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生产沼气主要是采用麦秸,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做发酵原料,通过添加秸秆发酵菌剂制取沼气.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地区建沼气而粪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秸秆生产沼气主要是采用麦秸,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做发酵原料,通过添加秸秆发酵菌剂制取沼气。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地区建沼气而粪源短缺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沼气建设快速发展.但普遍存在着家用沼气池效益偏低、产气量全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沼气池发酵千物质浓度。所谓发酵干物质就是指人畜粪便及秸秆。沼气池发酵干物质浓度、温度是决定产气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秸秆的回收再利用状况,对利用植物秸秆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条件、产业化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论述,说明了通过生化发酵制备蛋白饲料是植物秸秆再利用的最具前景的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建议应加大对植物秸秆的深加工利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针对沼气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产气最低及低温难产气等问题,采用添加适量的尿素或碳酸氢铵,促进甲烷细菌的生活力,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提高沼气产气量的探讨,为合理利用有机物进行沼气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调整浓度 选择秋季晴天,进行一次大出、换料,浓度在8%~10%;冬季要及时补料.间歇式进料的沼气用户,要进出料均衡,采取先出后进,出进相等的方法.在冬季,由于原料分解较慢,适当提高发酵料液浓度,通常以10%~15%为佳.根据气温,原料的数量种类,在保证正常沼气发酵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发酵料液浓度,合配搭配原料,才能够达到均衡产气.  相似文献   

7.
喂猪时添加沼气发酵残留物,可以增加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猪的生长发育,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笔者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给猪添加沼渣和沼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前言稻草,是我国南方农村进行沼气发酵的重要原料,它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组成,外被一层较厚的蜡质。所以,在沼气发酵的过程中,难为发酵微生物快速分解和利用,使之发酵周期长,利用率低(纤维素只能利用20%左右),产气慢,产气量不高。稻草预沤等在国内已有报导。本试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稻草进行预处理,将稻草表面的蜡质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兰州地区收集的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结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保存的产甲烷菌群,采用分组厌氧发酵实验,对其沼气产生量进行观察分析,逐步驯化得到耐受55~57℃的高温产甲烷菌群,由此探索出一套餐厨垃圾发酵高温产甲烷菌种的驯化方法,并研究了发酵原料初始酸碱度和菌液接种量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确定其最适酸碱度为7.0,菌液最佳接种量为25%.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4,(22):29
一、工艺流程 筛选→洗涤→浸泡→沥干(TY-Ⅱ)→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FeSO4→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资源,可用于牲畜养殖、菌类种植、生产人造板材、纤维乙醇等。据测算,1吨秸秆含纤维素700公斤,用作饲料可生产约312公斤肉或280公斤奶,用来生产沼气可产生350立方米沼气,产生经济价值500多元,同时减少CO2排放约1 500公斤。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对于改善饮食结构、维护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8,(10):16-16
一种能源转化率高达80%,能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无废液、废渣、无污染、零排放的工业化沼气装置在山西太原研制成功。经专家评审,该项“秸秆生物能源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属国内首创,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3.
快速发酵粉,是制作面包、馒头、油条以及其他面食制品不可缺少的辅料.利用快速发酵粉制作各种面食制品,省时、省力、无污染.快速发酵粉与面粉加水混合后,立即会产气发酵,几分钟后即可上锅蒸制.因其发酵时间短,故不会使面食有酸涩味.制作快速发酵粉,一人就可手工操作,适合饭店和个体户生产出售.  相似文献   

14.
扶沟县是河南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围首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创建县.2006~2007年,扶沟县开展了"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模式示范试验,即养猪产生的粪便作为沼气发酵原料,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用于蔬菜生产,沼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乳酸发酵残渣制取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乳酸发酵残渣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酵母发酵制取饲料的可行性.通过菌种对比实验,选取啤酒酵母为最优发酵菌种.探讨了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及氮源、碳源等因素对酵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为6.0,接种量10%,发酵24h.若添加由2:1的尿素和硫酸铵构成的0.35%的氮源及30%糖蜜为碳源.可使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9.2%提高到发酵后的14.5%,提高幅度为57.6%.而该残渣饲料的粗纤维含量降低,可作为较好的牛羊饲料.  相似文献   

16.
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磊 《甘肃科学学报》2009,21(4):146-149
采用太阳能加热厌氧发酵装置,进行冬季气候条件下的太阳能沼气发酵装置产气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该装置可以在冬季气候条件下使发酵罐内料液温度维持在25℃左右,料液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5-20℃,且料液的日温度变化幅度〈2℃,实验结果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升温、保温效果.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最大池容产气率达到0.5 m^3/m^3·d^-1,平均池容产气率达到0.273 m^3/m^3·d^-1,装置的沼气产气量可以满足农户家庭冬季需求.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08,(8):16-16
一种能源转化率高达80%.能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提高到95%,无废液、废渣,无污染,零排放的工业化沼气装置在山西太原研制成功。经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秸秆生物能源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属国内首创,填补了该领域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18.
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基料,正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豆渣是诸多天然膳食纤维原料中价廉质高的一种。这里介绍一种把大豆全部利用做成富含膳食纤维豆制品的生产技术及工艺。 一、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筛选→漂洗→浸泡→磨浆分离→生豆浆→混合→煮浆→冷却→膨化→干燥→脱水→鲜豆渣→粉碎→过筛→膨化豆渣粉→加水冲调→滤浆→冷却→点浆→打包→压榨成型→煮制调味→晾干→二次煮制→真空包装→杀菌→成品 二、生产过程 1.选料。选用无虫蛀、无霉烂、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 2,浸泡。漂洗后加入2.5倍的清水,室温下浸泡…  相似文献   

19.
酒精蒸馏废液经过厌氧处理和资源化处理后,作为酒精发酵的配料水,无废水外排,形成了酒精沼气耦联发酵工艺。用液相色谱对耦联发酵工艺中发酵过程进行过程分析,旨在找出发酵样中麦芽糖、葡萄糖、木糖等变化趋势[1]。同时也对发酵样品中的乳酸、乙酸、丙酸、丁酸等进行测定,及时掌握几种酸的变化趋势,排除影响发酵的不利因素,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沼气工程冬季热损较大、发酵温度过低和产气量下降的问题,研究系统分析了沼气工程全年热能损耗,并研发了一种带有固液分离的回热回质装置,最后通过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下装置的增温效果。结果表明:发酵罐在采取良好保温措施的条件下,出料热量损失占厌氧发酵系统总热量损失的89.3%~93.2%。在环境温度为18℃的条件下,通过回热回质可将16.2℃的进料加热至26.6℃,回收的沼液余热占恒温发酵所需热量的51.9%。在环境温度为0℃的条件下,通过回热回质可将2.5℃的进料加热至18.9℃,回收的沼液余热占恒温发酵所需热量的47.2%。其余热量由14组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集热阵列供热,可以保证沼气工程在冬季37℃恒温发酵。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