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龙岩师专(龙岩学院前身)率先开展客家学研究、创建研究机构的历程,总结20多年来学校建设客家文化研究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的经验,以及为龙岩地区文化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重点评析即将出版的"闽西客家研究丛书"的架构、内容、特色与学术贡献,着重阐述客家文化研究对海西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对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与和平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清代徐旭曾《丰湖杂记》开始,客家研究风靡云蒸,方兴未艾,学界一直在孜孜不倦,戮力前行.本文粗略梳理"客家"有关界说,认同客家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赞同客家研究经世致用、利用厚生的价值诉求.与此同时,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拓展也提出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3.
如何"经营客家文化"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基于历史、传承、发展三个文化关键要素探讨客家古村落旅游开发时广告语的选择问题。笔者选择了赣南白鹭古村为田野调查点,分析了它成为"千年客家第一古村"的原因,以及这种标签化的广告语可能带来的影响。借此案例说明深挖文化内涵是"经营"客家文化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现象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替神灵说话或传达神的旨意的宗教活动。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产生的原因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试图分析闽西客家"神媒"现象、特点,以及产生闽西"神媒"原始宗教特性文化源流,从而为客家的形成是中原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形成的学说提出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着绚丽多姿的客家文化,这为赣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在赣南开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时,客家文化的保护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保护赣南客家文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客家文化本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嵌合上来讨论客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应该以民间为主,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寻求对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识;透过客家地区的全体成员参与投入,扩大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力量;在行销客家文化产业活动时,可以规划周边效益;政府可以在资金的提供、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方面提供协助和服务;充分发掘当地文化的"原乡意义",提升文化商品上的"符号价值"即"社会意涵",使商品真正意义上蕴含"传统",增强产品的文化体验性;在将物品潜入文化系统的过程中,突出文化的独特性,力图增强自我主体性的感知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粤闽赣边区各方都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具有旅游合作经验和进一步合作的愿望。该区域是"客家大本营",具有整体旅游资源优势,也具有丰富的客家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交通便利,因此,应深度挖掘和筛选其客家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内整合,建设客家体育文化旅游圈,打造品牌,获取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的文化共同鲜明的文化特色之一.在海峡区域合作中体现文化经济发展新理念,发挥闽粤赣边和海峡东西岸客家地区的区域文化合作优势,着力推动海峡客家文化产业群的开发与创新,是海峡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与推动力,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从海峡客家文化产业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内容形式和开发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客家乡村文化旅游作符号学视角的探讨。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实施“符号化旅游”.有利于吸引游客,提升乡民参与乡村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客家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规划、旅游景观、旅游产品、旅游营销中进行“符号化”的策划,为探索客家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闽西客家文献数据库是闽西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全球整个客家文献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献数据库建设要明确对象和范围,理清工作思路,在闽粤赣客家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共建的基础上,体现工作重点,建设内容丰富、特色明显、使用简便的闽西客家文献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描述赣南绣花帽的制作和刺绣图案的丰富寓意来说明客家女性的审美、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认为赣南客家服饰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绣花帽在赣南地区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献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州市客家文献在客家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具有客家学研究价值。将客家文献中蕴含的静态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情报信息流,可提高客家文献的利用效果,为公共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客家历史源流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客家称谓、客家历史渊源、客家民系形成、客家人的界定、客家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客家研究历经百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客家中原迁徙说"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认识,但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难于达成共识,客家"中原说""土著说"时有分歧,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准多样难于达成一致,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也跨度很大。新时代的客家研究应在梳理客家研究史及成果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展开多学科整合研究,开拓视野,将海内外客家进行比较研究,客家研究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应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5.
"紫姑"是中国民间诸神谱系中的"司厕之神","迎紫姑"是元宵节的特定节庆形式,受众极广,并因时地差异而发生变化.明清时期在赣、粤、闽等客家地区,紫姑信仰逐渐演化为月姑崇拜,二者在神职信仰、仪式流程和组织群体方面几乎一致,但受圆月崇拜和当地农事时令等因素的影响,其时令由传统的元宵嫁接至中秋.月姑崇拜在客家地区存续至今,除...  相似文献   

16.
要进一步推进客家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应该进行两方面的努力和尝试:首先,必须超越罗香林先生开创的"民系—文化"范式,对客家族群特性的探讨也必须放弃寻求全球统一客家"特性"的追求和发掘出一个标准的"客家精神"的努力,把研究范围缩小至具体的社区中去把握客家人之深层次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和意识形态。其次,应采取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把客家当作一个"族群",而不是一个"民系"加以研究,研究主题应以"客家形成"取代"客家特质"。面对客家问题复杂的"层累"造成的过程,最好的研究办法是"倒溯"式地展开历时性解构。最后,客家研究中,以"方言群体"来取代"族群"概念是个值得提倡的做法;但不能局限于方言和族群,应从整体史的角度去深化客家地区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客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汀县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近年通过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汀作为古汀州府的驻地,有着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有着"客家首府"的美誉,当地以振兴传统文化为契机,擦亮"客家首府"的旅游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该文以长汀客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展开系列走访调研,分析制约长汀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因素,为长汀县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谈对客家后代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先民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华,并形成了在语言、民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客家文化。论述了客家后代学习和了解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行客家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特色鲜明的一个支系,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在现代社会,客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基于百度指数,以“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话”、“客家菜”、“客家围屋”为检索关键词,对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总体较高,“客家菜”与“客家围屋”网络关注度年度的增长过程变化幅度较大,“客家话”与“客家人”网络关注度的增长过程较平缓,“客家山歌”网络关注度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客家文化网络关注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客家人聚居的省(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客家人聚居的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的客家文化传播中,应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开发有利于客家文化传播的网络应用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7,(12):78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主要以开发客家民居、客家小食、客家歌舞为主题,大力开发东江客家文化,从收集、整理、研究河源的东江客家文化的丰富资源入手,通过传承、扬弃和开发,重建河源新的东江客家文化,确立了河源本土文化在客家文化圈中的地位,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