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佤族建筑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较能适应山地居住。佤族的吊脚楼,虽受傣族建筑样式的影响,但仍然剐具特色。造型美观、功能完备、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又能防潮防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理想的居所。加之佤族的建筑习惯是依山傍水,不改变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十分和谐,属于环保型的建筑。  相似文献   

2.
李玮 《科技信息》2012,(32):I0151-I015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临沧佤族传统体育促进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发挥佤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娱乐价值,通过大众健身的开展促进临沧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佤族自然崇拜主要有天地崇拜、山崇拜、水崇拜、石崇拜、火崇拜、树木崇拜、牛崇拜、狗崇拜、鸟崇拜等,佤族自然崇拜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物的祭祀、禁忌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观,维持了佤族地区的生态平衡,对生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云南较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的佤族,没有文字,刻木纪事,那么,千百年来佤族的历史和文化靠什么来延续和传承。通过佤族典型的文化特质司岗里神话和木鼓文化,来探讨佤族文化传承的方式,那就是深植于民间,存在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歌谣。正是歌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无文字民族文化信息这种神秘文化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论佤族原始宗教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佤族原始宗教是佤族幼年时期自然崇拜的产物,它对佤族先民战胜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秩序、传承科学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起过重大作用。认真研究佤族的原始宗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在有效保护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推动佤族人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佤族神话传说中、生产生活中、精神追求中、祭祀活动中都体现了对牛的崇拜,佤族对牛的种种崇拜,体现了佤族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等,研究佤族牛崇拜所体现的价值观,可以促进佤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综合性研究和社会形态研究、文学艺术研究、语言文字研究等10个方面对1990-2005年有关佤族研究的成果进行分类综述,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佤族研究的概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斌 《科技信息》2012,(36):I0102-I0102
孟连县佤族民间文学系世代口头创作和传承之文学,时间跨度长,题材广泛,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独特,内涵深厚,反映了佤族的生活、性格特征、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学宝库,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K—Ar法同位素年龄表明腾冲火山群喷发于板块闭合后的60Ma。火山喷发时腾冲地区已是大陆环境,而腾冲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腾冲火山群为一种滞后型弧火山。这种弧火山具有高Al_2O_3、K_2O,低TiO_2及强烈富集Zr、Rb、Sr、Ba、Th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魔巴是佤族传统社会中的核心人物,在佤族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今天,魔巴依然存在于佤族社会并在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对魔巴依然心存尊重和敬畏,这不能不让我们更加关注,所以魔巴应是我们深入研究佤族文化、探寻佤族文化特质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讨论腾冲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构造环境判别图对腾冲火山作用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腾冲新生代火山岩为具有岛弧成分特点的大陆环境喷发产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沧源县翁丁村佤族剽牛仪式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以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背景,对佤族剽牛仪式从解放到现在形式、内容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进行了全面考证、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剽牛仪式是佤族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经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育功能正在被弱化;认同功能呈扩大的趋势;仪式是村民获取身心快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时期,应认真研究佤族剽牛仪式的内涵和意义,充分整合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使其为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神奇的佤族文化世界里,包含着教育组织形式的现场性与全民性等教育因素.探讨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对于了解佤族的教育历史,促进佤族文化的传递、保存、交流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佤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佤族文化与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编目,构建佤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完成了佤族舞蹈\建筑等人文资源的加工入库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并与旅游服务系统进行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科学存储以及旅游数字化体验、村寨展陈、佤族舞蹈的虚拟交互整合为一个大型系统。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服务创新模式,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调查和比较研究云南省6-18岁的佤族、汉族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营养状况。分析遗传、生活方式、体育教育、健身锻炼方式对佤族和汉族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佤族男、女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好于汉族男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在青春期;佤族男儿童青少年在青春期体重偏低者多于汉族儿童青少年;佤族男儿童青少年肥胖者远远低于汉族男儿童青少年;佤族女儿童青少年肥胖者除了青春期发育结束时与汉族女儿童青少年肥胖者检出率相似。其它阶段远远低于汉族女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腾冲细菌战由于它的战略意义和伤亡人数成为重要的日本侵华细菌战之一。而对腾冲细菌战的研究现状、战略意图、细菌战过程和影响以及重庆国民政府1944~1945年对腾冲鼠疫的防治进行客观分析,将有助于史学界对日军侵华细菌战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腾冲"以及"柘俞"城是南诏对腾冲城的建置和命名,它表达了南诏统治者对腾冲历史、文化、地理的认识和希望.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分析研究并阐述了"腾冲"以及腾冲古代地名"柘俞"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18.
佤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为佤族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诸多可能。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流传于整个阿佤山地带,乃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内容不仅涵盖了宇宙、人类及万物的起源,还包括了佤族及其先祖数千年颠沛流离的迁徙史。当我们将这部神话传说与失落千年的古滇国文化、夜郎文化、哀牢文化和石佛洞文化进行链接的时候,佤族那段走失的文明便会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相似文献   

19.
火塘在云南佤族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火塘是佤族世俗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家庭的象征,同时也是火神、祖先神栖息的场所。沧源佤族人家一般有三个火塘——“主火塘”、“客火塘”、“鬼火塘”,围绕这些功能不同的火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火塘文化。火塘与佤族社会、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佤族的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在云南省耿马县四排山乡调查了252例(男135例,女117例)佤族人的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和利眼).研究结果显示:1)佤族中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L型率均低于R型率;2)佤族中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除叠臂、利足有性别间差异外,其他4项指标的出现率均无性别间差异;3)佤族扣手、叠腿的出现率与内蒙古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差异显著;佤族利手出现率与内蒙古回族差异显著;佤族叠臂出现率与内蒙古汉族和贵州布依族差异显著;4)对佤族6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利手-叠腿、利手-利足、叠腿-利足间存在相关性,且L-L型组合(左型-左型)的出现率低于R-R型组合(右型-右型)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