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系十分紧密,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的基本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在选择性、计划性、历史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相融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现代教育价值,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其教学。长沙素有"山水洲城"、"道南正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潇湘洙泗"、"革命圣地"等美誉,丰富的地下遗址,星罗棋布的地上遗存,浩如烟海的文人遗墨和名胜古迹等,汇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宝库。若将长沙地方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融合,能拉近我校学生与纲要课程的距离,加强和改进我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地方文化资源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3.
史料运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注重关注当下的政治现实。在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要注重典型性、思想性和可信度的原则。为运用史料教学,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运用多种史料的能力、注重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发挥史料在“纲要”课程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上的深度契合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互补性,使二者可以同向而行、协同发展,应该努力探索可行的、共通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实现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以提升彼此的育人效果。《纲要》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对接的途径主要有: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为圆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拓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切入点,构建《纲要》课程的校园文化品牌;依托校园景观,拓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化讲授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芝 《科技信息》2008,(34):207-207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从2006级起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所承担的功能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要求,不断进行教学专题化教学改革,并注重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与专题化讲授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这门新的课程在整体上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具有三种意识,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多元化教材观的意识、价值引导者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大调整,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高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三难”,首先,必须确立有别于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原则,正确设定课程教学起点;其次,深刻理解《纲要》的课程性质,紧紧围绕两大历史任务、三个选择、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件大事来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第三,课堂教学以师生共同探讨重大历史疑难问题为主,同时设法加大学生课外自学力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配合“三进”“三出”相结合的实施“05”方案斯体系的教学改革研究,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进行了实验改革.实践证明,在“三进”“三出”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得到了切实提高,达到了“三通”的教学改革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屈宏 《科技资讯》2010,(18):187-187,18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定位,使其非常适合于开展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中,教师要做到案例的准确性、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及生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讲授、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运用案例,同时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案例结论和讨论结论之间的关系,以期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势在必行。本课实践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动机,以深化教育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以国内现有实物及媒体资料为素材,以就近取材为原则。实践教学难度大,要求高,需要精心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纲要》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内在特点,在引导大学生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追逐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多民族高校更应利用本课程资源,凝聚多民族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共筑中国梦。因此,该课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思路,以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为载体,努力探索将中国梦共同理想融入《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独特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大学生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为什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4.
乡土历史融入《纲要》课教学,是由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学生乡土历史知识贫乏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之需所决定的,其融入方法主要有穿插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研究教学法、对话教学法等;在其融入过程中,教师除平时要注意积累和熟练掌握外,还要处理好它与统编教材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史概要》课程的性质、开课意义、课程结构,特别是开设这门课程要使学生树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教科书的选用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建设这门课程的根本问题,应当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从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其实,除了这一外部因素外,还应该涉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近代启蒙运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等因素。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增强教学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运用图片、影视作品、音乐、诗歌等资料,开展参与式教学,搞好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管理方面,要加强考勤、改革考核方式、做好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