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韬是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长期受雇于传教士设立的墨海书馆,在介绍、吸收西方科学方面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近代西学传播的前驱者。王韬的日记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洋场文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态进行了真实记录,对这些日记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为了解洋场文士的心路历程、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科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日记中有不少关于牛津大学的相关记述,描述了晚清海外文人在风气略开以后,新学未盛之前,与牛津相遇的种种细节,留下了他借鉴西方大学模式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思考,弥足珍贵。这些史料对研究西方大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十分重要,也为今日中国大学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韬的武侠小说以乱世为背景,侧重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行侠仗义;二为王前驱:三犯上作乱。王韬创作武侠小说与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政治思想有关。因为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动乱时世,安全没有保障,便萌生了对解民倒悬、救民水火的侠客的幻想。王韬希冀用创作补现实人生之憾,于是带剑长行的侠士不但要行侠仗义,还要完成作者“下马草檄、上马杀贼”的救国英雄梦。望梅未必能止渴,画饼何尝能充饥?承载着作者“救助梦”和“英雄梦”的侠客总是遭遇尴尬:武功盖世的剑客因为填不饱肚子而上山落草,想要为王前驱的侠客大多步了梁山英雄的后尘。王韬的侠客梦最终未能摆脱时代梦魇和人生失意的影响而显得沉重。  相似文献   

4.
简论郭嵩焘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为中心,探讨了郭嵩焘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指出郭嵩焘的政治文化心态的开放性、进步性。通过对中西社会政治制度的比较,郭嵩焘对封建君主专制弊端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并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揭示了西方力学知识及其传播者、受众等传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明晰中西力学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明清传教士及士大夫对中西力学的会通;通过梳理明清受众对西方力学的评价,进一步分析出其注重实用价值、忽视理论的认知倾向;这一倾向在入清后更为显著,反映出明清西方力学在中国传播模式的转变,体现出反馈机制的建立对西方力学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频繁,文化交流的速度和规模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东西方文明呈现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荡和融合。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为20世纪佛教在西方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使承载着东方文化传统的佛教具有了向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新起点.佛教在美国传播的百余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佛教传播的轨迹以及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各不相同。当代的美国佛教已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佛教不仅作为世界性的宗教,更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在20世纪美国的传播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和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史上,日记体小说这种文体的产生和演变与欧洲历史上社会各阶层的日记写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五四"时期日记体小说的"兴盛",源自西方日记体小说的影响,而与中国日记传统关联不大。总体来说,现代作家的日记写作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日记体小说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与嬗变。论文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初创期和20世纪30年代的日记体小说写作进行微观考查,试图勾连起日记体小说的现代发展、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不仅转变了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优化了学生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尝试着让学生写科学日记。所谓科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对科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及建议,包括他们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通过自身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培养起学生记科学日记的习惯,收获了科学日记带来的种种快乐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韬的武侠小说以乱世为背景,侧重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行侠仗义;二为王前驱:三犯上作乱。王韬创作武侠小说与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政治思想有关。因为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动乱时世,安全没有保障,便萌生了对解民倒悬、救民水火的侠客的幻想。王韬希冀用创作补现实人生之憾,于是带剑长行的侠士不但要行侠仗义,还要完成作者下马草檄、上马杀贼的救国英雄梦。望梅未必能止渴,画饼何尝能充饥?承载着作者救助梦和英雄梦的侠客总是遭遇尴尬:武功盖世的剑客因为填不饱肚子而上山落草,想要为王前驱的侠客大多步了梁山英雄的后尘。王韬的侠客梦最终未能摆脱时代梦魇和人生失意的影响而显得沉重。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科技信息》2009,(9):340-340
本文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典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兴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部名为《一个女学生的日记》的朝鲜影片,受到了朝鲜观众的喜爱,也引起了西方电影人的浓厚兴趣。据说这部影片还将被带到法国参加戛纳电影节。《一个女学生的日记》中的主人公秀莲是一位即将中学毕业的女学生,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和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琐事。秀  相似文献   

12.
从文献分析出发,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系统论述了清末味经、崇实书院的创办历程及其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中的历史作用。研究表明,两书院在课程设置上,在陕西以至西北最早开设了天文、数学、测量、格致、地理、外语以及机械、农林、矿务、军事等西方新学,并刻印了不少时务新书和西方科技著作;书院还兴办实业,推广技术。这些科技教育和科技出版活动在引进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近代科学知识和有志于革新变法的人才,这种改良书院的教学体制也为陕西建立新型科技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春生 《奇闻怪事》2009,(10):12-13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可以是学生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也可以记录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使学生达到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现结合学生的部分数学日记,谈谈对数学日记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7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地主官僚士大夫,如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何启,胡礼垣等。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意识的知识分子,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言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们力主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全面改革,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所藏档案、日记及相关资料,对20世纪前期阿诺德植物园资助下,威尔逊、珀德姆和洛克等三位植物学家在东部藏区考察活动的背景、过程进行初步论述。在理清诸多史实的同时,旨在以具体案例,阐释藏区物种对世界植物学和园艺学的影响、阿诺德植物园所藏档案和日记资料的学术价值,及其对探讨近代西方博物学家如何在藏区从事科考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韬(1828——1897)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色彩的著名报纸——《循环日报》,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这些年来,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同志,对王韬的新闻实践活动与办报思想进行了较为深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数学文化第一人。他对中西教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住传教士,而且是一住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6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教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第四媒体在本世纪末的异军突起, 大大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走上新闻传播数字化发展之路。在无 “守门人”的电脑化空间里, 意识形态、民族和国家的限制减小到最低限度, 文化入侵、信息泛滥对我国新闻业宣传主旋律、营造舆论胜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 新闻业界必须更加强化新闻阵地是党的 “喉舌”意识, 以公开对公开, 以个性求发展, 以权威消 “噪音”, 顺应传播革命趋势, 在观念上和技术上做好新闻传播数字化生存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突出的日记特征,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日记的功能,因而可以视为中国古代诗人的诗体日记。但它又与真正的日记有所不同,具有自己的表现形态。这样的特点,压缩了日记体散文的产生空间,弥补了正式日记的不足,是造成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高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它又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韬,原名利宾,1928年(道光八年)出生于江苏吴县一个塾师家庭。王韬祖上为明朝望族,原居江苏昆山,族中在朝廷做官者多人。明末,其先辈在抗击清军中几乎全家殉难,从此家势衰颓。至其曾祖时,迁吴县南里村。其父王昌桂,“著籍学官,邃于经学,九岁尽十三经,背诵如流,有神童之誉。家贫,刻苦自励。教授生徒,足迹不入城市。(《园文录外编》327页、以下凡引自此书者,只注页码)。王韬自幼聪慧,又得家学熏陶,却“性情旷逸,不乐仕进,尤不喜帖括,虽勉为之,亦豪放不中绳墨。”门对页)门岁时考取秀才,以第一名入县学,改名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