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依据框架——抗震墙结构协同工作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公式及相邻层间侧移刚度比控制值,得出了必须增大底层侧移刚度的结论,并给出了层间侧移刚度的计算公式及系数。  相似文献   

2.
以变截面筒体高层建筑结构为例,讨论了过量降水对重要建筑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过量降水引起的非均匀地基变形对高层建筑结构的顶端侧移、层间侧移、上部结构的翘曲位移、地基和基础结构底部应力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钢框架高等分析研究主要针对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现状,分别采用传统一阶侧移计算方法、二阶简化侧移计算方法和二阶精确侧移计算方法对1榀2跨15层钢框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侧移变形进行了计算,获得了钢框架在3种计算方法下的顶点侧移及层间侧移,并将获得的侧移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钢框架考虑二阶效应后对结构侧移变形的影...  相似文献   

4.
以西北工业大学南村4#、5#小高层住宅为例,进行了剪力墙结构的壳元模型在不同受力状态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动力分析.分析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振型、结构的侧移和层间侧移、结构的等效应力等,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为二层、最大应力值在二层底部、底部的一到五层应力相对较大,一般在工程中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X型中心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特性,分别对5层、8层和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和X型中心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探讨X型中心钢支撑对结构侧移刚度、自振周期、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明显增大结构重力荷载的条件下,支撑提高了结构侧移刚度,降低了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侧移和层间侧移角;支撑分担了部分楼层剪力,改变了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降低了结构构件的内力,为实现"多道设防"的抗震设计原则创造了有利条件;X型中心钢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随着层数的增大而有所降低,与普通框架相比,5层、8层和12层支撑框架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6%,24%和20%。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拼接节点削弱型树状柱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对代替钢梁拼接节点的三折线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三折线模型设计了4层、6层、8层和10层按照拼接节点处实际内力值设计的树状柱平面钢框架。对上述4种结构模型输入地震波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不设钢梁拼接节点的传统钢框架作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三折线模型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按照实际内力设计拼接节点的树状柱钢框架与不设钢梁拼接节点的框架结构相比,其结构周期变大,最大基底剪力值显著减小,侧移值和层间侧移角也基本上都是减少,只有兰州波作用下10层结构由于高阶振型和共振等原因,使得侧移值和层间侧移角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古建筑木结构层间抗侧能力损伤和识别,根据缩尺比为1∶3.52殿堂式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地震损伤下模型层间等效抗侧刚度、侧移响应及侧移对刚度损伤的敏感性.在考虑柱脚滑移的结构简化力学模型基础上,推导模型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考虑试验环境噪声干扰,利用奇异值分解偏最小二乘(PLS-SVD)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方法定量识别模型等效抗侧刚度.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损伤增加,结构层间等效抗侧刚度比减小、侧移峰值对柱架层结构损伤较乳层敏感.无损工况下结构等效抗侧刚度识别误差在10%左右;损伤工况下结构等效抗侧刚度识别误差为15%~20%.通过明代古建筑木结构西安钟楼等效抗侧刚度在线识别,验证了PLS-SVD和EKF方法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等效抗侧能力监测和震前抗倒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扭转效应对空间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运用了规范规定的底部剪力法,以偏心距为变量,推导出单维地震作用下偏心距和层间侧移的关系式,并利用数值分析,说明了线弹性扭转角和层间侧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减小空间结构体系的偏心距,可以有效地减弱扭转效应,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SRC-RC竖向混合框架承载力和刚度的突变问题,避免形成薄弱层,共进行了7个工况的静力非线性计算,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给出了SRC-RC竖向混合框架的基底剪力与顶点侧移曲线、极限层间侧移角及塑性铰分布.结果表明:SRC结构层数与结构总层数的比值不应小于1/3,以保证梁铰侧移机...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了试验结果,计算结果,实际工程计算侧移角的统计结果和多遇地震下建筑结构的容许破坏程度等因素,提出了符合遇地震设防目标的结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  相似文献   

11.
从虚位移方程的基础解系出发探讨虚位移的独立性,并根据Четаев定义将其结果推广到高阶非完整系统。同时,根据对实位移的相应讨论,明确指出实位移是不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大剧院结构分析中位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使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5.71,对中国国家大剧院进行结构分析所得位移进行了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平均位移及楼层层间位移的研究,所得结论为合理调整楼层抗侧移刚度、结构设计和结构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国内几乎所有理论力学教材和相关教材,在对虚位移的论述中,基本上认为“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个”.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实位移不是虚位移中的一个”,并且在此前提下,对虚位移原理的充分性给予了证明。  相似文献   

14.
从大坝混凝土及坝基岩石的变形特性出发,结合国内外水电工程实际,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大坝时效变形的各种因素,并对确定混凝土大坝不可逆时效变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于无吊车房屋考虑位移限值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山形门式刚架位移限值的建议.并讨论了柱脚嵌固度以及跨高比对刚架位移值的影响.作出了斜梁不需验算挠度的结论和柱顶侧移不满足位移限值要求时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方法,提出用位移法基本假定和改铰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线位数目,以便画出正确的位移法基本结构图,并详细探讨了位移法基本结构的简化方法,借助于手算实例说明其具体的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效虚拟轴机床的位置正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机床运动的连续性和可实现性,提出了一种用位置反解来求解位置正解的数值解法。该方法首先假定一个初始的活动平台位姿,并根据该位姿所对应的6条腱长和给定值之间的差值来调整该位姿,经过数次迭代后求出实际的活动平台位姿。由于位置反解非常易求,所以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不但使所求解具有实际意义,而且计算时间也可以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缙云公路隧道围岩位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缙云公路隧道为例,通过对缙云公路隧道现场实测的围岩位移资料分析,综合考虑公路隧道所处地质环境及施工工艺水平等因素,讨论了公路隧道施工中围岩位移和区域性地质构造、围岩类别、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水平收 拱顶沉降及不同方向的测线位移与围岩稳定基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位移敏感率的概念,以便合理规范地评判公路隧道围岩位移的稳定性,得出了沿隧道纵向的围岩位移分布与其区域性质构造和水平应力相适应的结论,其结果对于复杂地质环境中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构矩阵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矩阵,比如循环矩阵,Toeplitz、Vandermonde、Cauchy等矩阵在代数和数值计算领域中经常出现,在工程学、通信和统计学中更为明显,这些结构矩阵与一些实际运用相关联。运用块displacement变换得到一些结构矩阵displacement结构,通过其displacement结构把一类分块结构矩阵及其逆矩阵表示成一些分块循环矩阵的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普通电介质对电位移矢量D(r)=ε0E(r)+P(r)+Q(r).↓△+R(r):↓△△+……进行严格的推导,并赋于电位势移矢量一定的物理意义,同时讨论D=ε0E+P公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