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科学编史学视野中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目前,当人们谈及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的成就时,不论是在科学哲学家还是在科学史家,乃至一般公众中,“科学革命”已成为一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在我国,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库恩(T.S.Kuhn)的科学哲学理论被译介之后,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或按西方常用的术语,作为科学哲学或科学史中的一个常用的“隐喻”)更是有口皆碑。然而,当人们广泛地使用这一概念时,并不一定总是对此概念作了明确的限定,使之具有前后一贯并且为  相似文献   

2.
关于科学术语的一些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未来学很发达,制定科学术语时必须考虑到语言和文字的未来发展。汉语词从单音节向多音节发展是合乎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因为这一规律可以大大减少汉语中的单音节同音词的数量,从而避免交际中单音节词造成的误解。信息传递中避免误解,适当增加必要的羡余性(redundancy,或译作“多余度”“多余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进入近代以来,科学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科学的争论此起彼伏,近年来科学善恶的争论也经常见之于出版物.有人根据科学的现实有用性,断言科学在本质上是善的,有人则根据科学在工业、战争、医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得出科学本质上为恶的结论.他们之间尽管看似尖锐对立,但在否认科学的价值中立性上则是共同的,都认为科学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这是对科学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善恶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4.
现在未来学很发达,制定科学术语时必须考虑到语言和文字的未来发展。汉语词从单音节向多音节发展是合乎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因为这一规律可以大大减少汉语中的单音节同音词的数量,从而避免交际中单音节词造成的误解。信息传递中避免误解,适当增加必要的羡余性(redundancy,或译作“多余度”“多余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常将萨普的表述作为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标准理解,但对比卡尔纳普的原始表述,表明萨普的表述中存在诸多误解:一是认为句法观仅限于以一阶语言来重构科学理论,未指出句法观已将类型论与数学都囊括于其基本演算中;二是未指明"经验定律"就是重构后的科学理论"公理系统"中的"定理";三是对观察子演算及其形式语义的引入,误解了卡尔纳普在句法观中提出的经验语义解释及模型概念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会不断出现一些新词和外来语 ,这些词语的中文名称会因学科、地域而异 ,乃至同一学科也不完全统一。技术进步和认识的深化 ,要求将科技术语逐步统一 ,使之规范化。可以说 ,科技术语的规范、统一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化学科学中的术语十分丰富、复杂 ,本文以《科技术语应具有的若干特性》① 阐述的原则为依据 ,列举化学术语的一些尚有分歧和认识不明确的具体实例 ,进一步说明化学术语应遵从和具备的若干特性 ,以求认识上的一致 ,进而求得术语用词、用字的准确、统一和规范。化学科学一些常见术语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学的传入与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世纪,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近现代科学,把科学祝为救国强国的工具,这种观念一直持续至今。但是科学从本质上说是求知活动,科学是在求知精神的激励之下发展起来的。尽管科学的成果可以是救国强国的工具,但是仅从工具价值的角度认识科学的意又是对科学的误解,这种误解妨碍了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西学东渐兴起之前中国的典籍中是否已出现了"科学"这一术语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中的,以及个别学者著文指出的有关南宋陈亮已在文章中使用过"科學"一词之说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26-29
科技术语翻译在科技发展、传播和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专业知识和术语构成的复杂性,科技术语翻译成为科技翻译中的瓶颈。文章针对目前科学报告术语翻译混乱和翻译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中选取典型术语翻译实例,在当前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基础上,试从三个方面提出科学报告术语标准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学真理     
一方面科学理论被普遍地认为是真理的典范;另一方面科学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成功的理论都逃脱不了最终被推翻的命运。这种"悲观的元归纳"表明,就其本性而论科学理论并非为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符合论真理。关于科学理论本性的争论一直在进行中。本文在深入分析、谨慎运用相关专业资料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是否为真理",以及"如果是真理,它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真理"等问题进行了尽可能系统而清晰细致的讨论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与简单的对立观不同,本文认为,科学还原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互斥和对立,而是具有一种新的关系结构。这种新的关系结构具有互补性、互助性和互融性,并且与新近弦论哲学界所聚焦的"对偶性"一脉相承。基于这种新理解,我们既可以厘清当代科学哲学的演化脉络,消除认识误解,又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未来走向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技术语定义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阐述术语学基本原理时,定义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概念———定义———术语,是术语研究工作的三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的整体。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术语是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语词形式。术语依附概念产生与消失,概念是术语生成的基础,术语是概念的载体。定义则是术语和概念之间的桥梁。定义的任务是表述概念,用最简练的文字,科学地说明概念的内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化各个领域正在逐步实现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3.
近代科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质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很可能会认为近代科学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而本文认为近代科学思维的实质是知性思维,它恰恰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说的辩证思维方式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术语在线(termonline.cn)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精心打造,定位为术语知识服务平台。以建立规范术语"数据中心""应用中心"和"服务中心"为目标,促进科技交流,支撑科技发展。平台聚合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权威发布的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海峡两岸名词数据库和审定预公布数据库累计45万余条规范术语。覆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的100余个学科。提供术语检索、术语分享、术语收藏、术语纠错、术语推荐、术语征集等功能,欢迎访问体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术语学问世前完善科学语言的多次尝试进行梳理,并将它们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对完善科学语言的哲学思考;对学科用语的规范和统一;国际辅助语和语际语言学研究。得出结论,术语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经历了一个酝酿与准备的过程。从上述尝试到术语学的产生,反映了人类认识不断前进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术语学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的定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术语学角度对"甲型H1N1流感"定名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应注意协调术语词汇意义与概念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则将会产生危害极大的误导性术语;第二,术语定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语言、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定名应建立在概念体系之上;第三,在引进国外术语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蕴涵价值"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极端的科学文化社会研究(CSSS)和后现代主义掀起的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科学蕴涵价值"的观点,往往容易给支持科学的人们带来这样的忧虑:把科学与价值联系起来,这难道不迎合了反科学主义者将科学妖魔化的目的吗?这难道不意味着科学蜕化为给意识形态和某些特定社会群体服务的工具了吗?这难道不会给公众理解科学的本性带来负面影响吗?面对这些困惑,笔者认为,需要全面而深入地分析科学蕴涵的价值,以求澄清来自反科学主义的各种误解,并揭示科学的价值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医医学术语中,常对解剖结构、疾病、手术、新原理、新方法、临床检验等术语冠以人名、地名、事件或事物名。其中,以真实的或虚构的人名构成的术语,称为人名冠名术语(eponym),其中有些是为了纪念在医学科技发展历史进程中作出贡献的人,而以其姓名命名;另有些冠名术语则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对尚未立即探明和确定的术语,姑且暂以发现者或创造人,或人们熟悉的神名、小说主人公或病人的姓名来命名。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人相信科学是进步的,并不断在进步的,一种新的学说能够替代旧有的理论,肯定在各个方面都比前面的要好。为了证明这种"进步",人们往往会附会各种"有趣"的故事来加以佐证。托勒密和哥白尼之间就被人们这样"证明"过,即使历史并非如此。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大都会知道托勒密的名字,他是古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天文学大成》早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开始为一些出版物撰写科学题材的文章,我逐渐发现,自己经常不得不从头开始,讨论科学在发现真相上的作用。暗藏在激烈争论背后的问题是:人们对科学期望过高。这种现象有两个极端的来源。首先,最明显的是神学。科学在相关场合被错误地当成神学的替身,对科学的信仰,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对更强大力量的迷信。如果人类从一开始就不受造物主制约,那么,究竟是什么令我们认为,能够凭借科学去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