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水南调”在苏联已经规划、准备了几十年。它被称作“世纪性的宏伟工程”,被誉为改造自然的高潮和苏联国力的象征。何谓“北水南调”? 这是一个包括苏联欧亚两大部分国土的超巨型水利工程系统,要将向北流入北冰洋和波罗的海的河流的部分水量调往里海、亚速海流域中亚干旱地区。具体地说,在欧洲部分: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火箭命中月球。这个好消息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欢欣鼓舞。大家都认为这是人类在科学上的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可是在西方,却有人因此泄气、丧魂落魄、语无伦次……。这些人为数虽不多,但其中不乏煊赫的当权人物。说来似乎可笑,但事实毕竟是事实。那些奇言怪事,随手记来,倒足以构成一幅纸老虎出丑图。丑人说蠢话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说起吧,9月14日晚上,他赴美国全国牙科大会上做报告途中开言道:“还没有证据证明俄国火箭确实击中了月球。”他又故作镇静地说:这种事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美国前总统杜鲁门也是这一号人物,他也在9月14日发表关于苏联火箭到达月球事件的评论,他说:“我从来不相信俄国人,除非我亲眼看见。”  相似文献   

3.
梦幻的破灭     
1959年1月2日,苏联巨型宇宙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当人们都为苏联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欢欣鼓舞时,华盛顿却“笼罩着一种微妙的气氛,而这种气氛正在越来越浓厚”。艾森豪威尔在沉默了一阵之后,不能不致电祝贺,承认苏联宇宙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向太空无限广阔的领域前进的过程中的巨大的一步”。这“巨大的一步”是苏联首先跨出的。而吹嘘“要赶上俄国人的卫星”的美国,究竟做得如何呢? “控制月球” 1958年1月底,美国空军研究和发展部副主任布希准将狂妄地叫嚷:“美国必须控制月球”,把月球  相似文献   

4.
去年八、九月,正当波兰局势动荡紧张之时,苏联在波罗的海靠近波兰的海域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海军演习。属于北方舰队的“基辅”号航空母舰和黑海舰队的“列宁格勒”号直升机航空母舰也破天荒开进了波罗的海,西欧舆论认为,“基辅”号航母进入波罗的海这样一个不适合它作战的海域,显然是为了推行克里姆林宫的炮舰政策,向北约和波兰炫耀武力,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5.
苏联科学院的历史苏联科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为了使俄国的工业和军事现代化,彼得大帝于1724年创建了帝国科学院,尔后又改称为俄罗斯科学院。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科学院在军事研究方面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转变成为一个纯理论的研究机构。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也未加强军事方面的研究工作。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科学院加强了应用科学的研究,让科研为工业和军事的发展作出贡献。从此,苏联科学院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举的方向发展,并开始把军事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阳光粉眼,遏地东风,只尾北冰洋冰山融化,海水齐向美国直冲。’葵国有这玄一扮入,肋袋是花成石构成。虽绪长着眼睛一双,可是永远紧朋不睁。不顺去亲眼看看俄国人。与箕应邀去冤客人,还不如在家睡觉养神,扯起窗帘,菇住阳光。于是,桂鲁咫呼呼入梦。、“怎能尤并泳山融了七?怎能允豁冷战解潦?我要向联合国携拆,坚决抗哉大阳和东风!”他们不仅热中“冷战”,对“热战”也深麦赞同。他俩都是天名鼎鼎,其中就有前任总硫柱鲁咫。苏联火箭射申月球,全世界欢声雷动,他却靓“除非我亲眼着肆.,我从来不相信俄国人”!梦中仿佛是一个黑夜,满天繁星,皓月当察…  相似文献   

7.
一苏联和平外交之史的发展和平外交在苏联看来,是抵抗国外侵略的一种精神上的国防,也是鼓起国际反战运动最有力的号角。虽然在苏联外交史上,对外政策经过了许多次的变迁,可是“为和平而奋斗”这一外交路线是和苏联政权的历史一样长久的。大家都知道,俄国人民对於和平的要求,是俄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种和平要求立刻由对内的革命口号发展成为对外的一般政策,新政府不管协约国的  相似文献   

8.
张复 《世界博览》2013,(22):20-23
今年夏天,我和我的同伴们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俄罗斯寻踪之旅”,所谓“寻踪之旅”,就是去俄罗斯查阅和复制父辈们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在苏联留学和工作的档案.寻觅父辈青年时代的足迹;同时,也要看看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遗迹。这件事情的“由头”还要从毛泽民的后人曹耘山说起。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四年一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了,为了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为了表达苏联人民对自己领袖无限爱戴,苏联革命作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文艺作品中再现列宁崇高而光辉的伟大形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斯大林同志在回答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提出的问题时说:“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末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列宁的形象,是一个包含着巨大的历史范畴的形象,苏联革命作家在塑造列宁艺术形象的时候,只能选择列宁的某些特征,从特定的角度或侧面,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再现列宁的光辉形象。对于多  相似文献   

10.
今年4月间,中苏友好协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請,組織訪苏代表团到苏联去訪問。代表团除参加莫斯科的“五一”紅場观礼,在苏联进行参观訪問外;同时还准备向苏联人民介紹我国一年來在社会主义建設和社会主义改造战线上所取得的新胜利。代表团在苏联逗留了共五十天,訪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中亚細亚的兩个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薩克和吉尔吉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共和国(拉脫维亚)。过去中国代表团到这三个共和国的很少,因此介紹一下这三个共和国的概况和我个人参观訪问的观感,对讀者來說,也許不是全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指出:“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从俄国文学里,“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鼓舞许多青年投身革命洪流。高尔基的《母亲》是进步青年的革命教科书。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不但在郁达夫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响,而且在新时期开始时的创作中也投下了自己的身影。苏联著名文艺评论家赫拉普钦科认为:“新的每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12.
陈良武  祝瑜 《世界知识》2011,(22):21-23
从17世纪开始,随着版图的扩张,俄国奉行同时发展陆军和海军的“两只手”理论和以夺取出海口为主要内容的海上安全战略。到19世纪末,经过一系列的海上战争,饿罗斯终于夺取了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出海口。冷战时期,苏联大力发展海军,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海上霸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大滑坡,海上力量一落千丈,远洋活动几乎停顿。进入新世纪,在时任总统普京的强力推动下,俄罗斯海上力量开始恢复元气,迈出了重返大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天南地北     
苏美1972年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遭到违反了吗?这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简单的事实问题。然而美国的官方机构对此却有两种不同答案。英国《外事报道》说,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提出一份报告,列举24个具体事例,证明苏联经常违反条约。该署一位人士不胜恼火地骂俄国人是“卑鄙的骗子”。但是,美国国务院却觉得不大肯定;苏联人的行动也许真的违反了条约,也许“按条约文字来说”是“合法”的。莫非也有具体事例证实这种假设吗?没有。《外事报道》揭穿了其中奥妙,原来是美国国务院“不希望”向全世界宣扬苏联人违反条约的行动,免得“打消今后同俄国人会谈的任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3,(6):6-7
据说克里姆林宫曾雇佣了一批占星学家、通灵人士、巫师等进行占卜活动,如今他们的神秘行为被披露了出来。俄国沙皇有宫廷御用的占星学家,其中一名占星家专门为巴兹尔二世服务。彼得大帝出生时就有一名占星学家在场,后来,这位帝王的随从人员中有一名神秘主义学者,俄国的末代沙皇及其妻子十分宠爱的占星学家格里高里·拉斯普金。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不知道占星术,绝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处于地下活动状态的心灵学。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清除据说克里姆林宫曾雇佣了一批占星学家、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的果特兰岛是波罗的海中最大的岛屿,距瑞典本土90公里,面积3,140平方公里,与苏联隔海相望。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扼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海上尖兵,而且也是监视大国在这个海域军事活动的前哨,有“波罗的海中永不沉没的军舰”之称。早在海盗时期,瑞典人就来到这里,1285年果特兰岛正式归属瑞典。岛上的首府维斯比城是当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环绕维斯比城长约3公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问题」成为美国最流行的讨论题目。关于苏联的书藉,真像瀑布一般从印刷机里滚流出来,但是各书的报道和分析,有时相异得像在论两个国家一样。美国最近出版的关于苏联问题的书藉中,费许(John Fischer)的「为什么俄国人要这样做?」(“Why They Behave Like Russians”原名“The Scared Men of the Kremlin”)和斯诺(Edgar Snow)的「斯太壮必须要有和平」(“Stalin Must Have Peace”原名“RussiaMust Have Peace”),最受美国书评界的注意和推荐。雨位作者的观点,正可代表两个极端,但是他们却殊途同归地得到一个相似的结论:他们一致认为苏联既无余力从事战争,并且在目前,甚至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苏联也不希望同美国作战。他们两人一致相信,美苏间的和平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需要的,是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被苏联丢在错车站上自苏联三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统治集团在又恼怒又伤心的情况下,作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几次试验失败后,总算把人造卫星放射出去了。但是,无论在大小、重量或内部装置的研究仪器等方面都远远不如苏联的人造卫星。因此,狡猾的美国统治集团,换了一个题目,妄想发射一个月球火箭,要在这方面赶过苏联,来保住它在世界上的威信。1958年12月18日“阿特拉斯”式卫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射出去的。美国统治集团吹嘘,“这颗新卫星比俄国的第二颗和第三颗人造卫星都要重”,“它可能为发射一座有人操纵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情况:那个叫喊得最凶的和发誓发得最厉害的人,正是希望把最坏的货物推销出去的人”。苏联放声叫卖、四处兜售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就是这样的一种破烂货。近年来,苏联头目重又亲自出马,为推销“亚安体系”大肆活动。去年十二月初,克里姆林宫公然把“亚安体系”列入苏联同阿富汗签订的所谓“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接着,苏斯洛夫竟向来访的日本社会党委员长发号施令,要日本为实现“亚安体系”“积极行动起来”。去年九月,印度外长访苏,葛罗米柯也向他重提“亚安体系”;今年三月,柯西金出访印度,再次兜售。人们不禁要问:苏联把“亚安体系”偃旗息鼓数年之久,为什么又作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而反复推销呢?  相似文献   

19.
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无论是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还是布热津斯基的“全球大棋局说”,均将东欧或者欧亚大陆视为具备地缘操控能力的大国(如历史上的英国、俄国/苏联以及当前的美国等)主导甚至控制世界的关键。换言之,虽然欧亚地区的中小国家往往属于地缘政治博弈的次要角色,但这一区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继果戈理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庐那察尔斯基称他为“笑的大师”。他的作品,对沙皇俄国统治阶级极尽讽剌、挖苦、嘲笑之能事,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尤其是长篇小说《戈罗夫略夫一家》(1880),更以其风格冷峻“笑声”刺耳而别具一格。它与作家其他许多作品不同,与果戈理通过“含泪的微笑”达到讽刺,揭露目的的喜剧性作品《钦差大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