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飞 《科学世界》2011,(3):95-95
汹涌澎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将人类推入信息时代、微电子时代、生物工程时代和太空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观念,也在军事领域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这就是人们听说的新军事革命。新军事革命实际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创新军事学说以及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美国等国家,出现了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垄断巨额利益的新型经济和商业。最近美国海军界人士对这一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了它将对军事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撰写出一篇论文。文中提出一种军事革命理论,认为今后的战争将是网络中心战争。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对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由于科技信息服务业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新技术革命势必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缩微文献的机械化检索技术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每项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对信息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网络技术时代.探索科技信息业的服务理念,对我们当前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四次军事革命,即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机械化军事革命和当前正在前行的信息化军事革命。火药的发明与火器的使用,使火器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战兵器。与此同时引发了军事结构和军兵种的变化,促成了炮兵、工程兵和近代海军的诞生。同时,与此相适应的线式作战方式得以产生,从而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军事革命,即火药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实现了军事能量形态质的首次突破。是人类智慧与蛮力斗争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风起云涌的新技术革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日本社会,引起各阶层间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剧烈变动,从而强烈地影响到政治生活。日本政界各党派明确看到新技术革命在未来政治斗争中将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围绕对新技术革命领导权的明争暗斗也随之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以破译生命秘密和根据人类需要重新设计新生命体的基因工程逐渐产业化为标志,一场以生物技术为背景的新技术革命的序幕正在慢慢拉开。这是人类对于自然世界认识的一次伟大的升华,它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这次生物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时说,马克思对任何新的科学技术的发现和成就都感到无比喜悦,“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正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新技术革命将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的思想武器。新技术的产生必将促进生产力飞速发展,也会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变化,对此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推测和展望。这里我们摘要刊载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人仍是机器的主人》一文。作者是企业家,在联邦德国电子工业的罗伯特·博施公司任要职。他对有人认为新技术将使大批人失业的议论持相反意见,这只是他在切身工作中的体会,也只是一种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章吉 《科技潮》2006,(1):48-49
空天一体战是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纵观战争发展史,每一次新技术革命,在军事领域都会引起战争形态的重大甚至革命性的变化。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同样促进了空天一体战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运动,热气腾腾,方兴未艾。世界上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不可能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运动毫无影响,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运动也不可能对世界上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置之不理。世界上的新技术革命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背景,也是动力,或者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新技术革命受到中国人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中华民族富有哲学传统。如果说,中国人从现象上观察新技术革命饶有兴趣,那么,从哲理上思考新技术革命,则是一往情深。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中国的报刊上,新技术革命的论文已经令人目不暇接了,而现在,一本新技术革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四次军事革命,即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机械化军事革命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率先在中国发生,拿破仑战争大大推动了火药化军事革命的发展,爆发于19世纪的克里木战争和普法战争等标志着火药化军事革命的完成.火药化军事革命实现了军事能量形态质的首次突破,是人类智慧与蛮力斗争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影响井冈山根据地军事斗争的因素如作战地理环境、武器装备条件、战术需要、后勤保障等的分析,井冈山根据地领导人从军事体能、军事技能、战术训练、军事体育表演、实战演习等方面对广大指战员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在后来的革命中得到很好的延续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论创造教育     
新技术革命以其对生产力的巨大冲击和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研究,并及时提出对策,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教育。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中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人才培养的竞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造力开发的竞争。我们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关键,就在于发扬创造精神,建立创造体制,形成创造环境,开发创造能力。大量造就创造型人才,用创造性劳动产生创造成果。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宁:创造。而这一切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教育质量和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郝玲莉 《科技资讯》2009,(14):175-175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大力推广,它对传统会计也产生了系列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上旬,一个词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京报》、凤凰网等各路媒体的显示度集中暴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人民日报》使用了“新技术革命”的提法)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讨论和预测这个词汇可能对未来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出版类媒体也作为年度图书着重推介了2012年出版的一本探讨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模式对未来世界产生改变的图书.一场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正在掀起.其实近两年随着3D打印等一些新技术不断被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其背后更为广阔的社会变革已经正在逐渐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15.
"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是新世纪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新世纪以来,"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的引起读者热议的电视作品,其播出频道之多,收视率之高,令人惊叹.题材与主题的双重优势、电视剧的高质量和播出时机的恰当选择,是"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热播的主要原因,中国观众对电视剧的情有独钟和特殊观众的审美期待也是重要的因素."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要有"历史纪实"和"新英雄传奇"两种类型."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对以往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突破和超越,对当下军事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以万马奔腾之势,将人类带到信息时代、微电子时代、生物工程时代和太空时代。随着新一代武器,如智能武器、激光武器、失能武器、次声波武器、隐形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等的大批出现并装备部队,军事学说和作战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军队的编制体制亦相应地做出重大调整,从而导致世界军事形势和未来战争样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产业群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群在国内外已掀起了不小的研究热潮。本文就产业群产生的时代与背景进行了探讨.认为产业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新技术革命以来的大时代却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群产生与迅速发展的时代性背景。新技术革命不仅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产生,而且使传统技术的产业群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有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发展的最大特征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科学技术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向,它必将对包括二轻集体经济在内的整个经济,产生极其重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紫阳总理指出:“当前,国际上正在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场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有选择地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近几年来,蓬勃兴起的以信息、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航工业和海洋开发为标志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是在当今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条件下,经过长期积累的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新技术革命中的很多问题本身都带有综合性质,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相似文献   

20.
万源保卫战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不仅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军事斗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史上也有不容低估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反“六路围攻”胜利的关键战役,是决定川陕苏区命运的大决战,同时又是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它还是土地革命时期“决战防御”的经典战例,是一场空前惨烈的绞杀战。万源保卫战是人民战争胜利的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