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养殖鳗鱼.一般需要较好的设备条件,近年来,广东试验池塘养鳗成功,有效地促进了养鳗业的发展.实践表明,池塘养殖鳗鱼.饲养简便,设备简单,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景.据广东顺德勒流水产场大面积池塘养鳗试验,平均每亩鳗塘获纯利高达一万多元.现将池塘养鳗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养鱼最早的国家。池塘养鱼在殷代未期就有记载。当时养殖品种主要是鲤鱼。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养鲤业在民间已是相当的普遍,并且已有一套相当成熟的经验,中国第一部养鱼著作一范蠡的《养鱼经》就是在当时产生的。于唐代初期,在长江和珠江装捞草、青、鲢、鳙等鱼类放在池塘试养成功。到了唐代末期,池塘养殖四大家鱼已具相当大的规模。在宋代,四大家鱼养殖有了很大的发展,江西九江装捞生产家鱼苗已成专业,鱼苗销售向全国扩展。进入明代,池塘养殖四大家鱼技术不断提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设施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研制了立体弹性填料和陶粒生物滤床,构建了生物滤床净化池塘养殖排放水系统,系统由养殖池塘、立体弹性填料滤床和陶粒滤床等组成.通过分析对池塘排放水净化效果,确定了适合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处理的水力停留时间(HRT);通过分析池塘水质、藻类变化等,确定了生化滤床净化再循环利用系统的池塘水体循环量、生物滤床与养殖池塘组成比例等参数.根据以上参数运行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使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盐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可以优化水体中的藻类结构,减少养殖用水和污染排放.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池塘养殖场,为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鲟鱼生长快,抗病力强,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从未出现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发生大量死鱼情况,耐密养,池塘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5~2t,流水养殖鲟鱼亩产可达10~15t;易捕捞、成本低(饲料系数在1.8左右)、市场效益高.池塘养殖的亩效益以曲靖现在的市场价50元/kg计算,是养殖常规家鱼的5~8倍.养殖鲟鱼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结合笔者从事鲟鱼养殖的经验,介绍了池塘养殖鲟鱼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湘云鲫引种及池塘集约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湘云鲫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大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试验养殖基地5号、6号两口池塘进行湘云鲫试养,基于结果,指出山西高盐碱池塘不仅能养殖湘云鲫,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并摸索出了适合当地的湘云鲫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养殖池塘水质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式精养池塘为例,经过参数率定、模型验证等工作,建立了地方性精养池塘的水质模型。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基本上重现了养殖生产活动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可以为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辅助地方的养殖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建立的养殖池塘的水质模型研究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影响因子和养殖容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精养池塘氧气的平衡机制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鱼类呼吸已成为耗氧的主要组分,人工增氧的作用已接近甚至超过藻类产氧作用。溶氧浓度易受到各种机制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养殖池塘NH + 4-N、PO 3- 4的主要来源是鱼类代谢,主要消耗是藻类吸收,二者在水中稳定性好。养殖池塘的养殖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内因有饵料的可消化率和可利用率,外因有溶氧水平和NH+4-N的累积等。在精养池塘,随着饵料消化率提高,主养鱼容量迅速增长,最终受制于DO的不足和NH + 4-N的累积,套养鱼容量随着主养鱼类的饵料利用率降低而增加,最后受制于DO的不足。如果采用轮放,轮捕的养殖方式,将会更充分的利用养殖空间,进一步扩大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7.
对养殖大黄鱼的池塘要求,鱼种的选择,养殖的操作过程,技术要求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同时列举了人工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的病症和防治方法,还对池塘养殖大黄鱼的混养品种进行了摸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临汾市曲沃县利用池塘养殖黄颡鱼种的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该养殖试验的成功,为今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水池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沿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的适温期只有5个月(5月底-10月中旬),为提高池塘的使用效率,采用池塘工厂化养殖方式,使海水池塘可以从3月至12月进行1a2茬的对虾养殖,单茬平均产量可达27.6t/hm2,年平均效益75万元/hm2;同时,采用池塘工厂化养殖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对虾病毒性疾病,养殖成功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及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海水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养殖自身污染问题逐渐显露.不同的养殖品种和不同的养殖方式对产生的污染各不相同.本文对对虾、鱼类和贝类养殖和池塘、网箱养殖方式产生的污染及其污染负荷的估算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对策,旨在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2年4月至1983年1月在顺德勒流公社新埠三队新能源村的两个鱼池进行了沼气窖渣肥及猪粪肥养鱼对比试验.饲养试验结果;施沼气窖渣肥的鱼池(简称试验池),水质良好,溶氧量,磷、氮的含量均比施猪粪的鱼池(简称对照池)高;浮游生物种类前者的多,易消化的硅藻、甲藻和黄藻的比例也较高;主要养殖的鳙、鲢、草鱼的规格比对照池的大.分析鱼的食性,所含浮游生物总量也比对照池的多.沼气窖还兼收了沼气能源,经济效益大,且池水中无寄生虫卵,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从泰国引进的淡水养殖鲶类—(鱼芒)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根据6年的生长测量数据,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式为W=0.1193L2.549,3龄以前为幼鱼阶段,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较大,生长指标较高;其生长适合于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曲线的拐点在2—2.5龄间,故池塘养殖(鱼芒)鲶生产周期不宜超过2年.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套由氧化沟、生物膜池、上下行滤池、蓄水池、紫外消毒器五部分组成的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并直接应用于鳗鲡养殖生产.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浊度、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2 %、52.2 %、46.1 %、77.4 %和52.6 %;处理后的出水,上述各指标的量依次为0.471 mg/L、0.039 mg/L、0.270 mg/L、3 6 NTU、6.25 mg/L;经紫外消毒后的出水,细菌总数从2.87×103 CFU/mL减少到5.63×102 CFU/mL,弧菌去除率达100 %.养殖实验期间鳗鲡生长良好,本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改良完善后可应用于鳗鲡等水产动物的循环水养殖.  相似文献   

14.
周华  李彦强  刘腾云  余发新 《江西科学》2012,30(4):450-453,479
为了提高金边瑞香出口品质,采用轻型基质替代传统塘泥,开展金边瑞香脱毒组培盆栽苗的无土栽培基质试验研究,同时测定了栽培前后各基质及塘泥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塘泥相比,处理D1(基质为稻壳∶珍珠岩=2∶1,营养液为Hogland通用配方)显著提高金边瑞香各项生长指标。金边瑞香栽培基质要求有较高的通气/持水孔隙度,pH值为4~6。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微藻和水质特征,对山东威海市荣成刺参养殖池塘的浮游和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及池塘水质进行周年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刺参养殖池塘共发现浮游藻类7门38属53种,底栖藻类4门25属42种,硅藻门种类最多;(2)池塘盐度、pH值、磷酸盐的变化范围较小,水温、溶氧变化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3)池塘藻类生物量均呈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的变化规律,并随水温升高而增大;浮游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7月,分别为2.9和23.7 mg/L;底栖藻类生物量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分别为2.5和16.5 mg/L;(4)池塘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7月,分别为1.94和2.98;底栖藻类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分别为1.66和2.35;(5)不同季节藻类群落中的优势种存在演替现象。在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池塘水环境和营养盐结构稳定,为刺参健康养殖营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太原市自来水公司某水厂清水池为例,详细介绍了清水池的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控制裂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海水围塘养殖区氮磷的变化规律以及围塘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沿海滩涂地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池为研究案例,定点监测了虾-鱼-贝混合养殖池和对虾单养池的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总氮、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了该养殖区各种水化学要素在养殖期间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方式下水环境中无机氮之间的转化是完全的,在高溶解氧时硝酸盐氮含量始终较高,而在混合养殖中,硝酸盐氮是该养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混养池中总磷和总氮、磷酸盐均正相关,与无机氮之间无相关;而单养区总磷也与总氮显著正相关,但与磷酸盐和无机氮无相关;在混养区对总氮主要作用的是物理过程,单养区则是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同时起作用;对NH3+-N的影响虽然同是物理过程起作用,但混养区是盐度,而单养区是pH值和溶解氧;影响磷的各种形态变化的主要是化学过程起作用,但在单养区对PO43--P的影响还有pH值;通过采用有机养殖技术,围塘养殖的水质基本符合养殖要求标准,说明有机养殖、混合养殖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应加强对这方面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海水养殖循环系统不同功能区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深入了解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通过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不同功能区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整个系统绝对优势菌门,不同功能区域优势属组成差异较大,但是弧菌(Vibrio)丰度都在1%以上。脉红螺养殖池和生物滤池水体α多样性最高,鲍鱼养殖池水体和自然海水多样性最低。NMDS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滤池和养殖池进水口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其他区域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生物滤池到养殖池NH4+和NO2-去除率分别为8.77%和45.12%,NO3-质量浓度在整个系统内都处于较高水平(148.50~200.47mg/L)。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相关性,温度T和NO2-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完善和日常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郎青  廖水生 《江西科学》1994,12(1):38-42
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鱼池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进行不同养殖方式的畜禽联合养殖的鱼池,其生态经济价均高于对照池;(2)水产养殖要增产增收,不仅要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而且与整个鱼池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投入的总水平有关。从作者所做的B号实验池结果来看,只有把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池塘养殖草鱼的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养殖鲤鱼。总结出一些池塘主养草鱼规范化的技术操作模式,解决了池塘主养鲤鱼效益低下的矛盾,提高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