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认知实践中存在着广泛的由知识身份偏见和解释资源缺乏所引发的不公正现象,弗里克使用了认知非正义的概念对其进行了刻画,这是一种试图融合认识论与伦理学的尝试。认知非正义理论迅速引发了学界的普遍兴趣,多种或源于弗里克或相对独立的认知非正义概念被延展出来,这构成了概念外延的泛化;同时,将弗里克的认知非正义概念运用于具体情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符合弗里克的概念描述却在日常直觉上并不造成“非正义”的现象,这构成了概念内涵的泛化。以上两种泛化问题源自于认知非正义概念边界的模糊,认知惰性与实质性伤害是弗里克所提出的两个认知非正义概念的共同基础,同时能够应对概念泛化的麻烦。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类认知在根本上是明晰的还是隐默的”这一问题,认识论隐含着“隐默主义”和“明晰主义”两种路径。波兰尼认为,明晰知识是一种幻象,精确知识必然包含着不能被清晰阐明的个人化的隐默认知因素;而布兰顿认为,隐默认知可以被表达和阐明,我们的知识最终是明晰的。两位哲学家关于认知的划界、明晰认知与隐默认知的关系、认知的社会维度、认知的对象等共同议题提出了异中有同的观点,这两种哲学立场的会通将构建更为圆融的认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可视化在科学史上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认知优势,并启发了大量的科学成果,但其如何形成这一认知优势可分解为三个认识论问题。本研究基于所有认知行为都是基于大脑内部的认知机制这一前提,认为科学可视化是通过外部视觉刺激影响内部认知,并在这个研究思路上,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建模,构建了三个模型分别回答三个认识论问题:解释视知觉创造力的“意象-图式-表征”模型、解释外部视觉刺激带来认知优势的三要素解释框架、解释注意力与先验知识参与的双向模型。  相似文献   

4.
金在权(Jaegwon Kim)在其1988年的论文《自然主义认识论是什么?》中针对蒯因(W.V.O Quine)的批评使得"规范性问题"成为当代知识论中的热点,并延续至今。他认为自然主义者无法用描述性方法刻画作为传统知识论之核心的"规范性"概念,因此背离了知识论研究的宗旨。"规范性问题"成为自然主义者需要处理的难题,并扩展到当代知识论的一般性讨论之中。认知规范确定了人们的认知责任和进行知识断言的标准,而从个体心灵的认知辩护以及社会知识论出发,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和理解认知规范的本性。  相似文献   

5.
来自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面对同侪分歧时坚持己见具有认知益处。这一认知益处在多大程度上对同侪分歧的调和论立场构成挑战,亦或为坚持论立场提供支持,取决于我们如何恰当地回应两个关键性的质疑。其一,分歧的认知益处论证因何是一个相关于合理信念的论证,而不是关于其他态度的论证;其二,如何诉诸一种广义认知合理性理解,来论证面对分歧时基于认知益处而坚守信念是一种认知上合理的回应。由此,一种基于认知益处的论证有望为同侪分歧的认识论难题提供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讨论动物感知的预测加工模型(简称PP模型)与社会知识论中关于证言不公问题之间的关系,详尽证明前者对后者做出的认知基础性贡献。文章首先说明证言不公是一种常见而又被忽略的社会现象,然后厘清弗里克所提出的证言不公问题的背景、根源(偏见)、解决进路(证言敏感性)及其困难,接下来介绍PP理论,然后论证PP是如何解释偏见与证言感知的,初步解答了如此解释下解决证言不公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引出,论述了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得到认同的三种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并重点论述了富勒尔的社会认识论思路。文章指出富勒尔的政治定位的社会认识论既是描述性的,同时又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它对于理解科学知识民主化、科学的运行以及科学的大众参与,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据偏见已经成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伦理反思的重要难题和关键问题。日常对数据偏见形成一种比较明确的观念:需要控制并消除偏见。这一观念也影响到了数据偏见问题的哲学思考中。从认识论的"偏见—认识"框架看,作为错误的歧视行为,数据偏见是可以消除的;从解释学的"偏见—理解"框架看,作为在先的行动或者理解的前提,数据偏见是无法消除的,甚至是会成为智能体行动和决策的先决条件。嵌入智能系统中的道德观念是一种独特的偏见,无法消除,而且它们构成了智能体伦理行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延展认知自1998年克拉克和查尔莫斯提出以来,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论,其中延展认知的支持者认为,认知冲出了大脑的界限,认知过程延展到了大脑之外、身体和环境之中,但由于延展认知支持者论证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五种不同形式的论证,分别是同等性论证、互补性论证、过程耦合论证、系统耦合论证和进化论证。然而,延展认知的反对者却认为,认知并未冲出大脑的界限,真正的认知依然在大脑之中,并基于此对延展认知不同形式的论证给予了反驳和批判,使得延展认知面临着差异性论证、耦合-构成谬误、认知系统和认知过程的区分、认知膨胀问题和认知标准问题等挑战。尽管面对挑战,延展认知的支持者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但是作者认为,延展认知支持者的辩护与延展认知面临的挑战相比要弱得多。因此,文章的目的就是对延展认知进行再审视,从而维护认知的大脑界限。  相似文献   

10.
引入讨论生命与认知的进化论框架,介绍生命哲学的有关要点,分析认知和生命的连续性,并以此为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框架,讨论认知的主要特征,认知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的区别,分析生命和认知的各种进路:内在论进路和外在论进路,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外在论进路,以及从对称的外在论进路演变出来的协同演化论。最后,简略地叙述协同演化论对认识论中各大流派的含义:即它在以实在论/反映论为一方,实用主义/实践论为另一方的辩论中对哪一方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