斗力的生成、保持、变化和衰减等形态演化的分形模型,揭示了战斗力形态演化的分形本质,说明了基于统计或经验的经典战斗力形态演化模型——兰彻斯特方程、奥西波夫方程和战斗力指数模型的分形实质和来源。结合实例,定量验证了战斗力形态演化的分形特性及其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SD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巨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强非线性的反馈结构,系统行为往往具有反直观性、对内部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等特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模较传统的数学模型更能充分刻画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论文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动态关系,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自然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适度增长三种方案下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比较优选出最佳模式,旨在为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15年26个主要城市数据,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区域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的偏微分方法实际分解了这种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空间权重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群经济关联模式不断向高级化演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进一步的效应分解发现城市群经济关联的直接效应为正但统计上不够显著,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总体影响系数更大。基于此,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关联纵深融合、加速城市群经济关联空间溢出效应释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空间经济联系与地域组织优化研究成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部分之一。本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指引。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16个中心城市组成的资金往来网络为例,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网络的基本网络特征进行分析来探讨城市群的空间层级结构。在今后的发展中城市群要合理规划布局,增强城市间的协调共客性,发挥政府的重要影响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文叙述了复杂系统的发展演化规律,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根据整体优化律,如何研究知识积累的规律,以及经济活动中的报酬递增法则;二是根据自组织涌现律,研究了事物发展演化的预测,根据随机过程原理给出了预测学必要的计算公式和如何给出预测的步骤;三是根据层次转化律研究事物发展演化的自相似性,分析整体与细部的关系,大系统与子系统的自相似关系,以及标度不变性和分形的意义,希望可以起到杜渐防萌之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分形分析法研究我国金属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多元交互关系的复杂性特征.首先将广泛使用的多重分形去趋势交互相关分析法(MF-DCCA)推广至多元情形,提出了多元多重分形去趋势交互相关分析法(MV-MFDCCA).然后,利用MV-MFDCCA等多重分形分析法,从系统论的视角,实证研究由我国铜、铝、锌三种基本金属的期货与现货日收益率序列所构成的两个系统之间的多元交互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金属期货与现货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均存在长程幂律交互相关关系和多重分形特征,并且现货系统及其分量的自相关和交互相关关系的多重分形强度均大于期货系统及其对应分量的多重分形强度.此外,在大波动情形下,期货系统与现货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主要受铜的期货与现货之间关系的影响,而在小波动情形下,主要受锌的期货与现货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分形与空间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先阐明空间复杂性的来龙去脉,包括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的关系,空间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的等价性等。其次论证分形是刻画空间复杂性的有效工具:由于城市系统是一种具有分形性质的复杂空间系统,而分雏则是联系复杂性度量的重要参量,借助分形思想探索城市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和奇异性顺理成章。最后阐述城市系统空间复杂性的临界判据和研究方法。3大判据(分形结构、1/f噪声和位序-规模分布)对应着城市系统的3类空间结构,空间复杂性和复杂化研究必须将数学模式、理论探讨和模拟实验乃至计算方法有效结合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理论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城市群公共危机的复杂特性,用社会燃烧理论和熵与自组织理论分析城市群公共危机的形成机理,从公共危机的复杂性意识、危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演化仿真模型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应对城市群公共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Empirical studies on models of signaling games are reviewed, and gam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administrative agents i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briefly set forth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is, signaling game model of labor market from Spence is used for reference, and the model in which administrative agents build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and enhance collaborative returns based on signaling game is constructed. Case analysis about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zi River Delta indicates that signaling game among administrative agents is on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zi River Delta. The result of game equilibrium shows that accumulated levels of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and transfer 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signals among administrative agents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zi River Delta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具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递进演化特征,是一个非线性耗散结构体系,由于环境容量的限制,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平衡满足Logistic模型.本文分析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构建系统演化模型及系统种群共生演化模型,描述系统整体演化过程及系统多种群趋向不同平衡态的演化路径.以上海市对外交通系统为例,验证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演化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反推上海市对外交通系统演化的Logistic方程,并预测其演化趋势.以上海市市内三种交通类型演化为例,验证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多种群共生演化模型.根据模型结果,本文系统提出注重维护已有设施、合理发展公共交通、引进推广绿色交通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功能优化和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研究,有助于提高城际出行的安全性及运输效率。为了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理论与实际客流构建城市群综合客运网络模型,以单位时间为步长建立考虑时间特性的客运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模型,提出时空两维度的评价指标进而分析每个时段的网络情况。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过载能力调节参数值为1.2时网络抗毁性较强,并且随着过载能力调节参数的加大,对网络抗毁性的改善并不明显;负载调节参数值大于1.2时,网络抗毁性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交通网络层级结构与组团结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城市群交通网络层次结构与组团结构,本文建立复杂网络层级结构和组团结构识别算法,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为例划分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层级结构与组团结构。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层次结构与组团结构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层级结构和组团结构并不是孤立,二者同时存在的。(2)复杂网络的层次结构和组团结构算法能够有效地、准确地划分城市群层级结构与组团结构。(3)河流等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交通网络连通性和交通网络中的层次结构和组团结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的长株潭城市群循环经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设计和优化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构建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的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将长株潭城市群视为城市整体,采集长株潭城市群1998~2007年纵截面数据对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指数随时间序列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同时减排指数落后于节能指数,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在强调资源节约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计算出关中地区1996~2005年各地市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析了关中近10a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相对变化率空间分布,并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出10a间生态足迹重心及生态承载力重心坐标变化,得到两者动态演变轨迹,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各地市1996~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均大于生态承载力,每年都出现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总体呈增长趋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各自空间变化区域差异较为显著。1996年以来生态足迹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31km,生态承载力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了4.95km。图6,表2,参16。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钻石模型和GEM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适合工程机械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Deplil与AHP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长株潭工程制造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