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典教育亟需“补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经典文化的推崇,显示出社会对传统经典态度的改变,而现实又是民众对经典认识的普遍缺乏。故此,加强经典教育实有必要,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增进民族认同的纽带,是提升公民人文素养,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途径。我国有着悠久的经典教育传统,其主要载体是儒家的四书五经,核心是以仁义为主导的生命价值观念,落脚点是礼乐教化。加快经典教育的推广工作,应建立、完善以专门研究、通识教育、启蒙教育、民间讲习等多层次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梁亮 《科技资讯》2008,(29):226-226
先秦儒家学说强调“德治教育”的原则,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德治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治”的中介手段,从而形成了“德治教育体系”。“德治”是西周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儒家德治教育思想的基础。先秦儒家德治教育主要以四种途径展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儒家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最后,文章阐发了对儒家德治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乡下人”这一观念绝非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所建构的宗法制“乡村文化”,而是一种原始文化的遗存。其“乡下人”具体包涵二个内容,一是野性的生命,一是自由的性爱。“野性的生命”主要以水手这一形象为载体,“自由的性爱”主要以翠翠等湘西女性,包括湘西妓女形象为载体。  相似文献   

4.
李发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3,(4):193-194,201
“基础”课是目前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课程之一,本文拟将先秦儒家的“修身”文化引入到“基础”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传统儒家文化氛围之中,解读其在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过程中所展示的个人价值意蕴,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5.
儒家“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爱护民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儒家“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性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儒家“民本”向现代“民主”的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修身文化对历代士人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影响。今天,将儒家修身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给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同时也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地从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儒家道德思想经过历代儒家学者的继承和发扬,到今天不但成为一套人人适用的人生道理,也成为东南亚各国一种主要的文化传统。新加坡在儒家道德伦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我国在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并将之运用于当前的学校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防止和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重要措施。而以儒家、道家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上就是人生哲学,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命观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秦慧媛 《科技信息》2010,(34):I0251-I0251
“空”是国画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式和绘画技巧,"空白"的产生和广泛的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国画中"空"的表现方式很多:空旷的天空、无处不在的影子、飘渺的烟雾和皑皑的白雪等等。国画中"空"的深层文化来源是儒家、道家与佛家三者的统一,其互补性地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