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有压管道中的孔板过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别改变流量和孔板直径,分析孔板后稳定断面的位置,根据计算结果找出流量与孔板后稳定断面距离和孔径比与孔板后稳定断面距离的关系,拟合了相应的关系式,孔板流场计算结果与经验吻合,其计算结果可以为孔板测流确定测压管安装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某双向灌排泵站的现场测试及改造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孔球形探针现场测流技术对某双向灌排泵站机组进行了流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泵型流量系数小,效率低,因此须更新泵型,防止涡带产生,并应设置泵站实时水力参数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3.
陈登农 《甘肃科技》2013,(20):63-65
永宁镇水文站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测流断面发生较大变化,涨水后会有大面积的浅水区,浅水区测定流速计算流量时需要精确的水面流速系数。之前永宁镇水文站的水面流速系数是经验值0.85。现在通过缆道流速仪进行试验,采用垂线法和断面流量法对试验结果计算分析后,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相关系数均达到0.97,确定水面流速系数为0.87。这个系数将用于永宁镇水文站的实际流量资料的计算,并为受中小河流项目建设影响的其他中小河流上的水文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海燕 《科技资讯》2014,(29):33-33
大马鞍水库没有流量测量资料,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大马鞍水库流量测量,用流速仪采用标准断面法测流,根据测流成果绘制水位流量曲线,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计划,有助于大马鞍水库管理水平的提升。分析测流数据合理性,应用测流成果完成汛期日报文中入库流量、出库流量的测报,准确控制运用水资源。考证1976年以来一直沿用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测流流量值相应比库容曲线反推值小。探究畅流期,0.2水深的流速系数,因为0.2水深易于看见转子,以便限时测报时用Vm=KV0.2,见原文,快速测出流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青海高原长江源区巴塘河新寨站雷达波测流系统实测数据开展流量系数率定和准确性研究,采用算术平均法、图解法和节点流量法分析流量系数,确定新寨站雷达波测流系统流量系数为0.76,同时采用一致性、流量特征值、逐日平均流量过程、曲线检验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量系数准确性较高,改正后的流量可以作为正式资料使用.雷达波测流系统具有有效提高流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采样密度等特点,可以进一步破解青海高原恶劣气候条件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流量数据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超声Doppler流量计在管道流量测量中会遇到无法判断流速方向和低流速测量困难等问题。该文基于虚拟仪器平台,将Doppler信号解调到15kHz的中心频率,并运用Zoom-FFT算法对其进行高精度选带频谱分析,然后进行加权平均频率估计,得到被测流体的平均流速及方向,实现了一个新的超声Doppler流量测量系统。超声波探头外夹安装在充满流体介质的不锈钢管道上进行流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正确分辨流速方向,还能测量低达0.02m/s的流速,在判断流速方向和低流速测量上比传统超声Doppler流量计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核电站给水流量测量精确度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核电站给水孔板厚度相关加工标准的合理性,针对孔板厚度参数变化对某核电站给水测量孔板流量计流出系数的影响问题,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不同结构参数的孔板流量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孔板流量计的差压、流出系数以及不同模型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在孔板厚度(E)不发生变化,节流孔厚度(e)从6 mm变化到5 mm,孔板流量计数值模拟流出系数不断减小,变化值分别为1.840%、2.125%,实际测量流量值将偏大相同百分比的数值;当保持孔板节流孔厚度(e)不变时,改变孔板厚度(E)从11 mm变化为11.15 mm,孔板流量计流出系数变小,变化值为1.56%,同样实际测量流量将偏大1.56%.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多孔孔板流量计的结构、提高计量精度,结合实验、CFD仿真与射流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多孔孔板流量计计量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漩涡的卷吸作用是影响计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并得出回流通量能够表征卷吸作用的结论;多孔孔板流量计在不同的流速范围内,回流通量沿流向呈非相似性分布和相似性分布.在非相似性分布的流速区间内,流出系数C_d的重复性较差,不同多孔孔板的重复性随着回流通量的增加而增大,流出系数C_d波动较大.在相似性分布的流速区间内,流出系数C_d的重复性较好,不同多孔孔板流量计的量程范围和线性度随着回流通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计算多孔孔板流量计流场,采用Standard k-ω模型、SST(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Standard k-ω+SST k-ω(Standard k-ω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SST k-ω模型仿真计算的初始值)组合模式分别对100,mm口径、节流比为0.6的3种结构多孔孔板流量计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射流理论以及实流实验结果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心节流孔与环形排列孔之间距离较小的多孔孔板,SST k-ω模型收敛性较好;反之,SST k-ω模型计算结果收敛困难,Standard k-ω+SST k-ω组合模式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改善了收敛效果.相对于Standard k-ω模型,SST k-ω模型更适合计算多孔孔板流量计的流场,计算结果符合射流理论,能反映出不同多孔孔板流出系数线性度的差异,与实流实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4.2%.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快速准确的灌区流量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流量测算模型一般采用传统的测流方法或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处理,采用上述方法将面临测量成本、测量精度等挑战。故将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相结合,以渠道水深、测点流速、测点位置为输入,灌区流量为输出,设计了一种新的SSA-RBF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灌区流量。以都江堰人民渠渠首站点在27种不同水力条件下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SSA-RBF模型和RBF模型以及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 ELM)模型进行评估和比较,实例结果表明SSA-RBF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出流量,其确定系数为0.975、均方根误差为6.186、平均绝对误差为4.324、残差质量系数为0.011 9,4种评价指标以及预测结果偏差均优于ELM模型以及RBF模型,为提升灌区流量测算精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泄水建筑物的研究重要性出发,描述了泄水建筑物的各种型式,而后是泄流能力的叙述,分堰流和孔流两部分。主题部分是分析泄水建筑物过流能力,从体现泄流能力的流量到流量系数的确定,还分析了影响泄水建筑物过流能力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低温等离子体转化有害气体的机理,设计了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微放电过程及等离子体空间分布特性,研究介质材料、厚度、放电间隙、电源电压及频率对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相对介电常数较大、较薄的介质更易获得较大的放电强度;较小的放电间隙有利于提高放电的强度和放电的均匀性.增大电源电压和频率会使放电功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微空心阴极放电(MHCD)出射电子的空间以及能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微空心阴极放电自持的辉光放电中电子的空间分布.模拟表明减小MHCD绝缘层厚度,能有效地改变从微空心阴极放电中出射电子的能量分布,从而提高电子发射效率.对于给定的微空心阴极放电电压,电子的发射存在一个轴向电压阈值;轴向电压的进一步增加,出射的电子数会达到饱和.实验表明以MHCD作为辉光放电电子源是可行的,并且微空心阴极放电自持的辉光放电特性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静电放电发生时,由于气体压强、空气湿度、电极表面状况、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放电参数(击穿电压、电流、电场、磁场、峰值、弧长、上升斜率等)具有低重复特性。我们通过相关放电参数的处理来研究带电体和受电体之间间隙的电性质。从理论上和实验上深入研究放电间隙电性质的低重复特性,对于充分认识和把握静电放电的本质,对于静电放电危害的防护,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通过改变静电放电发生器实验环境温度来获得相应的固定间隙放电情况下电流峰值的差异。试图从理论上对静电放电条件下所获得电流峰值的低重复特性加以初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介质阻挡放电中相邻沿面放电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观察了60kPa气压下氩气的放电情况,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放电图像中的电场和电势分布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相邻两沿面放电之间的影响.在空气-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区域内放电丝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5个,放电丝周围的沿面放电区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对影响沿面放电分布的因素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对电流波形图中放电脉冲进行积分,从而对放电区域的电势和电场线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6.
单针-板电极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玻璃纤维为填充介质的单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测量了放电电压、电流波形,计算了放电功率,比较了有、无玻璃纤维填充时放电电流的差别及放电功率随放电间隙距离、电容电流、放电电压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填充介质对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压条件下纯空气间隙与有玻璃纤维介质填充时的针-板电极的电晕-介质阻挡放电相比:①后者的放电的起始电压更低,放电功率更大;②后者连续放电电流显著减小,而放电脉冲数量和脉冲电流幅值显著增加;③后者负电晕放电有非常明显的放电脉冲,而前者则主要表现为连续的放电电流.  相似文献   

17.
Simulation study of discharge processes in thunderstor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thunderstorm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a numerical cloud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scharge processes occur when simulated thunderstorm developed at the stage of 30-45 min and initial locations of discharge mainly distributes between 4.4-4.8 km and 6.4-6.8 km above the ground (corresponding to ambient temperature of - 10℃ and -25℃. In simulated thunderstorm with a tripole electric structure, 10% of discharges occur between upper positive charge area and middle negative charge area and propagate upwards (from middle negative charge area to upper positive charge area); while, 90% of discharges occur between lower positive charge area and middle negative charge area and propagate downwards (from negative charge area to lower positive charge area).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pdraft and discharge. The occurrence of discharge process needs hydrometer with a specified concentration and size in cloud (corresponding to ≥ 5 mm/h for precipitation on the ground). The maximum value of precipitation lags the peak of discharge number by a period of about several minutes. The discharge and its variation in thunderstorm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hunderstorm.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空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中,研究了狭缝边界内的放电特性.采用高速录像机对放电进行10μs曝光录像.通过观察高速录像机短曝光录像照片,发现此放电包含体放电和沿面放电2种放电形式.采用光电倍增管采集光信号发现,随着电压的升高体放电的放电次数逐渐增加.通过观察放电照片可知,电压升高放电丝平均间距也逐渐增大,经分析得出体放电位置处壁电荷积累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变压器绕组局部放电脉冲响应的相关分析及电气定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对电力变压器中的局部放电源进行电气定位,研究了局部放电脉冲在变压器绕组中的传播过程及其在变压器外部测量端引起的响应。该文采用模拟试验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放电脉冲模拟电流的产生装置,据此在变压器绕组上进行了试验,并建立了相应绕组的等效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试验中在绕组端部检测点得到的实测响应和仿真中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提出了变压器绕组中局部放电的一种电气定位方法,通过局部放电信号和仿真响应的相关系数,来确定局部放电位置。  相似文献   

20.
大气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大气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格外关注.研究表明与交流驱动相比,脉冲放电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具有许多优势,如它的VUV、氧原子、及臭氧的产生效率高;峰值电流密度、电子密度、及电子产生效率也更高;在对介质表面处理时能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和更高的效率;还更易产生均匀的大面积等离子体;所产生等离子体的非平衡性更高;灭菌效果也更好等优点.但是,对于脉冲放电的放电机理,放电模式,及脉冲参数(上升沿和下降沿、重复频率、脉冲宽度等)对放电效果的影响,现在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且很零散.这一方面是由于大气压放电诊断本身就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脉冲放电快速的时空演化过程进一步加大了对其诊断的难度.再者,对其研究还受到脉冲电源参数的限制.本文对国际上大气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最新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