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于脑认知原理检测反测谎的技术。方法用实案测试检验的案例和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犯罪信息认知测谎的理论分析和实案检测反测谎可行性分析。理论分析得出,欺骗在生物界具有的普遍性,与说谎——人为逃避法律制裁所具有"本我"这一成分,是共同性的结合体。利用涉案的被测谎人,对犯罪相关信息认知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可以作为检测反测谎的基础;用检测被测谎人在认知分类上的差异、检测被测人对案情细节的认知间差异、检测案情细节认知时不同被测人认知反应时之间的差异等3种方法,对检测反测谎可以得到显著效果。结论基于欺骗所具有的社会性和生物性兼顾的特点,可将其作为实现检测反测谎的理论上可行的基础;刑侦测谎应用非情绪相关的认知脑电测谎对检测反测谎,提高法庭科学上的证据效力十分有效,也是未来测谎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CQT(准绳问题测试法)是目前测谎主流测试法之一,本实验模拟盗窃现场,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模拟盗窃组)、对照组(无辜组),实验证明CQT测试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倪红彪 《科技资讯》2012,(10):209-210
测谎又称心理生理测试主要完成的是对测试人多项生理参数的采集,通过分析在相关问题上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来确定其与案件的相关程度。本文在测谎技术基本知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探讨了测谎中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及其心理状态特征,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判断其与所调查的问题和案件的关联程度,从而为展开讯问深入调查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测谎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测谎技术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由于测试技术本身的不足,带来了长期的理论基础的争议以及应用上的诸多质疑。近二十年来,随着脑神经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将ERP和fMRI技术应用到测谎测试当中,使得测谎技术有了更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大量使用,但现行法律却未对其法律属性、适用规则等加以规范。这不仅使测谎结论的适用无法可依,也制约了测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对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与证扰能力展开了分析,并认为测谎结论的完全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测谎仪在我国侦查机关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实证明,一味地强调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作用,而不注意维护司法公正和保护受测人权利,测谎技术就有可能成为非法取证乃至刑讯逼供的“帮凶”。为保障受测人在测谎中的人权,应规范测试员的考试、考核及资格认定,保障测谎机构和测谎员身份的独立性,赋予被测人自愿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测试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权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GKT137831(NOX4抑制剂)和顺铂单用或联用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GKT137831和顺铂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分别选取合适的浓度进行联合用药;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法检测Caspase3/7活性;免疫印迹检测A549细胞中Akt、p-Akt、MRP1蛋白表达.结果:GKT137831和顺铂单用均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GKT137831可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顺铂能上调p-Akt和MRP1的表达(P0.05),GKT137831则抑制p-Akt和MRP1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能抑制p-Akt和MRP1的表达(P0.05),表明GKT137831能抑制顺铂导致的p-Akt和MRP1表达上调.结论:GKT137831能够增强顺铂对肺癌细胞A549的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途径,调节其下游MR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个月前,全国检察机关首期多频道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培训班在昆明开课。负责研制测谎仪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公安部的专家为66名反贪和技术部门人员讲授测谎技术专业课程。至此,测谎技术已全面介入中国的公检法系统。  相似文献   

9.
"测谎"技术在经历早期的引进和模仿之后,我国的心理测试专家对其功能和方法提出了质疑和探索.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体系和应用规程.从基本概念界定到功能定位,从对原理的认识到编题、评图、结论等独到方法和应用操作规程的形成基本自成体系.用"心理测试技术"取代称谓"测谎"技术,综合了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符合技术的功能解释及应用,凸显了技术实施的系统化要求,规范了学科的称谓及其体系,确立了心理学理论的主导地位,拓展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空间,适应心理测试技术本土化发展的要求,为心理测试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起到促进作用,是为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的开端.从"测谎"称谓的变化,也展示了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一起典型的性变态杀人案件,使用综合测试编题方法,以犯罪情节测试法即GKT法为主,通过测试结果的显著性差异比对,认定了一名嫌疑人。测试结果的追踪研究表明:一个正确的测试结论是建立在许多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要在后来的刑侦实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