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民工荒"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我国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为严重的农民工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而今劳动力资源大国遭遇“民工荒”之痛,这为研究我国农民工短缺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民工荒”产生的根源很多,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农民工所处的组织入手,来研究我国“民工荒”现象产生的企业层面的原因,揭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2004年"民工荒"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转折点,此后劳动力流动结构和就业出现了新特征。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外出农民工教育水平较高,流动家庭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出现就近就业趋势,从事职业逐渐由制造业占主导转变成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且具有区域差异,同时农民工收入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劳动力流动结构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反应了我国流动人口的需求变动,因此相应的各种人口流动政策也应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3.
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民工荒”现象。本文围绕“民工荒”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着重揭示了“民工荒”对我国未来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过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又传闹"民工荒"。有媒体称,许多企业自动提高工资,但还是找不到足够的工人。事实上,近年来频频上演的"民工荒",只不过是"廉价劳动力荒",并不意味着中国真的缺少劳动力,而仅仅是过低的工资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农民工的需求不断扩大,"民工荒"以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角度分析"民工荒"现状,"民工荒"主要为结构荒,并分析局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现象在2010年春节前后再度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民工荒"与劳动力过剩现象的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视角,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民荒"问题的重要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民工荒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闽东南地区较全国其它区域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该文探寻闽东南地区"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源,并借鉴国内外各方经验,提出有效解决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9,22(6):77-80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民工荒”主要是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制度障碍所造成的,并非劳动力真正不足。因此,需要清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因素.在我国区域空间分工格局日益形成的背景下,在NEG理论模型中加入符合中国实际的假设,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向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拥挤效应"的作用下,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在给内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减缓了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的增速,成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直接原因.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政策措施是加强沿海和内地互动,既要发挥沿海地区的产业优势,又充分体现内地成本优势,以期实现沿海和内地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理论视角下劳动力大量剩余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并存、“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有悖于经济发展规律.文章通过动态比较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和收益,认为本世纪初我国初代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面临的成本和收益已经发生变化,他们逐渐倾向于选择留守农村,而大学生劳动力已经迈入中端劳动力行列,向低端劳动力市场转移的成本大于收益.成本收益比的变化是我国“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重要原因.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放宽农民工招工条件、降低大学生培养成本以及积极调整大学生培养模式,是解决“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作为世纪初几乎蔓延全国的一种新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间存在矛盾。那么“民工荒“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近四年的相关文献,对民工荒的成因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民工荒“存在与否的争论焦点在于青年民工与中年民工能否替代的问题,并且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作为世纪初几乎蔓延全国的一种新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间存在矛盾。那么“民工荒”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近四年的相关文献,对民工荒的成因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民工荒”存在与否的争论焦点在于青年民工与中年民工能否替代的问题,并且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精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与私营工商业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从其必要性、政策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对"民工荒"现象进行探究后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不能同步发展是造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于是,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因果逻辑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它们不能同步性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农民工技能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弹性"及"相对成本"在改革开放的40年来经历了从"相对同步"到"背道而驰"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文章围绕如何增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用工粘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降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动因弹性"和"相对成本",使之尽可能缩小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发展的"非同步性"程度,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5.
任煜东  周晓宇 《科技信息》2008,(19):311-312
农村税费改革后,沿海地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发生了改变。“民工荒”现象是对过去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过分压低的修正,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没有改变。沿海地区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才能留住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进程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本世纪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表现出四大新特点: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民工荒”与“返乡潮”交替出现;就业结构失衡局面在逐步改变;“血地缘关系网”已成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纽带。本文分析了新特点的成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后金融危机下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工荒"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培训、观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歧视.因而,只有消除这些方面的歧视,才有可能控制"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增加就业,特别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增强建筑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是当前国有建筑企业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丽琴  建立黄 《科技信息》2011,(18):I0045-I0045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面临着劳动力总量过剩、素质偏低等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转变观念,广开渠道,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就业岗位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