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研究了窨制时间、次数,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等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各单因素试验中,窨制时间为24 h,窨制三次,茶坯含水量为5%,配花量为60%时所制茶样审评得分最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叶绿素含量、茶汤吸光值等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氨基酸含量随窨制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随窨制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和配花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蜡梅花茶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窨制时间24~32 h,窨制二~三次,茶坯含水量5%~15%,配花量60%~75%.  相似文献   

2.
花茶的窨制技术是花茶必须而最重要的工序,本研究是以茶树花窨制红茶的囤窨和堆窨技术为研究对象,设定两种窨制技术为A、B,通过设定的技术参数,分析两种窨制技术对茶树花红茶品质和加工过程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起花时处理A和处理B的含水量分别增加为10%和40%,叶温分别为32.5℃和37℃,窨制品烘焙的时间分别为100 min和120min,品质综合得分分别为95.30分和91.80分。感官品质以处理A为好。  相似文献   

3.
一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花茶窨(薰)制工艺流程一般分为茶、花原料精选,茶、花均匀拌和,窨花,通花等多道工序。其中茶、花均匀拌和是决定花茶质量的关键性工艺之一。对于少量手工花茶窨制,茶、花均匀拌和是容易实现的。但对于数以百担计的大批量花茶生产,茶、花按预定比例输送──茶花配比──是花茶生产的关键性环节。 早期机械化花茶联合窨制机通常是把茶、花坯料分别储存于斗箱A和较均匀地摊放在传输平带B上,如图(1)。尔后操作人员借助目测随时调节箱体的斗门g的开度或平带B的传输速度v来控制茶、花的输送比例,实现茶花配比。显然这种控制…  相似文献   

4.
我校自动化研究所在福州茶厂协助下研究成功CH型茶花自动配比控制装置。经过一个花季的生产运行,证明装置性能良好,花、茶比例均匀,它解决了花茶生产连续化、自动化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该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1.茶计量累积误差不大于5%。 2.花计量累积误差不大于.6%。 3.配比间隔平均误差不大于7%。 4.茶(花)流量应满足1小时内完成200担茶叶的配比指标。 5.花、茶比例设定能适应各种窨次的配比要求. 6.装置设有花、茶瞬时流量指示,花、茶流量累积记录显示。 茶花配比是窨(熏)制花茶的关键性工艺,但是在我国的花茶生产中,至今仍…  相似文献   

5.
以高糖化酶活力根霉菌(RMD)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浅盘制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市售麸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纯种根霉麸曲最佳培养条件为:糖壳添加量6%、原料含水量6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 h、培养湿度≥85%,在此条件下制得曲的试饭糖分含量显著优于市售麸曲。培养温度对纯种根霉麸曲的糖化能力具有极显著性影响,原料含水量对其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干制温度导致杏干果实发生褐变、水分含量不同、质地和感官品质降低等问题,探究不同制干温度对"果汁杏干"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出杏干最佳制干温度.以鲜杏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温度(40℃,45℃,50℃,55℃,60℃)对杏进行低温烘烤,研究在不同制干温度下,杏干水分含量、生理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55℃时,通过维持杏干的水分含量在16%左右,可以较好地抑制杏干在干制期间总色差的升高,减缓总酸含量、抗坏血酸(Vc)含量、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并且可以较好地维持杏干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影响硬糖感官品质的关键因素.分析果葡糖浆、柠檬酸的添加量以及熬制温度、熬制时间对硬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硬糖感官品质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果葡糖浆添加量、柠檬酸的添加量.随着熬制温度的增加,硬度呈增大趋势,脆性先增大后趋于平稳,感官评价分值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熬制时间的增加,硬度和脆性都呈增大趋势,感官评价分值呈下降趋势;随着果葡糖浆添加量的增大,硬度及脆性都呈下降趋势,感官评价结果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大,硬度、脆性和感官评价分值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前两者变化趋势相同.熬制温度为155℃、熬制时间为5min、果葡糖浆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为10%和0.50%时,硬糖的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深度开发利用乌蔹莓,以乌蔹莓复叶为材料,采用水浸提法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提取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乌蔹莓多糖得率最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90℃、料液比1:80,多糖得率为5.16%.  相似文献   

9.
不同热处理对棉籽饼中棉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讨不同形式棉酚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了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不同组合处理对棉籽饼中总棉酚、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籽饼在加热处理条件下,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对消除总棉酚、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游离棉酚而言,其主次效应因素顺序为湿度、时间和温度;而对总棉酚和结合棉酚而言,其主次效应因素顺序为温度、湿度和时间。三因素间具有极显著(P0.01)的组合效应,其中A3B3C2处理为最优水平组合,即加热时间30min、温度120℃、湿度50%。2)棉籽饼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游离棉酚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的交互作用,游离棉酚绝大部分被分解消除,未形成结合棉酚,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桂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经测定,桂花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中以锌最为丰富,是人参含量的3~4倍,是银耳含量的20~30倍.因此,开发加工桂花大有可为.目前宜开发加工的项目有:桂花蜜酒:选用糯米,配有桂花、蜂蜜.冰糖等精酿而成.桂花茶:采用新鲜桂花与绿茶,经过拌合、窨制、选花、续窨、复干、匀堆等工艺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郁金香鳞茎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影响,取Apeldoorn品种周径8~10 cm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2℃、5℃、9℃冷藏箱和10~18℃室温下贮藏,在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14周8个时间段,测定鳞茎体积、水分、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间接揭示温度对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作用。试验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随贮藏时间延长鳞茎的体积减小,鲜重降低,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降低;干物质相对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伴随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解除休眠呈现规律性变化。试验得出,在2℃、5℃下的贮藏处理,有利于鳞茎水分和干物质保存,有利于延长鳞茎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传统的云南大叶绿茶香低味苦涩的品质通病,本研究综合了乌龙茶、蒸青、烘青3个工艺的相关工序,创新研究出适合云南大叶种鲜叶生产制造香高味醇绿茶的工艺:鲜叶处理-蒸汽杀青-脱水-揉捻-烘干.鲜叶处理:鲜叶先在弱日光下处理2h左右后移入室内(摊放过程中多次用手轻轻翻动),约再摊放2h至清花果香显露、失重率20%即杀青;烘干温度控制在90℃为佳.  相似文献   

13.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和物料量的控制,分别建立武夷冻茶烘焙工艺中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烘焙因子投入水平下,烘焙因素与失水率和叶绿素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烘焙时间的变化,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随着烘焙温度的变化,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可以动态地控制水分和叶绿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石榴花红色素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红色索,在医药、食品、轻工业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以石榴花作为原料,对石榴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浸提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石榴花红色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花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00nm,从石榴花中提取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pH(2~3)的50%的乙醇为浸提剂、浸提温度为40℃、提取时间3h、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4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多功能树种,其叶制成的茶是一种重要的保健茶,研究旨在优化青钱柳茶的冲泡条件,发挥茶叶最大功效。【方法】在研究茶水质量体积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等单因素对青钱柳茶主要内含物质(总黄酮、总三萜和粗多糖)浸出规律影响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优化青钱柳茶冲泡的最佳条件。【结果】茶水质量体积比对青钱柳茶中总黄酮、总三萜浸出量有显著影响,冲泡时间对青钱柳茶中总黄酮、总三萜和粗多糖的浸出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冲泡温度仅对青钱柳茶中粗多糖的浸出量有显著影响(P <0.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的青钱柳茶最佳冲泡条件为:茶水质量体积比1:250,70 ℃水冲泡15 min。采用该冲泡条件,青钱柳茶叶中总黄酮、总三萜和粗多糖的浸出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3 mg/g、27.46 mg/g、108.67 mg/g。【结论】冲泡条件(茶水质量体积比、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直接影响青钱柳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溶出,所优化出的青钱柳茶冲泡条件可科学指导饮茶,充分发挥青钱柳茶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引种到不同生态地区种植,品质产生差异。海拔高度与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生育期均温和积温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品质呈负相关;光照可影响蛋白质品质和面筋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负相关。籽粒赖氨酸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与面筋含量显著负相关。干、湿面筋含量间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19.
以信阳地区栽种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和采摘时间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水溶性总糖含量(%)在同期春季茶样中差异不显著,含量范围为(8.69~9.62),冬茶中最高(20.90);总黄酮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信阳本地种2最高(9.65);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信阳本地种1(2.96)本地种2(1.86)福鼎大白茶(0.35),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且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差异不同;茶多酚总量(%)在春季茶样中含量范围为7.17~8.38,冬茶中含量最低(0.59),但单酚类物质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而冬茶中除没食子酸含量比同种春茶增加81.69%外,其他单酚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生物碱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明显,随采摘时间延后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