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用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2.
周向东  程海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13-113,115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及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3.
从因生施教、口传身授、提高鉴赏的教学方式入手,在旅游专业的形体课教学中融入舞蹈教育,将艺术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熏陶、荡涤下,提高审美意识,唤起对舞蹈、对生活的热爱并从中感受舞蹈艺术的真、善、美,以陶冶情操,遵循美的规律从而塑造出高雅的气质和青春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离不开美,缺乏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信息技术课中蕴涵着美。在信息技术课中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构健康的审美心理,许多高校开设了一些审美类的课程。但由于舞蹈教学对学生乐感、节奏、韵律、模仿、软开度等几方面进行挑选,很多自身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被排除在舞蹈教学之外,使学生丧失了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审美能力的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舞蹈讲究形象芙、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美是舞蹈艺术的精华这一审美特点,笔者提出了通过舞蹈艺术鉴赏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思路,并对高校如何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提出了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舞蹈编导在整个创作中,应始终如一地本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体现舞蹈的动态美;贯彻舞蹈形象的个性化和色彩的鲜明性;使舞蹈这样的特殊载体,永远散发她的艺术魅力,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和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小学古诗教学成为美的教学,让小学古诗教学的课堂成为美的课堂,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美育。本文试从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语言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教学的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摇篮.在学校期间,通过体育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陶冶美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外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将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美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课程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通过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学生追求美的欲望,促进其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舞蹈的艺术体验主要来自于其动作的直观性。在舞蹈教学中,抓住动作的直观性,通过形体训练、视频欣赏、现场观摩、理论研讨、回到实践等,引领学生去领悟关,体现美,感受其中的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气韵美。  相似文献   

11.
实证性研究中产生的“符合”和“真”,以及关于自然完美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美感源头,分别形成了自然科学中美感的两个维度:实证性真之美和完美性之美.完美性的美感包含因自然内在结构的对称性信念引起的对称性美感和因自然的简单性信念引起的简单性美感两部分.简单性的美感不仅包含理论本身的简单性引起的美感,还包含对于能反映自然本身节约性的规律,如最小作用原理等引起的美感.自然科学中关感的这两个维度分别对应着人对可观察经验项和不可观察项的美学评判,来源于人对于自我以及超越自我的完美存在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农民工居住人数较多的村转居社区新居民调查分析,将研究重点放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城市融合问题上,着重从文化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指出存在在农民工身上的诸如“短暂审美空白”、“不即不离”的审美心理距离、“陌生化的审美倾向”、审美欣赏结构单一化、审美定势的恶性循环、以“实用”为尺度的审美判断、审美滞后和容易满足等一系列审美心理问题。同时提出相应措施和方法:倡导审美观念上的人人平等,消除对农民工的文化价值取向的歧视现象;探究旨在提高农民工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观的典型引导法、审美共鸣法、审美辅导法和氛围营造法等。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时代,广告设计者以美学为外衣,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受众进行审美接受的活动时,广告便进入了审美文化视野.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审美文化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异化和嬗变.本文在分析广告审美文化嬗变的几个突出问题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撼广告审美文化的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14.
视唱练耳所蕴含的审美内涵是由课程教学目标及音乐艺术本身的关学规律所决定的。借鉴审美心理学与音乐美学中的一些观点,立足高师音乐教育,对怎样正确理解和看待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审美内涵进行论述;并提出强化审美需求、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意识三个环节是围绕审美内涵展开一系列教学探索与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升本后独立学院图书馆所蕴含的美更加丰富,其美学延伸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建筑蕴含的美学延伸、藏书的美学延伸、服务美学延伸、发展所隐含的美学延伸。  相似文献   

16.
韩贤 《太原科技》2006,(3):43-44
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从审美教育、审美心理导向、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情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生应正确地感知音乐审美情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审美想像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与中国美学史上的“壮美”二者在事物运动的形态、审美心理反应和审美效果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二者为两种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的审美范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主要包含着三个层面内容:一是从本体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本性,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审美的独立性、审美的纯粹性;二是从功能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救赎功能,将审美视为一种生存态度;三是从价值论上,在审美与现代性的繁复关系中高扬感性、自由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中性美是当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潮流,这种审美潮流带来了新的审美转向。本文从中性美这种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积淀,探讨中性美出现的原因,以及在消费社会中带来的新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20.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