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数控机床设计中的一些改进措施,通过这些改进使机床的设计规范化,当机床发生故障时易于查找故障原因,提高机床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数控机床是现代生产制造加工中使用的主要加工设备,在现代生产制造过程中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国产某型机床为例,介绍了机床夹紧系统的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为数控机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英 《科技资讯》2012,(8):101-101
为适应数控机床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夹具设计中基准的选择是关键之一;同时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夹具结构简单灵活能满足产品多样化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机床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数控机床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加工的质量和效率。现今组合式机床的应用更满足了工业生产对于大型工件的加工需求。为了能够对机床的性能更好的控制,实现机床的远程控制,该文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对机床的电气控制柜进行合理化设计,旨在提高机床整体的加工性能,为满足工件的生产加工需求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机床设计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关键实体的抽取问题,制定了数控机床领域知识分类标准和标注策略,构建了领域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RoBERTa(robustly optimized BERT pretraining approach)的数控机床设计知识实体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数控机床领域数据集对RoBERTa模型进行微调,再利用RoBERTa对文本编码,生成向量表示;其次,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网络提取向量特征;最后,利用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推理出最优结果,进而为实体打上标签。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数据集上的F1值为86.139%;对多数关键实体的F1值大于85%;相比其他模型提升2%~18%。可见该方法在数控机床设计知识实体识别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识别机床设计知识文本包含的关键实体,为数控机床设计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翔 《科技资讯》2012,(33):76-77
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是制造工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数控全自动曝光机的设计涵盖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光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机械结构随着电子技术在机床上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机床性能参数要求的提高,而发生了改变。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外数控设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具体阐述了一种多功能运动的数控机床设计和开发过程。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数控机床总体方案的确定,分析了曝光机常见几种布局结构,确定了机床的基本结构为放卷,曝光,收卷三部分组成。通过对该设备的基本结构、尺寸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利用UG对数控机床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更加直观地展现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机床模块化设计中的模块创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机床模块划分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与通用模型 .在进行调查研究与归纳统计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某重型机床厂大量重型数控机床的系列品种、结构形式和功能要求 ,构造出了满足一般重型数控机床总功能要求的功能模块集合 ,建立了较通用的模块划分模型 .总结了模块创建的过程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重型数控立式车床的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机床外防护代表着机床整体形象,其外在品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理论,阐述数控机床外防护结构设计的美学质量、宜人工程对提升数控机床外在品质、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的重要性。同时,详细介绍了外防护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的紧密结合对提升外防护设计质量、降低成本、方便生产加工这一设计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组合机床的服务对象已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汽车工业发展中。过去的组合机床均为刚性组合,而现在的组合机床也已经渐渐转为具有一定柔性的组合,特别是一些数控机床的使用,使得组合机床从以前的只能进行粗加工或半精加工逐渐转换成精加工。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数控机床设计开发的效率与准确性,构建基于隐性知识推理的数控机床设计系统。以立式滚齿机为例,通过聚类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约简和筛选出代表性意象词及样本图;应用数量化理论I类,结合SPSS软件获得两者间的映射及函数关系;运用基元建模原理建立机床造型隐性、显性知识的数学表征模型,利用Visual Studio软件编制设计系统及界面,并进行用户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和运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输出满足用户偏好的设计方案,为机床制造企业研发产品造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姜玲玲  刘启 《科技资讯》2011,(22):108-108
首先,本文针对我国机床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简洁的分析了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其次,提出了解决国内机床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途径,即开放的CAD应用软件、机床总体方案的设计软件以及整机结构优化方法。文章最后通过条理性的阐述提出了增强国产数控机床设计可靠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鲁野  王晶 《科技信息》2011,(3):I0104-I0105
机械制造离不开金属切削机床,而机床夹具则是保证机械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对工人技术的过高要求、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装备之一。机床夹具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大量专用机床夹具的使用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设计以培养和提升技校学生的机床夹具设计能力为主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系统地介绍了项目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夹具设计原理、夹具使用说明、机床夹具设计参考资料、机床夹具零部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中变速齿轮的作用、设计方法及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可供设计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机床模块化设计中的模块创建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机床模块划分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与通用模型,在进行调查研究与归纳统计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某重型机床厂大量重型数控机床的系列品种、结构形式和功能要求,构造出了满足一般重型数控机主档总功能要求的功能模块体例,建立了较通用的模块划分模型,总结了模块创建的过程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重型数型立式车床的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多数数控机床不仅动静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忽略了用户对数控机床越来越高的人性化设计需求,导致国产数控机床的综合竞争力相对低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详细研究国内外机床设计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人机工程学和耦合仿生学来研究数控机床协同优化设计方法。结合人机工程学建立数控机床的"人—机—环境"交互作用机制,进而得到数控机床人机工程设计准则;以耦合仿生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生物结构的"形态-结构-功能-自适应生长"多元耦合机理,根据相似性原理提取其力学性能优势,从而得到数控机床多元耦合仿生设计技术;将数控机床人机工程设计准则和耦合仿生设计技术有机结合,考虑数控机床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耦合机制,形成一种新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方法。所提出的数控机床优化设计新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动静态性能,而且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研究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机床再制造设计过程特点的基础上,引入公理化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形成基于多域映射的机床再制造设计过程框图;基于此,设计并开发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机床再制造设计支持软件,包括机床信息、用户需求、功能规划、结构设计、再制造工艺设计等5个功能模块;该软件在某重型机床再制造设计中进行了初步应用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制造信息化和集成化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远程制造的可用于多台数控机床数据传输的控制软件.系统基于RS-232C标准化接口和Windows2000、Windows98操作系统.以VB作为开发工具。采用C/S结构并可选择多种通讯参数传输.从而达到面向多台机床进行远程控制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机床数据通信软件具有相兼容性,针对多种型号数控机床数据传输简洁、快速可靠,传输效率可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现有数控机床工装夹具对机床加工效率造成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的工件夹紧装置.这一装置集机、电、液及PCL控制技术于一体,可以实现对加工零件的多点同时压紧和松开功能,零件在数控机床上内、外形加工,粗、精加工一次定位装夹完成.通过数控机床与自动夹紧装置的互控互动,以及夹具压板自行松夹、躲刀、自行回复,使刀具可以不停机连续切削,避免了数控机床的非故障停车,有效实现了数控机床无障碍加工,提高了数控机床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论述了数控机床传动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对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精度影响比较大的一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行优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多轴联动复合加工数控机床的创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创新设计理论与功能分析方法相结合,研制出多台具有多种加工功能的复合数控机床.其中六轴联动混联数控机床、六轴联动卧式复合数控机床、五轴联动复合激光加工机床是典型的多轴联动复合机床.针对这三种典型机床分别介绍了运动功能方案及滚滑复合运动副被动关节的创新设计、精加工所用的3-PRS并联铣削机构以及五轴联动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