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矿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我国矿区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矿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首先,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其次,分析了矿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再者,给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最后,将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应用于我国的铁法矿区,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矿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130个样本国家数据,实证探究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不同目标维度下国家创新系统及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其构成要素不仅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而且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性,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此外,国家创新系统中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驱动。其构成维度不仅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发挥了不同作用,而且在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也体现出作用的差异性,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家创新系统、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和谐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的论理、原则与主要内容;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协调的目标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整体论出发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认知的系统整体过程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大协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 构建包含旅游、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五大子系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 在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在关联及动态行为的基础上,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 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 对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仿真模拟. 通过对关键要素指标的调控, 提出西藏旅游业应走兼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旅游法规制定、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等要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小城镇看作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复合系统,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对横店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之一,研究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依据吉林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9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吉林省城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可持续发展隶属度除长春、吉林较高外,其余城市均较低;利用聚类结果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分区,吉林省分为3个可持续发展区域。说明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8.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提出的,与以往的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的发展思想。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准则,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方法的定量描述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近年来哈尔滨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状况及绿色有机蔬菜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与潜在问题,在分析绿色、有机食品强劲的国际化需求形势基础上,探讨哈尔滨市绿色蔬菜品质结构进一步调整与升级的绿色蔬菜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参4。  相似文献   

10.
冯桂珍 《系统科学学报》2004,12(4):47-49,52
系统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 ,可持续发展是在系统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内容和预定目标。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分析 ,了解系统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既有利于深化系统理论 ,更有助于深化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We analyze Beijing Urban ecosystem quantitatively using the emergy theory founded by H.T.Odum, and revise the emergy indices, then we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Beijing to formulate the tact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经AHP方法给指标赋权,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各维度间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逐年增高,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4个维度间协调度得分却在逐年下降;经济、资源生态、社会伦理等维度呈可持续发展态势,人口维度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据此认为,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伦理的协调发展;迅速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型农业。图3,表2,参13。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支持条件。鉴于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系统学思想方法加以认识和推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结构性可持续发展、协同性可持续发展、目的性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可持续发展和开放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适合江西省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进行组合评价 ,得到了江西省各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序结果 ,并给出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的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增进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理解,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来自遥感影像建立起的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进行提取,然后运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形模型,获得了1995年和2000年两个时期各个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和不稳定性指数,并且参照了常用的景观指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区域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机制系统,实现经济、自然(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其目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往往是从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是一种用正确目的(结果)来推断过程(原因)的方法。基于逻辑上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我们应把可持续发展系统分解成发展层面,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考查。从可持续发展过程看,其机制系统包括理论层、操作层和机制层三个层面,理论层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操作层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机制层是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三个层面发展的程度基本一致,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运营管理正成为运营管理新的重要研究领域.根据可持续运营已有文献和企业实践,本文提出可持续运营管理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对所选文献样本进行关键词和网络分析、聚类,总结出可持续运营管理研究领域中的子领域.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边界,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三个角度,总结和梳理出可持续运营管理的研究发展历程,即:"从内部运营到外部运营","从正向供应链到逆向供应链","可持续运营研究主题的演变",并进一步探讨已有研究中仍未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已有研究的发展提出三个未来的研究趋势,即:"从供应链到价值链","正-逆向供应链集成"和"经济、环境和社会协同发展".以期能为可持续运营管理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并对辽宁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辽宁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倒u”型曲线:2000年以前,人口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由初级协调向高级协调转化;2000年以后,两者的协调发展状况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合理选择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鉴于基础设施的多系统复合特征,结合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理论,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效益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设计出资金投入总额有限下的4种基础设施投资情景,模拟了北京市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在模拟期内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参考方案。结果表明: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差异,整体处于上升状态,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变为极度耦合协调;均衡兼顾型和现状延续型情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分别在2018~2027年和2028~2030年两个时段内表现最优,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将此两种情景下的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作为相应时段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