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西北地区在生态环境、资源赋、区域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 ,从怎样抵御西北开发风险的视角 ,着重分析生态禀环境和资源开发的风险因素 ,提出加强国家生态安全、坚持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注重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符合西北地区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决定了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生态的循环经济。论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论证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挺  冼育剑  段文贵 《科技资讯》2006,2(25):134-136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水不仅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是西北地区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合理配置,关系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发展大局;关系到国土综合整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事业的成败。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及问题,讨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中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为了顺利发展西北地区经济,探讨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客观分析了西北生态逐步恶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开发西北必须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重点勘查战略目标之一,其金属矿产种类较多,是我国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本文主要简单阐述了西北地区重要金属成矿的地质背景,并探讨其成矿特征,为重要金属矿产的勘查指明方向,从而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渐突出,而采矿和选矿作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对矿山地质灾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水资源问题特别突出。文章就西北地区开发中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针”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提出在开发利用西北水资源过程中,必须从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不大,年蒸发量特别大,年降水量又很小的情况出发,积极节流开源,节约用水,防止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益,减少水的污染,回收水资源,改善环境。建议积极走“藏水于地下”,扩大地下水与合理开发地下水之路。同时坚持不断地扩大可用的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对矿产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首先论证了矿产资源开发促进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进而阐述了矿产资源开发对人口城市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择安徽省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 SOFM)网络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聚类,根据各聚类结果的区域特征,对安徽省矿产资源开发功能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矿产资源分布显著集中,矿产资源富集区主要分布在皖江及皖北地区;安徽省整体生态环境较好,研究区内80.77%的县区生态环境适宜进行适度开发;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县区内生态环境适宜开发,而生态环境指数较高的县区矿产资源匮乏,表明安徽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不存在根本冲突。研究结果解释了安徽省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可为分区制定差别化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徽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的动态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动态监测是保证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一个主要途径。作者通过理论分析一试验提出采用遥感高技术的方法,对矿产资源开发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再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进而提出了具体的监测方法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比较成本理论,构建了比较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判别方法,运用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山东省的三大产业,得出第二产业为山东省的优势产业,接着又对工业的若干主要部门进行分析,发现工业中的橡胶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为山东省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最后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分析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为其合理开展农业生产,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利用西北地区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以绿度变化率和偏相关分析法为基础,分析了西北地区不同生态地理分区NDVI的年际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要素在空间上的响应。结果近25年来,高原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各生态分区的NDVI均呈增长趋势,并且随着湿润程度和温度的降低,年均NDVI随之减小;1982—2000年降水量在减小,但减小幅度不显著;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较好。结论西北地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水热组合条件相对于中部地区较好;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其改善的趋势明显,相反则不明显;西北地区东部水热组合条件向不利于植被生长方向转变,而西部向利于植被生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地域广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合作开发潜力广,且与我国具有特殊的地缘文化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西北地区与周边相邻国家区域合作的特殊性.西北地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总体目标模式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应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不同规模、内容、形式和范围的合作关系,在重点领域寻求发展途径.第二层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各自经济发展的新领域.逐步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从而使我国西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力度更高一筹,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矿产资源系指目前技术经济及环境因素限制而尚未被有效地认识、发现、勘探和开发的矿产资源 ,是传统地学和矿业的创新命题。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主要有 :非传统矿产 ;矿产勘探的非传统理论、方法和技术 ;非传统矿业 ;非传统矿业经济等。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开发研究的前景十分可观 ,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匮乏的可靠途径 ,而且是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环境条件 ,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开发研究领域 ,因此 ,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必将促进地学和矿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地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地域特征的研究是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地理学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其研究成果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旅游产业的政策制定及发展规划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各国均会根据各自的国情选择相应的模式,因而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并未形成和存在所谓一条扭曲的旅游业发展规律,也并未选择所谓违背经济规律的反向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旅游业所选取的模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石英砂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也是建材工业不可少的重要非金属矿产。砂矿的开发利用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经济效益。本文以大量典型矿床为依据,从石英砂矿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砂矿分区、砂矿物质来源、砂矿分布及其留集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根据矿床的形成规律,指出找矿方向,并提出其保护措施。为今后研究开发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了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该文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厘清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指出其已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单链研究,向多链交叉、异链融合和全链延长的战略延伸.在此基础上,建立“采掘—加工—消费—回收”的全链思维,并将其作为研究边界,融合传统的安全评价思路,综合考虑初级矿物供给安全、基础工艺技术产权安全、地缘政治格局安全和环境、人权问题带来的贸易安全等维度,从资源供给安全、贸易流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回收及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准确识别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断链”、“短链”和“弱链”风险点,提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贸易竞争等引发的重大安全问题奠定基础.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西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格局,分析了造成这里干旱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东亚季风难以到达;它的南面和西北面又被高海拔山原阻挡,四周大洋中低层水汽均难以到达,是造成这里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等因素,导致沙漠化蔓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是解决开发建设西北诸多难题的瓶颈,解决这里幅员辽阔极其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出路在开发新水源,在阻挡大洋水汽进西北的山脉开水气通道,调大洋湿气流进内陆增加西北降水和调青藏高原水并举,是解决西北干旱的方向,虽然工程大,但都是开放式沙石岩土工程,无论从天气学原理或工程技术讲:方案是能够实现的,是根本上解决西北干旱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处于战略节点期。如果不能及时制定并贯彻有效战略,被锁定在低端环节,则有失去本轮产业机遇的危险。由于文化产业是错综复杂的矩阵式或网状式产业,民族地区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工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以谋求突破。多项目集成的文化产业运营平台类思路应是首选。现有依托文化内容制造商、文化空间制造商或文化载体运营商的几方面典型模式都可以作为借鉴。综合现有模式而言,如能创造性地构建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联盟机制,将有助于集成项目储备,为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激活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该文利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及11个制造业子行业面板数据多维考察了“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整体逐步提升,区际发展差距缩小,东北地区发展缓慢,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互联网+”敏感程度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影响过程中,创新活动成为重要的媒介; “互联网+”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呈现显著非线性关系,且对不同类型产业影响呈现差异性.“互联网+”对制造业发展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且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特征,而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