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以巴中南阳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价值、开发条件、开发效益3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4个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顺序,以期对景区开发规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武隆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其主要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进行量化评价,得出了园区内不同景区的综合价值排序.通过定性分析并提出了该园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世界地质公园多景区的特点,综合地质遗迹分类和旅游资源分类方法,构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实现地质公园单个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并分等定级;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景区不同等级景观占比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价值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级景点在十八月潭、大坝和诺水河景区分布最多,Ⅱ级、Ⅲ级和Ⅳ级景点主要分布在桃园景区;综合价值最高为十八月潭景区;地质剖面、构造地貌、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平均价值高于公园的平均得分;各个景区间、各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平均价值水平差异明显.评价结果可为确定地质公园旅游市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各个景区各类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海市拥有丰富的滨海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滨海人文资源.但存在资源开发不合理问题,部分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和挖掘,生态化旅游开发尚需向更深层次拓展.针对旅游开发现状,尤应加强景区的生态化建设和生态性旅游项目的策划开发,挖掘与开发滨海特色性旅游文化,确定旅游资源容量以控制调节游客量,在旅游发展中追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江源区旅游资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地评价了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对三江源区的24处风景区所得的评分结果来看,分值均较低,这和它们的旅游开发条件较差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生态旅游本身的特点是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它对生态旅游者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恰好可以扬长避短来开发这些旅游景区(点)。  相似文献   

6.
高平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应对高平市开化寺旅游景区内部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和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对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展开工作,结果表明,开化寺旅游景区开发应首先抓住开化寺这一吸引极,开拓市场。针对景区资源类型相对单一的情况,开发应注意利用现有第二等级资源中的互补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丰富景区旅游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7.
地质公园开发潜力评价是地质公园开发与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地质公园有序开发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旅游资源保障力、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开发支撑力等三个方面构建地质公园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9个景区进行开发潜力评价,评价结果认为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有一定的时效性,云台山景区在"申遗"成功背景下的开发潜力最大,革东古生物化石景区虽有世界级地质景观但在现阶段保护需求高、基础设施薄弱使其开发潜力相对最小。因此,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现阶段开发应以云台山、杉木河为主打品牌,并以保护性开发为前提促进地质公园合理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旅游发展模式单一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村庄间合作协调性差等问题,基于专家咨询法、AHP层次分析法,分别从资源潜力、市场潜力、基础设施、支持系统4个方面分析村庄旅游发展潜力;并以地理空间邻近效应和集聚效应为理论基础,对金华市汤溪镇72个村庄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分类集群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A级景区村庄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景区村庄创建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案例区推进集群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构想和具体对策.对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发展都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要求,了解其影响因素,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旅游景区低碳化水平)、准则层(低碳旅游资源、低碳旅游设施环境、低碳旅游运营、低碳旅游管理4个准则)、指标层(23个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等级区间.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池州九华天池景区进行评价,以定量化的数值反映其低碳化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景区低碳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适合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目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赋分法对山西省丹霞地貌景区进行初步的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丹霞地貌景观综合体开发模式.提出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推进山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1.
风景林美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12.
以平潭海岛为研究区域,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是经济方面,而负面影响则是垃圾、噪声污染等方面.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改进平潭旅游环境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实现平潭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青海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冲突的基础上,构建青海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选取青海湖旅游景区进行实地验证,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景区整体协调发展状态,研究表明:青海湖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出现在利益分配、监管水平、权力行使三方面;状态评价中,红色紧急区间内的经济利益分配因素直接导致协调发展状态的失衡,验证结果与青海湖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了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对酉水河石堤风景名胜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AHP法通过4项评价因素和17项评价因子对其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酉水河石堤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因素层中,观赏游憩层是评价中最重要的因素,应着重观赏游憩的长期的开发规划,提高总体景观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经济效益模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了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北煤电)实施信息化建设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安市43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方法,以文化景区空间结构相似性及地理集中指数作为景区空间结构区划的指标,研究发现,西安市A级景区数量以及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空间功能的高度聚合性,旅游区划的综合性、整体性、区内文化相似性的原则,将西安市城市旅游文化空间总体布局为:市内历史文化旅游区,临潼秦皇秘境文化旅游区,终南山户外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效益综合评价的可变模糊决策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效益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的多层次半结构性体系.为提高评价的可靠性,综合考虑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水资源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并将两级可变模糊决策模型与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同时应用于半干旱地区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中.结果表明,可变模糊模...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SPSS15.0软件,采用2001-2011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自2004年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补偿效益逐渐改善,2007年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补偿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为生态建设和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三峡区域旅游景区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了景区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对三峡区域的神农溪风景区进行了实际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该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森林水文生态效益计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本文所论述的系统包括三类技术方法:(1)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现有资料定量分析,以便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如一国或一省)建立数学模型,并同林区划分联系起来,(2)到林场或其他森林经营企业作一次考案,以便发展多种用途的林业,(3)建立一个长期固定的实验站,以便观察和记录在不同集水处或一些典型森林群落的森林效益,提供计量和评价的参数。文中分别给出了上述三类技术方法的实例,它们构成了一个计量和评价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f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