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就大众文化提出了系统的批判理论 ,后继的大众文化研究产生了一些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相左的观点 ,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分歧之处的阐述与比较 ,肯定了后继者对接受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掘 ,但也指出其局限性 ,并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以经济基础、生产机制为依据的深刻分析予以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 ,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吸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社会文化批判理论,这套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强烈批判,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对我国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文化标准化、商品化、过度娱乐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方向引导大众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创新,鼓励大众传媒正确引导大众文化消费,为大众文化消费注入更多的理性因素,以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消费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指出,消费异化是对不自由的劳动的一种虚假"自由"的补偿,消费已与人的真正需要相脱节,成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手段而行使政治作用.法兰克福学派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意见:其一,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哲学和美学意义上的自由定义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定义,是应该抛弃的。其二,审美和艺术在大众文化的发展中不是被亵渎了,而是发展了,变成了一种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刘启春  谭斌 《科技信息》2007,(35):63-64
法兰克福学派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市场化、商品化特征入手,对文化工业扮演意识形态角色、行使意识形态功能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其批判理论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功绩,但也有内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赵亭  ;张之沧 《科技信息》2008,(15):201-202
法兰克福学派是在中国极受瞩目的哲学流派。其批判理论直击西方国家因工业化进程导致人类精神家园和自然家园的迷失,从而给正行进于工业化道路上的诸多发展中国家以启迪和警示。然而,伟大与平庸从来都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并存,尤其是当我们将其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比照分析时,这一矛盾再次彰显。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大学生,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高等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大众文化与高等学校文化的疏离、高等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负面影响是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教育新的文化使命、高等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成为可能,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为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提供了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他们讴歌精英文化的乌托邦指向和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样,事实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文化批判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企图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真正具有变革社会功能的,只能是具体的物质实践。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理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中国和西方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几种理论范式不能简单地挪用到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中去,而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将其重新语境化,在综合创新的基础上探寻适合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其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晚期垄断时期)进行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已经过时,必须重建。本文着重分析了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他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要求重建认识论,强调了认识和兴趣的关系,把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认识论”推向极致,从根本上倒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他在对现代社会批判上,把晚期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类型来研究,指出了两个最鲜明的特征:国家干预和科技意识形态,为其重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奠定基础。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开始向右转移  相似文献   

12.
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控制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在批判大众文化的同时,他们讴歌精英文化的乌托邦指向和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样,事实上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通过文化批判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企图是注定不会成功的,真正具有变革社会功能的,只能是具体的物质实践。  相似文献   

13.
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思想精华就是其贯穿始终的“非同一性”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决定了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不停滞于它的模式化表征、平面化思想、虚假化个性等层面,而是深入思考这种文化同质性对人类终极解放的束缚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文化批评家、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更赋有社会学家的深刻的一面。阿多诺对大众文化批评的社会学价值在于,大众文化所包含的人类学意义的文化内涵与精英意义的文化内涵之间的基本冲突;同时他也阐述与分析涉及到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问题;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个性化问题;大众文化社会功能与文化市场中的肯定性质及负面性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文化中各种“快乐幻象”普遍存在,如娱乐节目,影视大片和青春小说。大众文化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陕乐幻象”对社会和个人都有诸多不良影响。从价值追求、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部分,在理论上可以说有其独到的地方。无论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还是文化革命的主张,都在不断的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揭示其实向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法兰克福学派所处的时代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变化使得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角度来看待法兰克福学派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法兰克福学派是比较注重分析当代社会情况的。从它一产生,就以社会批判理论自居,宣称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本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加以“合理”的改造。开始,他们着重分析法西斯主义及其根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们进一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一般状况,并认为现在“时代已经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应作相应的改变。他们用弗洛依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8.
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伦理政治思想尽管从理论和现实上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却没有进一步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革命措施和步骤.其理论最鲜明的特征是批判性而非建构性.他们要进行的自然革命主要是意识革命和本能革命,从抽象人性着手完成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这样不可能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尔库塞思想的阐述,指出20世纪50年代是马尔库塞思想转折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他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端的方法一爱欲解放论,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及深刻的精神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及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等方面说明他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马尔库塞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更进一步认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病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一开始就以社会批判的理论思想“兼收并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使这一学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实践中,都兼容了第二、第三国际之外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融合。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工业技术所带来的“文明”进行了否定批判,肯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而将它与科学性分离,使这一革命性指向了人的纯粹自然,甚或是弗洛伊德的生命原欲。这种基于卢卡契的人的完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