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为甘肃省与中亚地区国家油气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提升甘肃省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促进甘肃省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经济发展,文章分析了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和甘肃省油气能源状况以及甘肃省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现状,探讨了甘肃省油气供需特征和开展油气合作的对策。结果表明,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甘肃能源消费结构极不合理,油气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很低,油气消费缺口逐年增加。甘肃与中亚国家存在地缘优势和油气能源互补优势,具有良好的油气能源合作发展前景。目前甘肃省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水平很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与中亚国家油气能源合作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陶然 《科技信息》2012,(28):461-461
近年来,能源统计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El趋成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的能源统计工作与节能降耗管理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是,从社会各界对能源资料的需求和能源消耗的发展趋势来看,现有的能源调查统计方法与中央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资源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对能源统计的要求,能源统计方法亟待完善与改革。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能源工程技术与物理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物理学的应用可以对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文章着重阐述了原子核物理学和核能工程(包括裂变核能和聚变核能),光电效应与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与物理学,物理化学与煤的多联产、洁净化技术,地球物理学与能源资源勘探等能源问题;讨论了物理学在节能中的三个应用:节能照明、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分析了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我国能源电力供应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迫切需要建立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体系,增强能源系统平稳运行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体系的经验;其次,在综述国内外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风险预警体系的内涵、核心要素与特征;最后,分析了构建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预警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预警体系的关键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愿景对能源结构转型提出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关键举措。系统梳理碳中和愿景提出以来中国发布的能源政策,选取122份中国碳中和愿景下能源政策作为样本,分析政策主体特征、政策工具选择偏好、政策主题内容等政策结构逻辑,探究政策文本形式特征,把握当前能源结构转型政策着力点。中国能源政策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未来能源政策应注重提升政策主体的协同与联动,增强政策内容的衔接与细化下沉,强化政策工具的组合与均衡运用,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能源结构优化机制,充分发挥多元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能源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要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自然,如何界定、衡量、评估能源的研究与发展也已成为各国智囊的首要任务。该文独创了多管齐下的方法清晰地描述了能源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能源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中筛选出与能源研究紧密相关的关键词组执行检索命令,生成最基本的能源论文数据组,然后通过能源专业期刊以及参考文献和引文对能源论文数据组进行扩展。该方法巧妙地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查全率与查准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1996年以来能源领域的论文翻了一番,其中中国保持了惊人的增长速度,论文数量有了大幅攀升,且科学研究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与此相比,许多英语国家(除加拿大的能源领域研究好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能源研究进展缓慢,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现有的常规能源在不断地减少,并趋于枯竭。而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与传统能源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些能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无污染,形成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也将会降低,可作为辅助能源。  相似文献   

8.
节能利能与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能源在工业生产与民用生活中消耗量日益增大。我国的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能源利用率很低,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有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战胜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按目前开采能力和探明储量计算,我国煤炭可开采作用150年,而石油仅20-30年,所以当今必须重视研究能源发展的新思路和模式,开发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未来的世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发展并最终成为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碳汇法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法,以安徽省为例计算能源足迹;将非化石能源消费也纳入能源足迹的计算中,以便更准确测度能源足迹;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分解法分析能源足迹的影响因素,并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探索非化石能源足迹对能源足迹总量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碳汇法相比,NPP法考虑区域综合碳吸收能力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准确;基于NPP法计算含非化石能源的能源足迹,2009—2016年安徽省能源足迹累计增长511.25×104 hm2,年均增长率为5.02%;能源强度在抑制能源足迹增长因素中占94.35%,贡献度为-1.57;经济发展在促进能源足迹增长的因素中占95.95%,贡献度为2.55;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正效应大于以能源强度为主的负效应,两者比值为1.74∶1.00;非化石能源足迹、煤炭足迹的贡献度与总量变化率分别呈-0.54负相关和0.44正相关。因此,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10.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3(5):F0003-F0003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困扰全球的两大问题,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是全世界各国的共识。海峡两岸从事能源与环境工作的专家学者为了扩大两岸的科技交流、促进两岸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共同发起召开两岸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在对西安各地热点进行详细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西安地热能资源的地热地质特征、资源条件进行论述和计算分析,介绍目前开发利用现状,并根据长安县、临潼县和灞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体情况与条件,以及西安经济发展特点,对今后如何开发与利用本市地热资源,进行探讨区划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广西石山地区能源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常规能源资源:水能、煤炭等;生物质能源:薪柴、带秆、荒草、粪便等;以及新能源资源:沼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石山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785.4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627.23万千瓦,占广西啦能瓷源可开发量1420万千瓦的44.2%。截至1985年底,石山地区煤炭探明储量为8.75亿吨,保有储量为7.8亿吨,占广西煤炭保有储量22.5亿吨的34.4%,人均占有80.6吨。1985年石山地区生物质能源资源的产量为1131.03万吨,人均占有量为5724公斤。石山地区新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都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石山地区目前拥有的能源资源总量(不包括新能源)折标煤为4.8544亿吨,人均占有量为50.06吨。其中水电1592万吨,煤炭为4.6397亿吨,秸秆165万吨,薪柴83万吨,荒草154万吨,粪便151万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和能源的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低,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导致资源、环境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把化石燃料资源、环境流动能源、能源炼制工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经济设施)耦合在一起,建立了世界工业社会的能源经济动态模型,当模型受到质量更高的新能源开始渗透到能源市场的影响时。就产生了一次能源替代趋势,从而再现和模拟了世界一次能源替代的历史和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受地理环境、资源和能源等条件的制约,有的城镇原本是一个非常小的自然居民点,后因某种资源或能源的大量开发而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城镇,相反,由于某种资源的短缺,使得某些城镇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在内蒙古城镇体系规划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资源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为了满足生物质燃料油生产对原料的需要,对中国适合于作生物质燃料油原料的主要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明晰了中国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原料植物资源的分布。生长及可利用状况,并在资源集中地区建立起主要生物质燃料油木本植物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类型的选育并对其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该项研究填补了生物质燃料油木本能源植物特别是其良种选育领域的研究空白,对加快我国生物质燃料油产业化的进程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资源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的互动关系对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战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本文选取山东省作为典型区域,以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山东省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了三种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扼要介绍了唐山市能源消耗与能源紧缺的严峻前景,回顾了近十年来节能工作的进展及现状。着重就工业窑炉燃料结构、窑炉结构和燃烧方式,工业锅炉加快实现热电联产,小型锅炉改造和采用新型燃烧技术,蒸汽终端利用,余热余能回收以及节电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瞿万学  周静  陈绍林 《武夷科学》2009,25(1):134-138
基于湖北省恩施州能源消费与森林调查资料分析估算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CO2排放量与森林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森林资源碳储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年均吸收固定CO2约247.04万t,而2006年恩施州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CO2排放量为162.11万t。分析表明恩施州森林资源正在发挥着积极的碳汇作用,维持区域CO2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带的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永久性的水位涨落带,涨落带冬半年为水域,夏半年出露水面为陆,是一种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夏半年,涨落带出露土地面积大,可利用基础好;加之成陆期较长,与同期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构成优势组合,使涨落带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因此,应重视涨落带土地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