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表面消毒后涂布平板的方法,从开封郊区不同品种的45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获得105株小麦内生细菌.采用种子包衣法,在小麦活体上测定了内生细菌对小麦黄斑叶枯病的生防效果.其中,菌株T-7生防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53.41%.综合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对T-7进行鉴定,结果表明,T-7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定殖能力测试表明,T-7在小麦根部可以长期定殖.处理30天后,该菌株在小麦根部的菌落形成单位仍达到3.4×104 CFU/g roots.  相似文献   

2.
以生防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reus)0-9菌株为试材,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中性蛋白酶编码基因nprB,构建基因缺失突变体ΔnprB,测定了野生型0-9及其突变体ΔnprB的胞外蛋白酶产生能力和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oni)的拮抗能力.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菌株0-9,ΔnprB产胞外蛋白酶能力下降,但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能力没有改变.盆栽实验测定两种菌株在绿豆根际的定殖能力和对绿豆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突变体ΔnprB的定殖和生防能力均低于0-9菌株.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0-9能够通过中性蛋白酶的作用促进其在绿豆根部的定殖借以持续发挥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细菌定殖于健康植物体内,与寄主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和谐联合关系,对寄主植物具有防病、促生、固氮和生物修复等生物学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植物内生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增强了内生细菌的生防潜能和综合防治效果。笔者从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与寄主植物的互作等方面概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着重探讨了内生细菌的植物修复能力和内生细菌在农林业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核盘菌交配型基因mat1-1敲除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遗传转化方法对核盘菌的交配型基因mat1-1进行基因同源重组的敲除对比实验,获得了缺失mat1-1基因的转化菌株.先利用PCR方法获得mat1-1基因的左右两侧片段,将测序正确的两个侧翼片段分别重组到农杆菌转化载体PBI-G3C中,并将新霉素抗性标记引入农杆菌转化载体PBI-G3C中,构建成农杆菌介导转化核盘菌的打靶载体ΔPBI-G3CN-mat1-1,再将ΔPBI-G3CN-mat1-1质粒转化至根癌农杆菌EHA105中.利用核盘菌菌丝进行转化,将得到的转化菌株,利用PCR方法进行验证,证实有敲除菌株存在.通过对敲除菌株进行生理表型的测定发现,缺失mat1-1基因的敲除菌株其生长速度与野生核盘菌菌株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敲除菌株不能产生菌核与子囊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滇重楼根的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以及筛选促生菌株,从云南丽江采集5年生滇重楼,并从0.1 g根中分离获得228株内生细菌. 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内生细菌归属到4个门,5个纲,7个目,11个科,13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40.35%)和芽孢杆菌属(22.37%)为优势属.之后,通过与小麦幼苗的共培养,筛选获得10株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菌株. YNR32016菌株对小麦幼苗的株高的促进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增长了72.43%;YNR32041菌株对小麦幼苗的根长的促进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增长了602.51%; YNR32046菌株对小麦幼苗的茎粗的促进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增长了26.87%.结果为深入分析滇重楼不同组织内生菌的多样性以及开发促生菌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室内测定蜡样芽孢杆菌(Bacilis cereus)B3-7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12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B3-7菌株对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6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效果.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发生畸变.双抗标记法测定了该拮抗菌株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B3-7可以在小麦根系定殖。  相似文献   

7.
植物内生细菌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定殖在植物组织内部但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细菌.虽然内生细菌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但已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植物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具有许多有益生物学作用,揭示了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对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前景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来研究植物内生细菌XG32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和分布,利用XG32菌株的16S rRNA中段特异性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用BLAST、DNAclub和Oligo软件设计了一个在理论上具有特异性的探针,在优化该探针的杂交条件基础上,通过与12个亲缘关系相邻和相近的菌株反复杂交来验证探针的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入侵植物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分布规律,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大狼把草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狼把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有真菌19种.其中,产孢真菌有11属17种,全为半知菌,未产孢真菌2种,优势内生真菌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sp.)、拟茎点霉1(Phomopsissp.1)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sp.).大狼把草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组织总定殖率为51.0%,其中,叶部定殖率大于茎部,幼茎定殖率小于老茎,从叶基至叶尖其组织内生真菌的定殖率逐渐递减.宿主植物生境与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组成与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抑制植物主要病害病原菌和内生防病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标准,从蔬菜作物体内分离筛选植物内生细菌资源。从苦瓜、丝瓜、空心菜、大豆等10种蔬菜体内分离到101株细菌,发现内生细菌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丝瓜叶上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多,洋葱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少。运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了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荔枝霜疫霉病菌等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获得对以上4种病菌均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有41株,占总株数的40.6%。对101株细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表明,同时具有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2株,占总菌数的31.7%。从中选出1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经初步鉴定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筛选获得的同时对以上4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且具有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13号、14号、59号和82号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4个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现状(即植物内生细菌的生态学和植物病理学2个方面的内容),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植物内生细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茶树为多年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已形成种群类型丰富且功能多样的内生微生物菌群.在茶树的不同生长阶段中,其内生菌的种群类型、数量、分布及生物学功能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内生菌在防治病害、促进生长、降解有机农药、促进风味形成,以及改善Al 3+毒耐受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建军 《科技资讯》2013,(14):217-218
本实验以市面销售大蒜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表面消毒,利用粉碎机粉碎方法得到植物组织原液的方法,由平板涂布法分离得到药用植物组织内的内生细菌或者直接在无菌环境中取大蒜组织块在PDA培养基或NA培养基直接进行培养,通过不断地分离纯化提取得到的较纯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目标菌,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ous,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o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tles)作为指示菌进行内生菌抑菌试验,由内生细菌对不同病原菌的抑菌圈大小的比较筛选出抑菌最强的内生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中有大量的内生细菌,分离得到16株内生细菌,16株菌对4种以上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DS1、DS2和BS2对四种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均较强,BS2对四种靶标菌的相对抑菌率在2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供测菌株的11.6%、5.7%和4.8%。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曲霉属。在所分离的菌株中,归属于拟青霉属的活性菌株占供测菌株的比例最高、活性最强。结果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一株柏树内生真菌产生抗肿瘤药物紫杉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株从柏树中分离到的产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菌株,样品采自江苏,是第一例柏树内生菌产紫杉醇的报道,表明产紫杉醇真菌的多样性.简化和改进了提取紫杉醇的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一定量的紫杉醇满足TLC分析的需要,该方法提高了处理样品的速度,节省了时间和试剂消耗等,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筛.  相似文献   

16.
袁建军 《科技资讯》2013,(12):154-156
从乐山市售生姜根状茎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靶标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中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分离获得的9个菌株对四种靶标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2个菌株(SJ1 and SJ9)抑菌效果非常显著,相对抑菌率超过17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离、纯化和固氮活性测定,筛选出了具有较高固氮活性的香椿固氮菌.  相似文献   

18.
选取常食农田茎叶类蔬菜——上海青和芹菜为研究对象,探讨禽畜粪肥对蔬菜抗生素抗性内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粪肥的农田上海青及芹菜样品的根、茎、叶中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四环素的单抗性内生细菌的数量均比未施加粪肥组高,它们的相对百分比含量比未施加组高出9~19倍.其中,从施加禽畜粪肥上海青中分离获得的多重抗生素抗性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能引起多种人类疾病,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实验室收集保存的25种野生兰科植物的菌根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菌落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的兰科植物具有典型的菌根形态;从菌根中共分离获得82株真菌菌株,分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 exFr.)和木霉属(Trichoderma Persoon)等11属,其中镰孢属真菌占7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