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岭东段红色盆地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随着古生物资料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秦岭东段一些红色盆地中的地层可以明确的划分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及第四系。它们多能与其他地区的相关地层进行对比,此外,还可根据地层的发育情况,推断盆地发育史及各时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地层和孢粉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峰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晚期发展起来的陆相断陷盆地,主成盆期为早白垩世。盆地内沉积盖层包括了上侏罗统兴安岭群、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以及孙家湾组。作者首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赤峰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地层层序及孢粉化石组合序列,并对各地层单元的区域对比关系和地质时代归属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地层称为六盘山群,由下至上划分为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其中三桥组由紫红色砾岩组成。位于六盘山盆地东部的固原炭山剖面是六盘山盆地白垩系重点研究剖面,该剖面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下部含有一套厚度为28.0 m的砾岩,以往一直归为三桥组,但本套砾岩的基质或填隙物为灰绿色,与三桥组的砾岩的基质或填隙物为紫红色明显不同,通过结合地震剖面地层解释和沉积演化规律研究,新确定了炭山下白垩统剖面的砾岩层位为李洼峡组边缘相,本剖面缺失六盘山群下部的三桥组、和尚铺组。  相似文献   

4.
豫南、皖西晚期中生代地层可以划分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上白垩统。属于晚侏罗世的有毛坦厂组、黑石渡组、南召组及西谭楼组下段。白湾组下段可能也应归于此期。下白垩统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沉积层,有晓天组、锦湾组、西谭楼组上段、马市坪组及白湾组上段。上白垩统则分布零星。该地区有发育较好的侏罗系-白垩系剖面,对它们的研究必将为解决侏罗纪、白垩纪的界线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山阳盆地红色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5—1986年,作者等对陕西山阳盆地的红色地层进行考察和研究时,在一些层位中分别找到哺乳类、爬行类等化石。由此,可从上千米厚的红层中划分出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新建晚白垩世山阳组(K_(2s))和早第三纪古新世鹃岭组(E_(1j))。  相似文献   

6.
元谋盆地元谋组地层的裂变径迹年代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谋盆地元谋组地层的裂变径迹年代数据张虎才,钱方,陈怀录(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兰州,730000)自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新生界元谋组地层中发现“元谋人”化石以来,对元谋盆地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出、古气候演变、地层学及古地磁地层年代学、动植物及微体化...  相似文献   

7.
西藏措勤地区的下白垩统岩石地层单位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1:100万日喀则幅区调中将措勘地区划分为两个地层小区,各自建立了下白垩统的岩石地层系统.作者根据在该区测制的下白垩统连续地层剖面及相关地质调查,认为这两个地层小区并不存在;建议在措勤地区建立统一的下白垩统岩石地层系统,从下至上划分为则弄组、多尼组和郎山组.  相似文献   

8.
丹霞地层是我国南方白垩纪陆相红层沉积的典型代表,但对其反映的古地理环境尚存在不同认识。笔者以福建西部永安白垩纪丹霞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学习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对丹霞地层颜色、结构和构造以及古土壤特征反映的古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探讨。初步结果表明:1)永安盆地白垩纪红层沉积记录反映了干热的热带或亚热带荒漠气候环境;2)丹霞地层的红色是干热氧化环境的产物;3)丹霞地层沉积相和古土壤特征记录了荒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黑水镇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的调查,系统采集盆地周缘出露好、较为新鲜的侵入岩、火山岩样品,对其进行锆石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此盆地奠基于早三叠世-晚侏罗世侵入岩之上,其盆地基底为义县组火山岩,根据孢粉样品测试及沉积特征分析可知,盆地依次充填下白垩统九佛堂组、阜新组、上白垩统孙家湾组地层.结合钻孔资料对比研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型,盆地北缘控盆断裂为同沉积构造,是形态呈簸箕状展布的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0.
赵育文 《科技信息》2012,(23):387-387,401
抚顺煤盆地为NNE向不对称向斜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抚顺群,含煤三层(组),老虎台组B组、栗子沟组A组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不稳定煤层;中部古城子组煤层结构复杂,最厚达130m,平均厚度50m。根据沉积特征分析,含煤岩系形成时,盆地高差小,湖泊体系广泛发育,河流体系仅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初期形成堆积物,在盆地边缘可能发育冲积扇体系沉积。巨厚煤层可能形成于浅湖环境,成煤物质则来源于湖泊周缘的泥炭沼泽和入湖的河流,特别是东西两侧的河流,其异常丰富的成因除与河流有关外,还与风暴流及水下重力流等作用有关,是一种异地-微异地-原地混合堆积形成的煤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构造运动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的研究,结合研究区的裂缝发育特征,综合分析了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油气成藏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早白垩世末期的构造运动.长7段泥质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初期开始大量生烃,对侏罗系延9段裂缝储层和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以及对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显示,陕北斜坡带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早中期,而侏罗系延安组的油藏则形成于早白垩世末的构造抬升期,对应时间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2.
江西南部版石盆地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江西南部三南-寻乌火山岩带版石盆地原鸡笼嶂组凝灰岩和原版石组流纹岩开展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42.5±1.3)Ma,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1.4±1.3)Ma.根据新的国际地层表,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的界线划在(145.5...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胶莱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胶莱盆地露头区及覆盖区断层性质和褶皱形态进行了分析,对露头区各地层的发育节理进行了统计解析。胶莱盆地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第一期为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组(K1l)沉积期间,为北北西向挤压应力场;第二期为青山组(K1q)沉积期间,为近东西向拉伸;第三期即王氏组(K2w)沉积期间,为北西南东向挤压;第四期即在王氏组沉积以后,胶莱盆地受北东向挤压。与上述四期应力场变化相对应,由盆地中发育的地层、火山活动和构造特征可以看出,胶莱盆地是在白垩纪发育起来的一个拉分盆地,经历了4个发育阶段,即莱阳组沉积期间的初始拉分阶段、青山组沉积期间的拉分间歇阶段、王氏组沉积期间的后续拉分阶段和王氏组沉积以后的挤压隆起萎缩发育阶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个地质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对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四期应力场做了数学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港探区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及成盆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港探区中生代残留盆地进行原型盆地恢复.原型盆地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坳陷型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断坳共存盆地及晚白垩世热坳陷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分布方向为NE-NNE向,分布范围有限,且沉积厚度较小,这与中生代中国东部受伊泽奈崎板块斜向俯冲和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所致的挤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三塘湖盆地形成于晚古生代以后,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到早二叠世盆地基底形成阶段、晚二叠世到白垩纪盆地发育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后期盆地改造阶段。在基底形成阶段,早石炭世为古准噶尔洋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时期,晚石炭世进入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时期,早二叠世为碰撞后伸展转换时期。从晚二叠世以后,盆地进入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为造山后伸展断陷时期,三叠纪末为挤压隆升时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进入拗陷时期,早白垩世末期为挤压逆冲时期。从第三纪以来,盆地进入了后期的改造阶段。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晚二叠世盆地处于张性成盆环境,并沉积发育了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灰岩、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暗色泥岩为主的三套烃源岩。受其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影响,早白垩世末期和晚始新世是盆地两个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特别是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改造对油气能否进入成熟生油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a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Paleozoic gas pool in the Ordos Basin that is its water-gas interface migrated regional during geological history.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ack of detailed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and also no similar report on other basins.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formed in the water-gas transition zone of the gas pool was deduced using their trapping temperatures and combining of the burial with geothermal history of the basi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isochrone of water-gas interface migration for the gas pool was mapp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as pool began to form around the Yanan Area at about I65Ma, and then developed and enlarged toward the north direction. The gas pool finally formed at about 129 Ma. Since the basin uplifted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gas supply decreased, the water-gas interface of the gas pool migrated back to the present 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化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前构造演化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齐古断褶带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露头剖面为例,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无人机航拍建模,分析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之间地层接触关系,结合重矿物不稳定系数和地层厚度分布,得出区域不整合的成因,建立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地层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与中-晚侏罗世欧亚板块南缘一系列的碰撞拼合背景下构造变形引起的剥蚀密切相关.自晚侏罗世进入挤压构造背景以来,天山北缘的构造活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过程,强烈的构造抬升使得喀拉扎组沉积范围明显缩小并整体遭受暴露剥蚀,清水河组超覆在喀拉扎组地层之上形成区域不整合.  相似文献   

19.
对分布于西藏改则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早白垩世去申拉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研究。该区火山岩为一套低-中钾的中-基性钙碱性岩石,其中玄武岩原始岩浆来源于不均一地幔,安山岩岩浆由玄武岩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未发生地壳混染作用;该区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大陆板内裂谷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20.
青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则弄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措勤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则弄群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措勤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中,则弄群以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钙碱性系列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盆地北部坳陷带中火山活动相对较弱,见有少量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则弄群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岛弧区构造环境中,这与古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向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