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混沌系统特性的研究,设计出一种安全性高、加密速度快的通信加密方案.首先根据数字混沌序列的特性对混沌的迭代过程进行改进,实现对Chebyshev混沌序列的过抽样处理.设计语音信号传输系统,在发送端实现混沌序列对语音信号的加密,调制后进入高斯白噪声信道,在接收端接收到密文后对加密语音信号进行解调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语音信号.实验证明,过抽样技术应用在混沌扩频通信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2.
压缩感知技术是目前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针对压缩感知技术实际应用于语音领域时压缩率不高的问题做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压缩感知技术的理论,接着提出了适合建模的观测矩阵的选用标准.在行阶梯观测矩阵下,本文提出了观测序列的一种新模型——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正弦字典模型,该模型采用稀疏分解的方法对观测序列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有效地进一步压缩了观测序列,而不明显降低恢复语音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压缩语音参数、减少存贮数据率的新技术.其要点是采用四次代数曲线对经LPC分析技术所得的各参数序列进行拟合,将拟合参数加以贮存.在合成语音时,先由四次代数曲线参数算出语音LPC参数,然后合成语音.文中验证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具有良好抗噪性的语音特征分析方法.将语音信号的短时自相关序列进行时间方向上的平滑处理,然后利用平滑后的序列代替原语音信号进行线性预测分析,从而得到线性预测倒谱系数.实验表明,利用该特征参数的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能优于MEL倒谱系数、LPC倒谱系数等传统的语音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单向耦合映象格子系统生成的时空混沌序列 .针对序列分布的不均匀性 ,研究了一种新的生成算法 .并通过理论分析 ,验证了该改进算法产生的混沌二值序列具有良好的伪随机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适合应用于保密通信领域中 .最后利用TMS32 0C62 0 1EVM目标板 ,对语音信号成功地进行了加密和解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恢复的语音信号精度高、难于破解 ,并揭示了时空混沌序列和DSP芯片在语音保密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6.
为在保障网络训练速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音增强性能,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准循环神经网络(QRNN)语音增强方法.通过QRNN序列信息并行计算的特性保证网络的训练速度,将Attention机制重新赋予权重的含噪语音序列作为QRNN层的输入,使网络更加关注目标语音序列信息,以提高语音增强模型的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文中分析了基于压缩感知观测序列语音能量估计的理论基础,并对不同压缩比下语音能量估计的准确度仿真结果做对比,然后将得到的语音能量估计做为语音端点检测的基础,分别对粉红噪声、高斯噪声和汽车噪声情况下不同信噪比的语音进行端点检测,并与基于压缩感知观测序列倒谱距离、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中能量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做对比,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序列评分和评分空间的映射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数据稀疏及数据量较少的序列分类.然而在语音序列分类中,这种方法不能反映序列次序和时长差别.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观测值次序均衡方法,即序列中观测值的评分与其出现的次序和它之前出现的所有观测值相关.同时,我们在次序均衡中引入了功能因子,对于不同目的的语音序列分类,可以通过调节功能因子而指定相应的评分函数.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新的评分方法能有效提高基于GMM概率模型的语音序列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9.
语音信号变速算法及其TMS320C5402实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音信号可表述成激励源和线性时变系统的冲激响应的卷积.若激励源是一白噪声信号,则声道发清音;若激励源是一准周期信号,则声道发浊音.在语音信号序列中影响语音表达速度的是浊音,它是基音,是由多次谐波构成的准周期信号.语音信号序列可以看成是基音周期经整数倍延时后叠加而成.插入部分基音周期使语音速度降低,删除部分基音周期能使语音速度提高.但是,插入或删除基音周期使语音信号的相位不连续,造成语音跳变,为此,采用交叠分帧的方法将语音信号划分成短时段序列.然后,求增或删后短时段序列相邻短时段之间的相关函数,进而求出相关函数极大值.按最大相关点实现相邻短时段之间的相位衔接,使其相位接近连续.此外,提出了一个TMS320C5402和AT89C51双处理机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将语音变速算法用TMS320C5402和人-机交互用单片机AT89C51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语音关键词识别技术作为语音识别的重要分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重视起来,时至今日,语音关键词识别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车内语音命令识别、机器人交互及特殊语音筛选等众多领域。本文给出了语音关键词识别技术的整体模型及性能评价指标,综述了语音关键词识别系统声学模型构建技术的现状,详细总结了语音关键词识别系统声学模型构建技术,并重点总结了深度学习在声学模型构建上的应用。最后对语音关键词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认为深度学习隐马尔科夫混合模型作为连续语音识别中最成熟的模型构建技术将在关键词识别中有更多应用,循环神经网络有可能凭借其序列训练能力成为更有效的模型构建技术,而大计算量、云平台及便携可穿戴将会成为语音关键词识别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数据集的初始聚类中心选取问题,在基于密度的划分算法和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限定初值的采样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初始聚类中心的划分采样算法。对聚类子空间在每一维上进行均匀划分形成不同的数据区域,根据数据区域的数据点数的多少进行采样来提高采样的准确性。利用采样思想缩小了数据集的规模,保证了算法在时间上的优势。通过不同规模、不同形状的数据集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初始聚类中心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准确率和时间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的保等价变换半群的基础上,引入了保等价变换半群的一类子半群保序且保等价变换半群,并在这类半群中规定新的运算,得出一类新的半群,称为保序且保等价变换半群的变种半群.利用格林关系的定义,刻画了这类半群上的格林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左翼电影与其说是着力于单纯的意识形态解读和政治宣传,其实还不如说是同时迎合、满足了电影市场及其观众对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人物的渴望和需求。譬如《母性之光》实际上是将刚刚兴起的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观念与行为意识,套用旧市民电影常用的家庭婚姻叙事模式予以个案重演和主题置换,结果自然是标新立异、具有新鲜的时代气息:它的演绎未必符合历史真实,但却收到思想传播和电影市场一石二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利用B样条神经网络可以逼近连续函数的良好性质,构造合适的网络模型从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模型的线性表示方法,根据最优化方法中的梯度法,求得最优控制序列。应用在苯乙烯聚合反应的仿真实验中,收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先进的表面技术复合制备生物活性梯度涂层材料。通过与rhBMP-2生物组装获得具有骨诱导功能的复合人工骨材料,这种材料在植入动物体内3周后即可形成大量的新生骨细胞和骨组织,新生骨组织沿着涂层的微孔长入,与涂层结合紧密。16周后新生骨组织矿化均匀,形成比较成熟的、排列有序的层板编织骨。作为对比研究的金属钛合金植入体与骨组织结合的界面中只是形成大片的纤维组织,而未见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16.
长短叶片开缝技术在离心风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高性能新型风机设计进行了应用技术研究,提出在离心风机叶轮设计中采用长短叶片开缝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综合了长短叶片和边界层吹气两种技术的优点,能有效改善流动。应用3维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及k-ε湍流模式的计算程序对叶轮长短叶片开缝技术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数值优化,并选取了16叶片的长短开缝叶片叶轮进行样机试制及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长短叶片开缝叶轮与不开缝叶轮相比,全压提高,噪声下降,风机的性能曲线改善。本文的结果说明长短叶片开缝技术在离心风机的设计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已有生产厂家决定批量投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经典的典型相关性分析标准,提出一种新的源信号抽取标准,并利用在线拟牛顿算法求解新标准,进而得到一种新的基于典型相关性分析的盲源信号抽取算法,实现了盲源分离.理论分析表明,新源信号抽取标准的唯一全局最小值点是经典典型相关性分析标准的最大值点.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8.
根据普通更新风险破产模型里的两个定理,我们得出一个新推论;由4个新引理,把定理三用新的方法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9.
人名、机构名在基于概念的文本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概念的文本分类方法,能对同义词、多义词进行比较好的处理,是一种比较优秀的文本分类算法.但是此方法往往对人名、机构名等具有分类特征的词不能很好地处理,依然停留在关键词的层次.提出了一种将语义词典与一部人名、机构名构成的专有名词词典相结合的新的概念分类方法,并经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新学家”那里,“志士”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新民”,“新民”之所以为“新”,在于其具有了某种超越旧道德、冲决旧伦理秩序的新道德,一种以“群治”为理想的新道德,一种与新的人间秩序相匹配的“公德”。这种“公德”的确立需要两种相反相成的面相:一方面,它首先是一种“舍生忘死”的宗教性的道德情操,而这种超越生死的献身精神,却要以一种新的生死观为前提;另一方面,“生死”问题之解决,似乎又只有超越“生死”、献身大群,使“自我”在新的价值秩序之创造中,最终摆脱“孤绝”状态,才能实现。由此,“志士”的理想具有了双重的义涵,即他首先必须成为一种孤绝的自我,然后才能够使他对自我的超越具有新的宗教性的道德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