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固定标本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报道富尔马林、酒精固定的日本绒螯蟹标本的DNA提取及PCR扩增,并与冷冻、煮沸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与酒精固定标本一样可以撮加入的蛋白酶K量越多,DNA的回收率越高。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了线粒体DNA12SrRNA和D-1ooP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经琼脂糖产电泳PCR扩增产物后均得到了与期待的碱基长度相一致的清晰谱带。  相似文献   

2.
一种家猪基因组PCR—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猪血样为DNA提取材料 ,建立了用改进方法提取DNA为模板进行PCR-RAP 分析的最佳条件,获得稳定而理想的PCR-RAPD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   

3.
用PCR扩增和克隆鸡贫血病毒衣壳蛋白VP2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鸡贫血病毒(CAV)Cux-1毒株于MDCC-RP1细胞中,并用经狄高辛标记的CAV衣壳蛋白VP1基因克隆DNA作为探针在斑点杂交中检测和比较了各代细胞中CAV DNA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CAV DNA水平较高的MDCC-RP1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AV衣壳蛋白VP2基因片段约650bp的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的产物于EcoRI和KpnI位点克隆到pUC19质粒载体中,  相似文献   

4.
几种番茄品种基因组DNA的相似指数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4种随机引物(10bp),对普通番茄5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RAPD带谱进行了统计处理,发现不同随机引物扩增出来的RAPD标记所表现的相似指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普通番茄种内不同品种同DNA多态性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河南省西峡晚白垩世的一枚保存方式特殊的恐龙蛋化石中提取DNA,经过^32P同位素标记和电泳分析,发现在蛋内腔的絮状物样品中确在DNA片段存在。它们的大小约在1000bp至几十bp之间,大多数片段在400bp以下。用18SrDNA特异引物,以上述DNA为模板进行了PCR扩增,经电泳分析得到约200bp的PCR产物。经过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最终筛选出6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发现这6个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犬细小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具有犬细小病毒病典型症状的病犬肠溶物经SDS-酚裂解法提取总DNA,并以此DNA为模板,通过人工合成的两条20mer引物进行PCR扩增,该对引物扩增的片段为犬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中间1/3区段,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结果表明:用PCR扩增检测犬细小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该方法检测的27份病犬肠溶物样品块获得了预计长度的DNA片段(531bp),而健康犬的肠溶物样品PCR结果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鹅5个品种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中国鹅的5个品种一皖西白鹅、太湖鹅、浙江白鹅、四川白鹅和狮头鹅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 从34个10-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4个引物对每一品种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单引物PCR扩增,结果 5个品种共扩增出174个DNA片段,其中48个(占27.6%)在5个品种间表现多态性,根据扩增DNA片段的异同计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指皖西白鹅和  相似文献   

8.
用PCR法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非乳蛋白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CR法分别从绵羊和人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的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BLG)5'端调控区898bp的片段和人骨髓单核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基因(hCD14)成熟肽1245bp的片段连接。连接片段插入pUC19 EcoRI-KpnI位点,构建成pBLG-hCD14质粒。该质粒经KpnI及CcoRI-HindⅢ酶切、PCR法扩增BLG和hCD14分析后,进一步用^32P-BLG探针杂交确证。用Ec  相似文献   

9.
盐藻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Lambda gt10载体构建了盐藻cDNA文库,文库大小为10^6/mL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大于1kb。根据果蝇,兔,鼠编码其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的辅酶NAD的结合功能区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大小分别为21bp和18bp。PCR扩增得到与果蝇相同的290bp特异扩增片段,以该片段为探针,采用缺口平移系统标记原位杂交,从盐藻cDNA文库中获得36个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的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10.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I位点和SaiI位点及张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D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D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  相似文献   

11.
6种瓢虫的RAPD分析及在分类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随机引物分别对6种瓢虫的DNA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PCR)的实验。结果显示,用相同引物扩增不同种瓢虫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多态性DNA片段的数目是不同的;两种不同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各自呈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片段,其可用于种、属的鉴别;聚类图显示了种、属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实验分析还发现: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特有带较多,遗传较稳定;龟纹瓢虫与之相比,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的特有带较少,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桫椤科植物的分子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桫椤科科下等级设立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争议,以福建省内5种桫椤科植物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Hook,)Tryon)、黑桫椤(Gymnosphaera podophylla(Hook.)Copel.)、针毛桫椤(G.metteniana (Hance)Tagawa)、粗桫椤(G.hancokii (Copel,)Ching)、牛姆林桫椤(G.niumulinensis Li,Chen et Deng)(新拟)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得率高,片段完整(片段大小均大于23kb)的基因组DNA,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5种桫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30个有效引物,产利用这3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073条DNA带,利用UPGA法以桫椤科的5个种的种间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结果表明,可以分为毛桫椤、棘桫椤和黑桫椤3组,平均遗传距离为0.61,符合属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桫椤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结合前人在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工作,提出这5种桫椤科植物可以分为3个类群,即刺桫椤类、黑桫椤类和针毛桫椤类,并提供了3个类群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适合红树林土壤环境DNA的提取及纯化方法,筛选出可以提取到高质量且物种覆盖度广的环境DNA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提取和纯化红树林土壤环境DNA,并进行物种覆盖度(细菌、真菌、底栖无脊椎动物、植物、线虫)的比较评估。用6种方法提取红树林潮间带林下土壤环境DNA,并使用2种方法对DNA进行纯化;用不同物种类群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评估各种方法提取和纯化的环境DNA的物种覆盖度。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提取DNA的效率有一定的差异,但2种方法纯化前后DNA的质量并没有显著差异;5种试剂盒方法提取的DNA均可以有效扩增出细菌和无脊椎动物的DNA;DNeasy PowerSoil试剂盒提取的DNA扩增植物引物结果最佳;来自不同区域红树林土壤的DNA在扩增真菌对应引物时差异较大;2种试剂盒直接提取的DNA可以有效扩增出线虫的DNA。本研究为今后基于环境DNA技术研究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OPM组2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Pinc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52条和5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3~16条,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OPM19B除外),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实验个体为10个)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骨髓单核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hCD1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hCD14基因5'端和3'端的两个引物.以人血中提取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该基因1245加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Xbal、KpnⅠ双酶切后,克隆到pUC18质粒XbaI-KpnI位点间,随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用PCR方法筛选出重组菌落.经酶切和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后,证明获得了含hCD14基因的重组克隆pHCD14.巳测出的插入片段5'端部分中包含着人CD14基因488bp的序列,与巳报道的相应DNA序列相比具有99%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鱼翅样本真伪及鲨鱼种属,通过提取送检鱼翅、鱼翅羹样本DNA,扩增其线粒体DNA上的用于动物种属鉴定的12S 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DNA测序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搜索,与数据库中相关物种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送检的23份样本中,18份鱼翅羹样本、2份粉丝状鱼翅、1份翅状鱼翅中均未成功提取到DNA,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而从2份鱼翅样本中成功地提取到了基因组总DNA,并成功扩增出了12S rRNA基因片段,这2份样本的12S rRNA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分别与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斜锯牙鲨(Rhizoprionodon terraenovae)的同源性达到99%。对鉴定出含有鲨鱼成分的2份样本进行高温泡发处理,高温泡发实验表明,1份样本(22号)有明胶析出。研究证实,12SrRNA基因序列测定技术能准确、快速鉴定待检样本中是否含有鲨鱼成分,结合高温泡发时是否有明胶析出可综合判定鱼翅真伪。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传统CTAB法、改良CTAB法、SDS法、高盐低pH法和试剂盒法等5种方法,对菊叶香藜进行基因组DNA提取,旨在筛选一种菊叶香藜基因组DNA的适宜提取方法。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5种方法所提DNA进行检测,并对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进行RAPD-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速度较快,便于操作,提取的DNA质量较好,进行的RAPD-PCR扩增条带清晰,能满足分子标记的要求。因此,改良CTAB法为菊叶香藜基因组DNA可靠并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损伤取样法对一群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对广西扶绥九重山的一群白头叶猴跟踪观察,采集粪便样品,并从中提取粪便DNA。从已发表的36对灵长类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提取产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型分析后,成功地对这群白头叶猴进行了个体识别。该研究表明,运用粪便DNA技术并结合微卫星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对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布鲁氏菌BCSP-31蛋白基因设计一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对布鲁氏菌属6个代表菌株以及与布鲁氏菌有交叉反应的对照菌株进行扩增,结果能够对布鲁氏菌属6个代表菌株进行很好扩增,扩增片段大小为223bp,而对照菌株不能扩增,使用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20个细菌.  相似文献   

20.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分别带有PstI位点和SalI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的2个用于扩增hIGF-1cDNA的PCR引物.利用合成的引物,700bp长的hIGF-1cDNA模板和Taq聚合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克隆进M13mp18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CR产物含已发表的hIGF-1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和5'端的PStI位点及3'端的SaiI位点及终止密码TAG.用加端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和改造了hIGF-1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