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亚康  王巧燕 《科技信息》2011,(15):411-412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这个中国野生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地为切入点。阐述了生活在这一区域内的民众,要如何来预防遭受野生亚洲象的伤害;文章分别从如何预防野生亚洲象的伤害、遭遇野生亚洲象时的应对措施、遭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时如何逃跑和遭受到野生亚洲象攻击时的自我保护和自救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许培育 《科技知识动漫》2014,(4):F0002-F0002
正亚洲象小档案:种属:哺乳纲长鼻目象科。分布:亚洲象也叫印度象,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目前只有一个种类。习性特征:亚洲象喜欢集体生活,通常由一头年长的母象担当首领,和其他母象和未成年的雄象一起组成象群。象有很强的报复心理,如果有人伤害了它,很多年后它还会记得。说明:亚洲象已经被国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它。  相似文献   

3.
亚洲象野外及圈养条件下食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采自云南思茅野生亚洲象在野外主要取食的37种野生植物材料,取自北京动物园象馆圈养亚洲象的5种植物饲料样品及1种颗粒饲料样品.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质量分数,用乙醚浸提法测定粗脂肪质量分数,用酸碱水解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高温烘干至恒重法测定干物质的质量分数,煅烧法测灰分质量分数,以分析亚洲象主要食物成分,并对比圈养条件下亚洲象食物与野外食物营养成分的差别.研究发现:亚洲象的野生食物与动物园饲喂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野生食物中的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饲料食物.饲料食物中钙的含量不足可能是导致圈养亚洲象低血钙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曹亚康 《科技信息》2011,(31):I0391-I0391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存现状。阐述了村寨村民违规用电,电源线架设、安装不规范和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了对野生亚洲象的伤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再探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考古、孢粉、~(14)C测定年代、传说、文物、文献记载、物候、最新科研成果等大量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中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北界由河北阳原(N40°06′)南移至现在的云南盈江(N24°)以南,变动幅度达16°;野生亚洲象由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大片地区,紧缩到滇南部分地区,成为濒危的珍稀动物.野生亚洲象巨大变迁的原因主要是:野象的自身习性的限制,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岚 《大自然》2012,(6):48-51
亚洲象(Elophasmaximus)和灰叶猴(Trachypithccusphayrci)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栖息并活动于沟谷林地带。尚勇镇位于云南省勐腊县与老挝接壤的边界地区,也足野象和灰叶猴活动最密集的地区,因而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将调查亚洲象和灰叶猴的观测点定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象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长鼻目、象科。目前世界上有两种象,一种分布在亚洲南部,叫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另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叫非洲象(Loxodona africana)。象的最大外形特征是长长的鼻子,所以科学家将它们定为“长鼻目”动物。严格地说起来,只有非洲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只是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不过我们一般笼统地把象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论个头,成年亚洲象从头到尾根的长度是5.5—6.4  相似文献   

8.
大象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动物,属于哺乳纲长鼻目的象科,目前仅有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它们都是体毛稀疏,体表呈浅灰褐色。而猛犸象却披有浓密的体毛,但它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猛犸象、亚洲象和非洲象等所有大象的共同祖先是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始祖象。始祖象身长140厘米左右,高60~70厘米。始祖象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喜欢在沼泽地里打滚,以植物为食。基于猛犸象披有浓密体毛以及亚洲象和非洲象体表的毛囊数量非常众多的事实,我们有理由假设,始祖象也应该是一种像野猪、水獭和水鹿那样长有能够覆盖住身体的体毛的  相似文献   

9.
缅甸北部的卡代伊邦有驯养亚洲象役用的传统,历史上还曾将大象用于战争,称为象战,十分骁勇。有个叫克宏的青年家里也养了一头亚洲象,取名刚松,它就是战象的后代。它长得高大而不臃肿,四足强健,威风八面,那对长达一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中股票价格的变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更多的大数据为投资决策进行服务始终是各方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化处理的方式融合财经新闻、市场交易数据和技术指标等多源异构数据,建立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不同时间长度的股指图像数据进行涨跌预测。通过对模型结构的稳健性检验,使用60天融合新闻情绪、技术指标与股价三类图片的三层图片预测模型,预测股指未来5天后的涨跌样本外准确率可达65.2%。融合多源数据后的图片数据能够丰富单一的股价数据,从而提升了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通过与传统的线形模型、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及其他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比较,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在样本外预测效果最佳,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图片预测模型在股指预测中具有可行性和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确定多年冻土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地表面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区选取在大兴安岭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呼中自然保护区,应用等效纬度、ASAR雷达图象和坡位分级分别代表影响多年冻土的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利用ERDAS软件对呼中自然保护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考虑热量、水分和地形条件确定的多年冻土分布土的精度为86.2%,高于单独利用等效纬度提取多年冻土的方法精度.同时,水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土壤湿度是指示多年冻土存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云南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了油藓科小黄藓属的一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芒尖小黄藓(Daltonia aristifolia).对该种特征作了描述与绘图,并对其生境、地理分布以及与黄藓属植物的识别特征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在研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国家与人类社会对西双版纳的战略需要的基础上,论述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是包括珍贵的、稀有的、特有的、古老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热带生物系统,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系统的统一整体。并探讨了西版纳自然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爬行类的种类、地理类型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本区共有爬行类24种;各生境中的物质多样性指数(dma)为林间灌丛>农田区>水域湿地>居民区>亚高山草甸;生态类群为陆栖型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林栖型,再次是宅栖型和半水栖型,水栖型最少.还根据目前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以调查的17个样方中的55种乔木层植物的重要值为数据, 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该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特征.结果显示, 保护区内生境相似的植物群落较早得到合并,每个群落优势种或共优种明显,保护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猴欢喜群系、血胶木 云贵山茉莉群系、水石梓 长叶柞木群系等11 个群系;保护区内除金花茶外,还分布有蒟蒻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锯叶竹节树(Carallia diplopetala)等其他珍稀植物甚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核心区域的东侧,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地貌,孕育了丰富多彩植物资源和特色明显的植物类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1科608属1 523种。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598种,占总种数的40.93%,中国特有分布居第三,407种。它们是构成八大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变化规律。基于Landsa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2002—2013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3年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状况良好、总体情况稳定,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88%,植被覆盖度类型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其次是中植被覆盖度;在2002—2008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期,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转移趋势,植被状况变好;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政策等人为因素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首次系统调查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通过野外考察和文献考证, 发现猫儿山现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8属19种, 其中16种为猫儿山首次发现, 15 种属于典型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细角管叶苔(Colura tenuicornis)和叶生角鳞苔(Drepanolejeunea foliicola)为广西苔类植物新记录.叶附生的管叶苔属(Colura)为广西新记录属.猫儿山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为东亚成分(占36.84%), 这反映了猫儿山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东亚特点.异胞扁萼苔为Radula gedena Gottsche ex Steph.的新拟名.  相似文献   

19.
芙蓉峡是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一具独特地貌景观的山区河段-狭窄的河床、陡峭的谷坡和宽广的阶地.本文从地貌、沉积、年代和构造四方面对导致该景观的地貌事件,从事件过程、事件发生时间和事件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正是由于芳村溪袭夺了金源溪上游及所引发的河流强烈下切,才形成了芙蓉峡段这种地貌景观;这次河流袭夺发生的年代估计在52.38~33.6 ka B.P.期间,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区域一NE向断裂在这期间的一次强烈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