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峰 《科技咨询导报》2014,(17):124-124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都在寻求体育教学的优化方法,因此加大了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缺陷,亟需找寻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并探索发展道路。该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发展途径与策略,以求能为其他学校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本文试从其基本理念入手探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本文试从其基本理念入手探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以及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前的现状,探讨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性地提出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课程和教学改革,试图为高职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结合高等职业学院体育的教学基本任务和高等职业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其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社会意义,提出了课程模块设计和内容设计等基本思路和建议,为高等职业学院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玮 《科技信息》2007,(7):198-199
体育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客观反映,是体育建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新中国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学习借鉴与引进时期、渐成体系与相对稳定时期、课程改革与创新时期等3个阶段。未来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应立足于素质教育,着眼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既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高校体育是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围绕着“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一宗旨进行改革.本文以终身体育理论的提出、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为基础,着重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对终身体育的影响:重视选项课程,取消基础课程;重视个体差异,学会以人为本;重视导向功能,培养积极分子;重视全程教育,加强课外环节.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观念,完善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这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观念,重塑角色,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与运动技术技能并重。教学和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内容相衔接,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上来,这些都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改革中引入幼儿体育游戏课程,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幼儿体育游戏课程是一项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它也是幼儿生长发育与阶段重要的锻炼方式,通过将体育游戏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灵活性以及协调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发展,这种将体育与游戏结合为一体的幼儿教育活动,能够推动幼儿全面发展。该文主要就幼儿体育游戏课程的建构和实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校体育学》纳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总体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中,重新审视其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或合理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经验、《学校体育学》课程发展现状为依据,结合《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旨在为新时期完善《学校体育学》学科体系、促进其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说课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项新的教研活动形式备受广大体育教师的青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体育课说课的起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课技能的基本内容及说课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说课技能上适合采用的说课框架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4.
瑞典是一个有着稳定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及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的北欧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瑞典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他们有着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经验,以及严格的、周密的、科学的研究过程,并针对国家体育教育改革需要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及发展对策。如何借鉴和学习他们的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体育教育创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可以说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为更好地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其健康人格,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手段与目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几对关系,这对我们把握未来的学校体育的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初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定期监督检查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状况,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质量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及现代体育课程特点分析,旨在找出在体育教学中适应现代体育课程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