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新乡市五·七干校和新乡师院生物系在河南省农科院协助下,杂交粳稻三系选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实现了三系配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常规育种和三系研究相结合,配合其它育种新方法(如单倍体育种、辐射育种和激光育种等)。他们把常规育种目标改为以选育提供作新恢复系和新保持系用的新品种为主,同时还提供生产上杂交水稻还未完全代替常规品种之前所需要的新常规品种。他们还十分重视常规育种定组合和杂交后代选育密切与三系选育相结合,特别是在常规育种选育提供作恢复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30 年来审(认)定的170 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 年之前审(认)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是繁6 和衍生品种绵阳11 号系列,有繁6 亲缘关系的育成品种33 个,占该时期育成品种的49.28%,亲缘系数累计9.25.绵阳11 号及姊妹系育成品种21 个,占此时期育成品种的31.35%,亲缘系数合计8.45.2001-2013 年是四川省小麦育种界的黄金时期,13 年选育审定了112 个小麦新品种,克服了2000 年前种质资源使用单一和狭窄的弱点,这个时期选育出5 个品种以上的骨干亲本有绵阳26、贵农21 和92R 系列材料,分别占本时期育成品种的10.7%、9.8%、6.3%.近年来,育种家创造培育的一批新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合成品种川麦42,SW 系列,R 系列)正在成为新一轮多个骨干亲本系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绵阳号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绵阳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针对四川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态条件,提出了以选育穗重型小麦新品种为主攻方向的育种目标,并对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创新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汉中油菜育种科研经历的五个阶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60年代初,为常规育种阶段,选育出了常规品种早丰系列,为汉中的油菜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90年代末,从常规育种转入杂交育种阶段,引进试验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替换了早丰系列,成为全市主推品种。本世纪初.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制定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使汉中油菜生产上了新的台阶。20064年开展了品质育种。通过细胞质不育系选育,选育出312A,通过省品种审定;保持系、恢复系改良和选育取得较好进展。运用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改良保持系、恢复系1200余份,利用36份。杂交育种取得成果,2008年推荐汉油杂07-1、汉油杂06-8两个杂交组合,参加全省区试,表现优良。在创造种质资源和培育油菜新品种途径上,正在开展染色体杂交技术应用和小孢子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5.
四川作物育种科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了初期、中期和发展时期,特别是80-90年代发展时期的进步大,成绩显著。育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粮、棉、油新品种(组合)300个以上,创造和发明了杂交水稻的冈型、D型、K型不育系;水稻的无融合生殖“SAR”系;杂交玉米的山区育种模式及“三高”自交系和T型、C型、类型及G型雄不育系;小麦系统应用冬春麦杂交模式及T型雄不育“三系”配套;棉花的“洞A”雄不育系及“两用系法”制种;棉花高抗枯萎病源;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等。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作物新品种(组合),实现了全省粮、棉、油品种(组合)的四次更新换代,储备了一批超高产的、优质的、高抗病(虫)的后备材料,为21世纪的超高产育种奠定了好的基础。本文总结了20世纪四川作物育种科技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20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简述自1979年以来从事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的成果。将独创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育种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有性杂交、独特的米质筛选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条高效的水稻新品种育种新途径。将优质、抗病和高产等优良性状进行聚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解决了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大粒水优质和早稻难优质等难题。选育出福建省第一个优质早籼新品种“佳禾早占”,成为福建省主推的优质早稻品种之一,累计推广10万hm^2。  相似文献   

7.
香梨与砀山梨等9个梨品种配置11个杂种组合,获得结果杂交单株882棵,对香梨杂种后代的果实大小、果形、肉质、香味、贮藏性,折光糖和果实综合品质等亲本性状遗传倾向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地区粳稻资源的性状差异,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将来自中国云南、四川凉山州和日本的部分粳稻种质资源进行同田比较。通过对多个性状数据的测定比较,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资源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的品种资源性状各有差异,各品种性状优缺点共存,产量性状好的关联度排名较后,而关联度排名靠前的产量又较低,其中Y5和B130可以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来提高产量,也可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杂交方法选育新品种,存在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地选配亲本和尽早地辨别组合的优劣,这就涉及性状的配合力;二是如何正确地在分离世代中进行有效的选择,这就涉及性状的遗传力。在杂交亲本的选配上,育种实践表明,有些亲本的性状表现很好,但其杂种后代并不理想。相反,有些亲本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在其杂交分离世代中可选出优异的后代。经研  相似文献   

10.
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对普通野生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源RBB16与水稻品种垦系3号等一批杂交后代进行花培育种。接种花药79080个,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7.94%,绿苗分化率15.08%,从获得一批野栽杂交后代的花培绿苗中选育出T209-1、14-5两个高产、或高抗白叶枯病的稳定新品系。研究表明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技术是克服野栽杂交后代稳定难,育种周期长与加速野生稻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开辟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领域。随着我国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其产量也仍在提高,这就为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后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优质高产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作者从水稻杂交育种角度,阐述了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现状,分析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引发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于1980年以长叶白毫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择,经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选育出具高香、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适宜在云南大叶茶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多样化种质资源的利用对于培育高产和理想农艺性状水稻品种显得非常重要.在本研究中,通过研究继代时间、2,4-D浓度和不同外植体对诱变和分化频率的影响,建立了幼穗为外植体、继代培养时间为3个周期(约75d)以及2,4-D的最佳诱变浓度为4.0mg/L的体细胞诱变育种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诱变杂交水稻亲本株1S和中9B,分别成功选育了优良矮化突变株系SV14S和SV9B,为后续的杂交育种提供了优质种质资源.这些育种成果的取得进一步证实了该水稻体细胞诱变育种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烤烟杂交一代亲本主要化学成分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国外引进和国内选育的5个品种(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的第四种方法配制成10组杂交组合,对构成烤烟F1主要化学成分和丰产特性的9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遗传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之间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组会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烟草品种的品质和沪量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应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来评价亲本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展桃育种工作的科研机构之一,已有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20年,育种工作者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广泛收集桃品种资源,建立了储存量300多个品种的国家桃种质资源圃,深入开展桃和油桃新品种选育研究。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途径、采用修剪技术、胚培养等有效技术,选育并通过品种审定(认定)22个桃和油桃品种,实  相似文献   

16.
向您推荐苹果新品种──宁丰苹果抗寒育种是当今世界苹果栽植北界寻求优质主栽品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今,由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李怀玉教授主持选育成功的具有抗寒、抗旱、优质、早果、丰产、耐贮等多种特点的苹果新品种一宁丰」,是我国苹果抗寒育种理论与实践的新突...  相似文献   

17.
刘俊 《科技潮》2012,(1):60-61
齐建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核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应用SSR等分子标记结合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分类学研究。核桃新品种选育,通过种内杂交和实生选育进行核桃品质育种,通过核桃与核桃楸、麻核桃种间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抗寒、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8.
太空西瓜     
北京市大兴县于1996年选择35个西、甜瓜品种的种籽共计749粒,特载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进入太空,经过15天高真空、宇宙射线、微重力环境作用,进行品种诱变,然后在这些种籽返回地面后,在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的航天育种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封闭式试种选育。通过四代选种、配种、筛选与培育,从315个自交系中选育出6个杂交西瓜新品种并采用复播技术进行示范种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以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为主的水稻优质新种质技术;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积累了一大批长大粒低垩白为主要特点的优质籼稻新材料;应用SSR标记技术定位出多个籼稻品质性状的QTLs,并初步建立了实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籼稻"佳禾早占"、"佳辐占"等6个水稻新品种,其品质符合部颁优质食用米三级以上标准."佳辐占"等品种在福建省累计推广了66.67×104hm2,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这些优质品种的育成,基本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为未来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积累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强筋冬小麦“8901”是面包专用麦品种。它是以波兰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出中间材料77546-2,与优质临漳麦进行有性杂交育成。199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2000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国家优质专用新品种后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