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传军  吴迎雷 《工程与建设》2022,(1):215-216,233
地铁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地铁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引起自身或周围建筑发生沉降、倾斜等危害.安全监测是保障地铁安全施工和周围建筑安全的重要手段.结合合肥市和平路地铁站工程,主要探讨了地铁车站监测方案和预警机制,为类似工程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铁宝华路站施工与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施工是地铁车站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深圳地铁宝华路站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施工要求高.就该地铁车站施工与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严格的现场监测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可以作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时对信息的删减问题及难以对系统安全状态演化趋势进行分析的现状,以地铁车站火灾安全评价为例,提出采用联系数同时刻画车站火灾的安全状态与不安全状态,建立基于联系数的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分析地铁车站火灾的安全风险等级,利用偏联系数分析地铁车站火灾风险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实现对风险演化趋势的分析,而且与安全检查表综合评价法相比较,该评价结果具有更好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施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地铁车站工程的特点,依据施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技术、经济、效果和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地铁车站施工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模糊综合评判法中无量纲的隶属度拟合评价指标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铁车站施工方案综合评判优选决策模型,实现了定性问题的量化处理.最后,结合实例说明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紧邻多栋7层建筑和高架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提出了地铁车站基坑半逆作施工方法并分析了环境变形控制效果.根据地铁车站的特点和周围环境控制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结合临时支撑和逆作中板的半逆作施工方法,综合顺作法和逆作法的优点.对紧邻浅基础7层建筑和高架地铁车站沉降监测的结果表明:高架车站和多层建筑的沉降与差异沉降均在控制要求以内,距离基坑仅0.4 m的建筑物最大沉降小于10 mm.在逆作中板制作完成后,各测点的沉降曲线趋于平缓,即半逆作法可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后期深部开挖引起的环境变形.该方法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将基坑周围变形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趋势,确保基坑工程质量和安全稳定性,以大连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构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装备系统.首先,构建以数据采集、通信联络、核心处理空间和数据终端组成的物联网框架;然后,基于原型系统基本功能开发,分析深基坑围护结构中锚杆轴力监测预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设计理念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装备系统,可获取到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及其灾变演化实时数据,并实施灾变预警.该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工程管理及施工部门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状况,准确排查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基坑施工事故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郭树勋  孙敏 《科技资讯》2012,(33):57-60
在建大连地铁一号线师范大学站设在辽宁师范大学校园北侧黄河路下,沿黄河路东西向设置。车站总长170.2 m,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顶板覆土厚10.927~15.051 m。车站为浅埋暗挖,施工中"中洞法"中洞采用"CRD"工法施工,先施工左上、右上断面,再施工左下、右下断面。由于该地铁车站位于大连主干道黄河路正下方,为确保道路和施工安全,论文对该工程浅埋暗挖施工进行了系统数值模拟,提出了该工程施工中收敛和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跟踪现场施工的洞内收敛变形和地表沉降监测表明,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各变形量均在推荐的工程控制标准之内,因此隧道施工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预测地铁车站的空调负荷,首先通过地铁车站能耗监测平台的历史数据分析,识别得到客流量和室外气象参数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利用车站CO2体积浓度逐时监测数据建立客流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与闸机数据对比,预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可达0.87.以客流量预测为基础,建立了车站空调负荷预测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时间尺度训练数据下...  相似文献   

9.
对南昌市地铁1号线和2号线车站内氡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初步掌握南昌市地铁重点区域的氡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对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带来的辐射危害.采用《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检测方法》(GB/T14582—1993)中的径迹蚀刻法进行采样及测量,并根据《室内氡及其子体控制要求》(GB/T 16146—2015)中的公式进行相关人员年有效剂量评估.结果:南昌市地铁车站内氡浓度范围是8.30~23.72 Bq/m3,均值为14.45 Bq/m3,监测结果均低于400 Bq/m3的参考水平.车控室、站台、客服中心不同类型监测点氡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号线和2号线2条不同线路车站内氡浓度水平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铁车站内氡所致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南昌市地铁车站内氡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危害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灰色预测模型是成熟的趋势预测模型,将其应用于地铁安全监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MATLAB软件完成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并以车站地表监测点为例,将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比较,通过精度分析,得出地铁车站周边地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一座地铁车站及高架桥共建体为研究对象,借助于SAP2000软件建立该车站与高架桥的分析模型,对该结构进行整体有限元计算,将所得计算结果作为评定该工程共建方案可行性的主要依据.该分析可以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地铁火灾监测信息管理模式存在的存储方式相对分散、可视化水平低等问题,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探讨了地铁火灾监测信息的集成与管理方法.以数据库作为存储后台,为结构混杂的监测数据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存储坏境;同时借助Revit二次开发技术将数据库管理功能嵌入Revit平台界面,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关联,实现从Revit平台开展监测信息的存储、查看、分析等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监测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管理水平.以广西南宁创业路地铁车站的火灾监测信息管理试验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应用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提高火灾监测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因不同车站所处区位及交通特征差异巨大,有必要针对不同等级、类别的车站进行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配套设施部署,对提高地铁系统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一种消错决策方法,研究并建立了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的车站分级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地铁3号线为案例对29个车站进行了站点分级。结果表明,以选取的"高峰小时客流量""高峰时间不均匀系数""线网节点介数"等5个车站分级指标,将案例中全部车站动态地分为三个等级。该研究结果论证了地铁车站安全态势分级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运营单位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地铁线网进行针对性监管部署提供理论及方法依据,使之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陈传峰 《科技资讯》2014,12(20):206-206
本文对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期述了客流激增对地铁运营、设备设施、乘车安全等带来的影响和压力.针对深圳地铁车站的客流组织方法,简析了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时应采取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益复杂的地铁建设外部条件使得常规的地铁车站结构型式在工程应用中遇到挑战,结合近年来参与的地铁车站结构方案设计研究成果,介绍了复杂外部条件下的地铁车站结构方案及工程应用.主要包括:基于双线盾构隧道扩挖建造的地铁车站、基于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建造的地铁车站、穿越桥区分离式车站、穿越铁路站场和城市重要交通干道道口的组合式车站,以及预制装配式车站.适用于存在车站与区间隧道协调困难、车站赋存的外部条件复杂等问题的地铁车站结构型式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对地铁隧道结构的传统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实时性差、成本高、人员责任心要求高及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利用等缺点,不能很好地对地铁隧道安全保护区进行监测.提出了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监测手段不足的安全保护区信息化监测手段,通过对安全保护区监测内容、信息化监测方法及系统架构的分析,给出了安全保护区信息化监测的技术方案,并在试点工程中验证了其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武汉长江一级阶地岩溶塌陷区或类似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问题,通过分析长江一级阶地岩溶地质特征以及溶洞分布规律,提炼岩溶塌陷区地铁车站分析模型要点,利用Midas GTS NX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地铁车站两种基底岩溶处治方案进行了详细模拟分析,包括旋喷格栅加固、格构式地连墙方案,得到加固前后车站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及其对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并进行经济性比较,为此类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设计及选择合适的岩溶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建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循礼门车站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深基坑施工穿越运营中的轻轨一号线,地连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4m.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基坑采用深度为48-50.9m,入岩1.5m的地下连续墙.本文简要介绍了武汉某深基坑的围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并对主要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今后相关或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或指导.  相似文献   

19.
彭梁 《科技信息》2012,(15):373-373,391
基坑的加固要采取支撑加固、监控监测等综合技术与手段,确保整个基坑开挖体系的稳定与施工安全。本文主要结合某地铁车站的建设工程,对地铁车站的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交通荷载对地铁车站施工有较大影响。根据某地铁车站工程的地质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变形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和相应措施建议,对其他相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