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赏识是习作兴趣的催化剂;是习作成功的源泉;是习作发展的动力。在习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美”,让主体多元化的赏识评价成为学生作文兴趣的点金石。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我赏识;生生互动,相互赏识;师生对话,人文赏识;拓宽渠道,多方赏识等方式,让赏识评价促进学生智慧的不断生成,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从成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钟晖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48-151
在当今高校的教学教育中,大学生科学发展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而高校推行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成为培养大学生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高校推行赏识教育管理模式。以赏识学生为赏识教育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赏识教育的定位,以学生实践为赏识教育要点,以学习过程为赏识教育评价的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心智的阶段性不成熟、学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学生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是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一言一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赏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对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中深入推广赏识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曾湘峰 《科技信息》2011,(14):I0298-I0298
赏识教育是与当前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但在课堂教学中尚处于基础层面。赏识教育主要是以正面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被激起的状态,使教育效果趋于最好。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应避免对赏识教育的偏见。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颁布,但新的教育模式还未形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体育教学探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方式方法层出不穷。本文从赏识教育的角度入手,论证了在体育课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充满活力,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本文着重阐述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思想转变,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赏识环境,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在评价制度中渗透赏识教育等。以赏识教育为契机,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魅力,发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而热爱体育,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中来,使师生受益,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姜新峰 《科技资讯》2012,(33):215-215
四块糖的故事给教师的启示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不是唯有批评才有效,而理解、尊重、欣赏和保护学生的效果则更加明显。尤其针对在批评与责备声中成长的中专生,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积极、鼓励的教育手段意义更大。作为教师要践行赏识教育,就要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认识赏识教育的前提,对赏识教育充满信心,才能真正践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郑桂芳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146-147
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基础上的,对中专生尤其需要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赏识语言,给予学生成功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主动性和兴趣.真实而恰当的赏识能使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小兵 《科技信息》2010,(23):I0144-I0144
赏识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的教育;因此,把赏识教育理念科学设计成具体的教育环节,以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涂鸿 《科技信息》2010,(23):342-342,280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以尊重、激励、理解、宽容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它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爱和赏识中成长。在中国教育领域,赏识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成就也非常大。基于对赏识教育和高三这个特殊阶段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来加强高三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钟晖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5):152-155
在高等教育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的新形势下,高校管理离不开赏识教育,而赏识教育成为促进高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方法。因此,构建高校赏识教育管理模式很有必要。高校用赏识教育来赏识、管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学生的现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步入良性发展的生态轨道。构建赏识教育模式须坚持爱心信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科学辩证原则,在不断的“渴望——实践——新渴望——新实践”中不断将“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杜旭雅 《科技资讯》2010,(7):174-174,176
赏识教育是一种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动力的教育方法本文就高职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2.
刘会玉 《科技信息》2012,(21):215-215
教育学生就要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就是要对每个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巧妙运用赏识教育,一定会让你的英语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就赏识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孙海强 《奇闻怪事》2011,(6):39-40,43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实施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存习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实施赏识教育,让我们面向全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我们坚信,学生们都会具有很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也坚信,在赏识教育中,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作为人才摇篮的学校,也会得到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袁洁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6):119-120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倾听者与赏识者;而学生的角色则是自主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和学习的交流者。  相似文献   

15.
张桂香 《科技信息》2009,(23):I0241-I0241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赏识教育的时机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6.
“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直接表扬或者其它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不但符合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它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中必备的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90"后,这一代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必要性,赏识教育运用的方法,以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学生的故事是赏识教育的典范。赏识教育是正面、积极、鼓励式的教育。加强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对于消除教师对赏识教育的误解,尽快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促进教师践行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6,(6):91-92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对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赏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赏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润华 《科技资讯》2012,(8):184-184
赏识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心身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采取欣赏语言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关爱学生,用爱的心灵温暖学生,让学生在羽毛球学习中被肯定、认可、接受、表扬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羽毛球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