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国女性就业、女性参与管理的人数日渐增多,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开始关注企业中的女性领导者,领导风格的性别差异问题成为这类研究的焦点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工作观发生了根本改变,促使企业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由男性为主导的专制型领导风格向女性的柔性领导风格转变,女性企业家领导风格代表了未来领导风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钟雯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3):106-108
男性和女性在跨性别交际中常常出现交际失误。语言的性别差异往往是引起这些交际失误的原因。因为不同性别的交际者在用词、表达方式和会话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也即,男性和女性因受不同性别文化的影响,各自形成一套不同的语言风格。为避免交际误解,应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敏感性,这样才能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话语风格和话语语言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男性谈论社会,话语直接、坦白、果断甚至粗俗;女性谈论个人,话语间接、委婉、含蓄、客气,比男性更懂得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理特征差异、心理特征差异、角色关系差异、社会偏见和社会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4.
唐黎 《科技信息》2011,(2):46-46
本文从女性管理者风格特点、成功因素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女性管理者正以其独特的管理风格活跃在由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层中,日益成为管理队伍中最引人瞩目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翻开华为的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华为在全球建立8个地区部、8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各类产品进入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6年1月,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0多家运营商,在“世界电信运营商50强”中,已有28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这只1996年已经走出国门的“土狼”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头年国际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雄狮”, 而且它更将国际化变革方向指向了企业的管理高层。本文向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被誉为“中国第一企业”的公司如何实现了它的国际化之道。  相似文献   

6.
“他”与“她”都是第三人的人称代词。“他”指男性,“她”指女性。复数情况下,“他们”指两个以上的男性,“她们”指两个以上的女性。在第三人称既可指男性又可指女性的单数情形下和男性与女性混合一起的复数情形下,现定的用法都是用“他”或者“他们”。但这在有关法律条文中进行使用是不准确和不合时宜的。而法律人和出版人中则有人创造出并使用了“他/她”和“他/她们”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似乎还可以创造出一个既包括男性又包括女性的新的ta字来,以替代“他/她”和“他/她们”难以用口头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父权制文化里,女性通常被视为依靠男性而存在的“第二性”,也被认为是非本质的“他者”,综合来看,以“她者”一词概括女性的处境较为合适.奥菲利亚在《哈姆雷特》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始终被禁锢在父权制度划定的“她者”边缘区.作者莎士比亚和剧作中的男性角色构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凝视机制,在凝视机制的包围和男性话语的规训下,奥菲利亚先后经历了低语—沉默—疯癫—死亡的过程.本文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结合波伏瓦提出的“第二性”观点来分析男性凝视下奥菲利亚的形象建构过程,揭露奥菲利亚在沉默和疯癫两种状态下被“她者化”的真相,旨在分析《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的“她者”处境,呼吁女性打破沉默,勇敢捍卫自身权利,突破“她者”的枷锁.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性别设定稳定而明确,表面看是为女政治家芈月立传,实际上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突出的是男性的社会主导权和女性的他者化、污名化,这样势必会造成片面放大与强化父权秩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女性身体成为新闻热点,背后隐藏着男性文化霸权对女性的宰制。这种宰制借助新媒体、商业资本、道德、法律规范等组成一个庞大的男性文化霸权同盟,既不断地炮制女性身体事件,又不断地对女性身体以规训。同时,女性身体事件中女性也存在着以身体作为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冲击男性文化霸权的规训,塑造女性自我新形象。但男性文化同盟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不断地诱导这些女性追求着“假的需要”,走向自我迷失。我们要反省男性文化霸权,也要反省女性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逾矩的罪人》是劳伦斯作品中一部颇具现代风格的婚外恋小说。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读《逾距的罪人》中的悍妇和“大母亲”这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原型,揭示劳伦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憎恨和恐惧的矛盾心理,以及女性意识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与征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情爱诗诞生在思想解放、“人”的觉醒、追求婚恋自主的“五四”时代,情爱主题也被看作是时代解放的标志,是人的意识觉醒的刻度,是女性自我觉醒的标志。透过这些耀眼的光环,光荣的里程碑的背后却也透着从传统一路走来所带有的性别不平等的遗憾和无奈。“五四”启蒙的女性解放的呼声过后,女性的情爱话语在实质上并没有构成对男性权力话语的解构,在现代情爱诗中仍可以窥见其中所彰显的或隐或显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论优伶的社会性别身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社会性别角色的“男尊女卑”中,中国优伶性别角色存在着特殊的两性结构性质:男性优伶的女性化和女性优伶在“公共领域”里的男性化。前者使男性优伶也沦为与女性优伶卑贱同格,“男女皆卑”;后者使女性优伶成为一种公共欲望对象,并和男性优伶一起是一种色情消费的社会对象,从而构成为“卑贱者”和“色情者”的“文化象征”,构成了一种历史的性别死结。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初创业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里,时代集团是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佼佼者。现在它的年产值已经超过5亿人民币,在中关村的6000家企业中,和联想、方正等一起列入了20强之一;其主要产品“里式硬度计”已经占领了国内85%和国际上50%的市场份额;欧洲有使用中国时代集团商 标的“欧洲时代”、“英国时代”、“法国时代”等公司, 在美国也设立了全资的子公司,并发展了60多家代 理商;“时代”商标(TIME)已经成为检测仪器的国 际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6.
朱子昊  王若星 《科技信息》2012,(34):190-192
近年来,描写男性间相爱情节的作品(BL作品)在中国的漫画市场中渐渐普及。尤其在女性群体间,这种女性并不充当主要角色的作品变得极为流行。然而在传统意义上,描写男性之间爱情的作品并非被主流价值观所承认。那么这种作品流行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一种社会问题的出现还是主流价值观的变革呢?本文旨在研究该种文学作品流行的原因,主要通过采访与深入分析十名该种漫画女性爱好者的观点与社会关系而有了一个发现:即这十名女性爱好者中大部分在童年时代缺少与男性的交流。由此展开,本文将女性爱好者群体分为了两类,即“主动爱好者”与“被动接受者”,并对这两种类型的爱好者的形成背景做出阐述。希望能够借此明晰BL作品流行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7.
穆勒曾经预言女性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将会按照“完美的平等”原则进行转换,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在邪恶到高尚的道德谱系里同时创造了男性和女性两类人物,对穆勒预言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这些麻瓜,也应当为在现实社会中的男女平等进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在《分家》中通过分析爱兰和梅琳两位女性所走的不同教育路线,回应了传教士提出的用西式教育改变中国女性受压迫的问题。以爱兰为代表的“中间女性”将教育看作提升身价的“筹码”,却沦落为男性装点门面的“花瓶”;以梅琳为代表的“新女性”,汲取中西方教育中的营养,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赛珍珠反对在中国移植西方的教育模式,认为只有像梅琳这样取精华、弃糟粕,才有助于中国女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诗家,词人。论其诗词风格,范石湖称:“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白石词跋》)。黄升也称:“白石道人,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花庵词选》)。后来,深知白石的张炎把他的诗词风格概括为“清空”、“骚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盛负高  相似文献   

20.
与汉语文学相同,新时期以降,维吾尔族当代文学同样迎来了繁荣期。由于信仰、传统、民俗的特殊性,其小说对女性的书写往往包含在婚恋叙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意识的改观,叙事中女性形象的书写也发生了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自我意识的觉醒,形象群的多样化和女性作为女性作者的“看”和男性作者的写作对象时,“被看”的角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