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公正是法律价值的评价标准,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体公正是公正的本源,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手段。实体公正具有相对性,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实体公正优先论和程序公正决定论皆不可取,在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冲突时应该坚持程序优先。实现司法公正需做到以下几点: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建立能够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司法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惩治司法腐败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关于司法公正的呼声日渐趋高.司法的正义不仅是实体的正义,关键是通过程序的正义来实现实体的正义.量刑的公正,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专门的量刑程序是确保量刑公正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建立与定罪程序相分离,赋予和保障控辩双方对量刑程序的参与权利,完善裁判文书中量刑理由的阐述等方面对专门的量刑程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2008年人民法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正与效率的审判职责.体现司法为民,促进司法公正.为红岗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公正和谐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很重视实体公正,但司法机关掌握的案件事实与真实的客观事实存在着差距及法律规范存在疏漏和冲突,难于不折不扣地实现实体公正。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努力中,应把程序公正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转变观念、加强程序立法、强化监督等工作实现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现实任务。司法公正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制度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从探析司法公正的内涵及评断标准出发,探析了司法公正的法理基础以及司法公正在我国的现状弊端表现,提出了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建议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司法永恒的主题,在我国目前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司法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下,选择效率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并以相对合理的司法公正争取整个社会诉讼效率价值目标的最大实现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婧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10-10,15
司法公正是法律自身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媒体审判,尤以网络为最.网络媒体监督介入司法已是事实,它既能积极的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也能从消极方面妨碍司法公正.要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就必须进一步探讨如何立足司法实践完善网媒立法,以期网络媒体能够从正面积极监督司法,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司法正义要求国家公平或公正地保护刑事诉讼中各方主体的合法利益。就中国现实情况而言.民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正义的实现。社会之所以需要刑事辩护律师,是因为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刑事法律服务,能够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提供现实支持。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曹金凤 《科技信息》2009,(34):330-331
人民法院在21世纪的主题就是公正与效率。要把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作为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毫无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求司法公正与效率应当成为新世纪人民法院法官最崇高、最光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王超 《凉山大学学报》2002,4(3):30-33,37
正义通过法律予以实现,但归根结底还是靠程序正义加以实现。程序公开是程序正义的内在品质之一,实际程序公开有助于实现程序公正。然而考察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可以发现,诸如审判不公开、侦查不公开,证据不公开等诸多程序不公开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相当普遍,对此予以理性分析,寻其生长原因与相应对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社会中,律师在配合司法机关作出裁判,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以及在监督法官正当行使裁判权,确保司法廉洁和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律师在参与诉讼业务,保障司法公正中的作用将会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合同纠纷案件需要进行合同解释,但因我国《合同法》对有关合同解释问题的规定过于概括和模糊,导致合同解释的随意性很大,这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和确保司法公正不利。在合同解释中,法官及仲裁人员应坚持以"理性第三人"为判断分析的立场和标准,以公平、正义及诚实信用等原则作为分析判断的基本原则,并正确运用合同解释的方法。试从一个案例入手探讨司法实践中的合同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在法制国家实现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司法伦理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显得尤为必要,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司法伦理是良法实现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16.
可接受性是衡量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效果的重要标准。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的裁判受众还包括外国的裁判受众;接受对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考量更加复杂。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复杂性、国际和谐秩序观念、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兼顾等决定了裁判的可接受性追求在涉外民商事司法中有着特殊意义。法律规定是否完善、管辖权是否合理、司法程序是否公正、判决书说理是否严谨透彻等,是影响涉外民商事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法律之内的正义》是一本特色鲜明的书,作者一以贯之的使用了语义分析的方法对司法公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且将司法公正这一司法过程语境下的正义问题转变成了"价值无涉"的合法性问题。该书在方法论运用上的彻底性使得许多问题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许多问题得以澄清,从而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是由于语义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作者所限定语境的严格性和理想化,让我们难免质疑该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民愤对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它可以监督司法活动,提升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它又干扰了司法机关独立性,影响司法公正.应当客观全面认识民愤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将民愤纳入法治渠道,正确分析和鉴别民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考虑民愤影响,提高司法机关独立性,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舆论自由和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两种重要价值取向。舆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传媒的力量无疑推动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发展;司法公正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助于促进公平正义秩序的建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布推进,大众传媒在信息量和速度方面有着惊人的进展,对司法结果甚至是司法过程都可以进行同步的舆论监督,但不可忽视的是,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因素也日益凸显。应重在制衡彼此的关系,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之一。司法公正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构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民事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判决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民事保全程序必须满足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保全程序的规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以司法公正为视角,分析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基本理论,以及司法公正与民事保全程序的关系,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视角下探讨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