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67-68
中药材从田间生长以及采集后不及时干燥或贮存不当或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善,可能污染各种真菌并产生有毒真菌毒素。由于真菌毒素污染的潜在威胁及其控制手段与方法的欠缺,真菌毒素对中药品质、安全性以及国际化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承担、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共同参与完成的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中药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污染分析及检测技术标准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药用植物资源,保证药材基原及质量,合理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中巴传统药用植物资源.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巴基斯坦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巴两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异同点,寻找潜在的合作点,以及提出解决目前中巴传统药用植物资源濒危问题的对策;促...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2):52-52
自1996年我国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以来,保健食品发展迅猛,在批准的产品中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占大部分。由于现有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没有对保健食品作规定,使得此类产品添加剂的使用处于非控制状态,对安全可能产生潜在的影响。中药材类保健食品是我国传统优势产品,也是我国保健食品中能真正走向世界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推进,中药材短缺及质量问题是目前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障碍之一,天津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迅速,中药材以销为主,以产为辅,但本地域药用资源分布、蕴藏状况的研究严重滞后,大宗及道地药材品种缺乏,基础研究薄弱,严重限制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天津中药资源,首先,对天津地域中药资源分类、分布规模、生长状况、开发利用等状况进行系统考察,摸清家底;其次,加强对本地区野生资源蕴藏量大的品种和种植历史悠久的药材进行品质评价,挖掘具有天津特色的优质中药材,并进一步阐明优良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基于上述研究,开展天津特色优质中药材的引种研究,建立药材繁育、加工、生产体系,逐渐树立天津道地药材的品牌形象,为天津优质药材大面积规范种植及天津中药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1953、1956年两度出现全国性"药荒",中医医疗、中成药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卫生部接管中药材经营管理后,为从源头解决"药荒"问题,促使中药材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扩大中药种植面积,1958年后更号召大量开展中药引种试种、野生变家种家养的尝试,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中药材生产的大跃进。多措并举之下,中药材供应至1962年恢复正常,并为此后数十年中药材生产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涛 《科学大观园》2012,(22):63-63
被认作"软黄金"的冬虫夏草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深入青藏高原虫草产区了解发现,我国虫草产业面临大幅减产、市场混乱等困境,越采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采。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也许虫草的灭顶之灾为期不远。虫草产业陷入恶性循环怪圈冬虫夏草是一种体内有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与野生人参和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2012年10月4日,中药材网发布信息称,产自西藏那曲地区每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1999,(16):37-38
一、主要技术内容 PG微生物制剂是利用新疆干旱地区特殊的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资源研制而成的微生物肥料,属于根际细菌范筹,归类为广义微生物肥料,从对磷的转化来讲也可属于磷细菌肥料.  相似文献   

8.
吉林中特药业有限公司是中药现代化重点企业,是以科技为主导的股份制责任有限公司.2001年10月承担的"长白山特色经济植物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由公司在药材产区建立基地进行实施,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在国内首先制定和实施了人参和五味子的生产操作规程.三年累计共创产值3450万元,税金达640万元,净利润为1158万元.通过该示范项目把先进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在产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区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全国中药材种植企业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4-74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是主要从事农作物和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遗传改良与创新利用研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评价、保护与利用、地道中药材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注重数据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社会共享为目标,广泛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和中药材科学研究。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人,博士2人,硕士5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11):28-29
NO.1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桫椤科树型蕨类,中生代时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具有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NO.2人参Panax ginseng五加科草本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由于过度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8,(10):50-50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白山主要中药材育种及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4BA907A17),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22,(3):50-51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资源是集生态资源、医疗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一体的特殊资源,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是中药产业的根基,因此,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2,(5):59-59
世界栽培人参的国家有10佘个,我国人参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参长期存在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①人参是名贵中药材,但长期种植导致种源混杂退化,栽培技术停滞不前,使人参抗性弱、病害重、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下滑,严重挫伤了参农的积极性;②人参有一定的出口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媒体称:“板蓝根、白芍、藿香、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止泻等功效的‘中药材’不再只摆在中药铺里,它们的嫩茎嫩叶、花、根等经凉拦加工已走上了餐桌,成为百姓口中佳肴。”中药材也能作为蔬菜食用吗?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以来,已有16年历史。16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1999年云南省即着手规划云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制定、产业化加工、国际化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9):78-78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然而,中药材生产长期处于农耕式经验生产状态,生产过程缺乏规范,生产区域疏于规划,从而导致中药材因采收期、产地加工、流通与贮藏、生产区划诸环节失于客观评价和优化而难以保证其质量。人们在开发利用药用生物资源过程中,由于对可利用物质认识的局限性等因素制约,常常只选取生物体的某一组织器官为药用部位,而废弃了其他大量的生物组织,造成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下。围绕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瓶颈问题,建立适宜的研究技术体系并进行实践,有效提升中药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4,(12):67
穿山甲又叫鲮鲤,属鲮鲤科动物。其鳞甲是名贵中药材,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能,用于治疗经闭癜瘕、乳汁不通、痛肿疮毒、通窍杀虫等症,是国家保护的二类珍稀动物之一,目前严禁捕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穿山甲的需求也在增多。因此,发展穿山甲养殖是解决药  相似文献   

18.
立足新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维吾尔医药独特的用药习惯,通过广泛调研、实地采集和收购,经系统鉴定整理,建立新疆药用植物资源库和维吾尔药材标本库,馆藏维吾尔药材标本2000份1200种,相应正品、伪品100份,切片标本2500份,贮量居全国之首。通过设立形态、显微、理化、分子鉴定等不同功能的鉴定室,创建数据检索平台,搭建维吾尔药材资源和生药鉴定研究的开放、共享技术平台,致力于搭建系统解决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的技术平台,使维吾尔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品种混乱及真伪鉴定方法欠缺严重影响中医药的效果与安全,为了解决中药行业的重大需求,经过近十年研究,完成了4000余种中草药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研究,创建了“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体系”,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药材与混伪品的物种识别问题,该项成果标志着中药鉴定学迈入通用化、标准化的基因鉴定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13-14
大黄系极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规定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出口药材品种,广销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大黄为传统的泻下药,主要功效为“泻下通肠,活血逐淤,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