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14,(4):F0002-F0002
正亚洲象小档案:种属:哺乳纲长鼻目象科。分布:亚洲象也叫印度象,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目前只有一个种类。习性特征:亚洲象喜欢集体生活,通常由一头年长的母象担当首领,和其他母象和未成年的雄象一起组成象群。象有很强的报复心理,如果有人伤害了它,很多年后它还会记得。说明:亚洲象已经被国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它。  相似文献   

2.
曹亚康  王巧燕 《科技信息》2011,(15):411-412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这个中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地为切入点。阐述了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民众,要如何来预防遭受野生亚洲象的伤害;文章分别从如何预防野生亚洲象的伤害、遭遇野生亚洲象时的应对措施、遭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时如何逃跑和遭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时的自我保护和自救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动物,属于哺乳纲长鼻目的象科,目前仅有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它们都是体毛稀疏,体表呈浅灰褐色。而猛犸象却披有浓密的体毛,但它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猛犸象、亚洲象和非洲象等所有大象的共同祖先是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始祖象。始祖象身长140厘米左右,高60~70厘米。始祖象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喜欢在沼泽地里打滚,以植物为食。基于猛犸象披有浓密体毛以及亚洲象和非洲象体表的毛囊数量非常众多的事实,我们有理由假设,始祖象也应该是一种像野猪、水獭和水鹿那样长有能够覆盖住身体的体毛的  相似文献   

4.
亚洲象野外及圈养条件下食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采自云南思茅野生亚洲象在野外主要取食的37种野生植物材料,取自北京动物园象馆圈养亚洲象的5种植物饲料样品及1种颗粒饲料样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质量分数,用乙醚浸提法测定粗脂肪质量分数,用酸碱水解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高温烘干至恒重法测定干物质的质量分数,煅烧法测灰分质量分数,以分析亚洲象主要食物成分,并对比圈养条件下亚洲象食物与野外食物营养成分的差别.研究发现:亚洲象的野生食物与动物园饲喂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野生食物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饲料食物.饲料食物中钙的含量不足可能是导致圈养亚洲象低血钙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动物园的象     
我国动物园中饲养展览亚洲象,最早的记录是1908年北京万牲园的一只幼年雌象。它是从德国海京伯动物园购入海运来京的,一直饲养展览在该园的巨型象栏内,由一位姓孙的技术人员管理,其他任何人不能靠近。1938年全园人事改组,动物饲养员全部更换。由于此象的饲养人也被调换,饲料随之变更,此象不适应而死亡。截止到1990年,我国先后有17家动物园或公园,饲养亚洲象共计49只,其来源大部分为国际  相似文献   

6.
象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长鼻目、象科。目前世界上有两种象,一种分布在亚洲南部,叫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另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叫非洲象(Loxodona africana)。象的最大外形特征是长长的鼻子,所以科学家将它们定为“长鼻目”动物。严格地说起来,只有非洲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只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不过我们一般笼统地把象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论个头,成年亚洲象从头到尾根的长度是5.5—6.4  相似文献   

7.
曹亚康 《科技信息》2011,(31):I0391-I0391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存现状。阐述了村寨村民违规用电,电源线架设、安装不规范和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了对野生亚洲象的伤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动物园的犀牛馆,你能见到三种犀:印度犀、黑犀和白犀。其中最巨大的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位居陆地动物中第三的白犀,它也是世界上五种犀中的老大。笨重硕大的身体长达3.6—5米,体重2.3—3.6吨。它生有各种犀中最长的角,世界纪录为1.587米。除  相似文献   

9.
珍稀动物 象     
象是生存在我们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全球有两种,即非洲象和亚洲象,属长鼻目动物仅存的两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象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挚爱,其保护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现存两种大象,亚洲象在历史上曾广布于西亚、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但是目前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13个亚洲国家,野生种群的变动情况不详。据估计,2003年亚洲象的野生种群数量只有41410~52345头。其中,中国有200~250头。非洲象分布在37个非洲国家,野生种群下降很快,1979年大约有130万头,1989年下降到大约63.2万头,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28.6~58万头,2003年又恢复到40~66万头。威胁亚洲象的因…  相似文献   

11.
拯救象孤儿     
大象是现今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个亚种,非洲象高达3米多,体重5—6吨;亚洲象也有2米多高,3吨左右重。亚洲象只有雄象长象牙,非洲象无论雌雄都长象牙,象牙长度为2米左右,呈弧形弯曲的角状,不仅是大象掘食的工具,搏斗的利嚣,更是偷猎者眼中的“动物白金”,为了获取这昂贵的“白金”,无数大象被猎杀,无数小象沦为孤儿……  相似文献   

12.
杨岚 《大自然》2012,(6):48-51
亚洲象(Elophasmaximus)和灰叶猴(Trachypithccusphayrci)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栖息并活动于沟谷林地带。尚勇镇位于云南省勐腊县与老挝接壤的边界地区,也足野象和灰叶猴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因而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将调查亚洲象和灰叶猴的观测点定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以亚洲象作为目标保护物种,通过野外收集的GPS数据和对西双版纳州卫星遥感图片的解析,判断在图片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其他影响亚洲象分布和迁徙的基本数据包括海拔、地形、河流、村寨以及公路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带的规划区域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89,(2)
身世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地球上生活着两种象——非洲象和亚洲象.这两种象来自不同的近祖,亚洲象的祖先是曾经生活于南亚的一种真象,而非洲象起源于一种古菱齿象.一般认为,生活在五百万年前的脊棱齿象是这两类象的祖先.早在几百万年前,象类曾经是一个极其繁盛的家族.其中有脊棱齿象的祖先——具有丘形结构臼  相似文献   

15.
李浩 《大自然》2011,(6):34-35
在研究第四纪长鼻目演化史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亚洲象是否在中国的黄河流域生存过?是否存在其生存地域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南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再探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考古、孢粉、~(14)C测定年代、传说、文物、文献记载、物候、最新科研成果等大量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中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北界由河北阳原(N40°06′)南移至现在的云南盈江(N24°)以南,变动幅度达16°;野生亚洲象由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大片地区,紧缩到滇南部分地区,成为濒危的珍稀动物.野生亚洲象巨大变迁的原因主要是:野象的自身习性的限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亚洲象是最大的陆栖脊椎动物之一,与非洲象比起来,它的野生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要小得多,面临的威胁则大得多,其生存前景令人担忧。亚洲象曾经广布于西亚、南亚、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分布区面积达900万平方千米,目前却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南亚、东南亚的12个国家和我国的云  相似文献   

18.
亚洲象在我国的分布,现在只偏处于云南西双版纳一隅,而且为数不多,只有寥寥数十头而已。而我国古代,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象生存,其最北界曾达河南省境内。这一方面是由于古代气候较今日温暖(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对此有详细探讨),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增加,使生态环境恶化,象群赖以生存的森林急剧减少。早在舜时,湖南即产象。《文选·吴都赋》注引《越绝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大象     
数百万年前,一种类似猪的动物生存在这个不断进行演变的星球上。它们的生存进化如此地成功,以至它们的后代最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大象。这些庞然大物的家族曾经兴旺发达——地球上一度同时有11种不同的大象在四处漫游。但今天,只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仍在生存。在你的脑海里,大象也许是常见动物,但事实上它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保护。动物王国里的这些巨人离灭绝只有咫尺之遥了。  相似文献   

20.
复活猛犸象     
<正>为何要复活?科学界有声音认为复活猛犸象可以帮助对抗气候变化,再说了,谁不想看看真正的猛犸象呢?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反灭绝"基因研究: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取得冰封长毛象的DNA,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它们融合到近亲亚洲象的基因组中,以制作混种胚胎,预计两年内制成。也就是说,若培育成功,科学家们将向世人展示包括小耳朵、拥有皮下脂肪、长毛及耐冷等长毛象特征的"新型"大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