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通过分析黄土的分布及形成,黄土湿陷的成因,影响黄土湿陷的因素及湿陷等级,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利用ANSYS有限元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丁明 《科技信息》2013,(16):358-358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可分为地基处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其中地基处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水措施主要用于防止或减少地基受水浸湿;结构措施主要用于减小和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上部结构适应地基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分析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及其地基处的理方法,分析了黄土的湿陷机理和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并对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黄土湿陷系数的因素是天然含水量和干密度。因而,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房屋若采用简单地基处理的浅基础形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大部分建筑物或构筑物由于地下管网漏水或雨水沉积、地基长期泡水等原因会引起地基湿陷,导致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发生倾斜,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是黄土的一种特殊工程地质性质,由湿陷变形引起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是黄土地区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通过对地基土含水量及墙体裂缝特征的分析,得出黄土湿陷性是住宅楼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种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的比较并结合场地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高压旋喷桩对地基进行加固,并提出了合理的桩体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王彬 《甘肃科技》2001,17(5):24-25
湿陷性黄土在西北地区分布广泛。为防止黄土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设计中应针对黄土湿陷性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消除产生湿陷的内在原因;采取适当的防水、排水措施,变更引起湿陷的外界条件;采取合理的结构措施,增强建筑物抵抗地基湿陷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并对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地基基础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以下介绍几个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的实例及涉及到的具体问题,求教于同业。 1 兰州市房管所西固山丹街拟建1号商住楼、2号商住楼地基基础设计及相邻建筑基础设计与施工注意的问题。 1.1 工程概况 兰…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王存辉 《科技资讯》2009,(5):131-131,133
提出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阐述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等三种措施的具体内容,对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层浸水湿陷条件下拓宽路基变形破坏特性,基于长安大学土工离心机,安装了降雨浸水系统和位移量测系统,开展与实际应力相一致的离心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拓宽路基的浸水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拓宽路基荷载影响下,新路基以及部分老路堤会产生新的沉降,最大沉降值出现在拓宽路基形心处,进而产生新旧路基间的不协调变形;持续降雨将会在拓宽路基坡脚处产生雨水入渗,入渗将诱发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层内部产生非均匀湿陷,这会导致新旧路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湿陷突变,在湿陷突变所产生的差异沉降的作用下,路基边坡首先出现裂缝,进而在新旧路基拼接带处也出现裂缝,最终面临因地基整体增湿失稳所带来的更为严重的路基路面塌陷、滑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借鉴黄土地区已建或在建公路项目的经验,结合公路工程的特点,从湿陷系数的测定、构造物类别的划分、建筑场地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判定等方面对公路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来源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经验,不能完全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建议:对填土高度大于10 m的重要构造物,当基底压力大于300 kPa时,宜按实际压力测定黄土湿陷系数;挖方路堑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判断黄土的湿陷性;湿陷性土层计算深度可根据沉降计算中压缩层深度的确定方法而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很广,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质量事故屡有发生。本文经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性以及发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的分析,结合我们在施工中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和采取过的处理经验。提出了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工程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将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结构物安全、稳定。本文就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基的勘察工作应着重查明地层时代、成因、湿陷性土层的厚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变化,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级别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是由于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并且强度也随之降低的一种特殊结构。黄土的湿陷性有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类。在我国60%以上的黄土地区为湿陷性黄土,而且大多出现在地表浅层,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特征会给即将修建的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可能会使结构物出现大幅度的沉降、裂缝、倾斜、甚至影响其安全和寿命。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另外湿陷性黄土隧道多位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地基承载力不高,具有湿陷性,在遇水侵蚀或较大荷载的作用下,隧道则产生较大沉降。其基底承载力很难满足要求,通常需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挤密桩和树根桩等。  相似文献   

14.
李华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5):296-296,F0003,F0004
分析了黄土湿陷的成因与本质,在明确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长征 《科技资讯》2009,(21):84-84
湿陷性黄土的最大特点是大孔隙、欠压密,遇水后颗粒及团粒间的天然粘结强度急剧降低,引起原状结构破坏,土柱相互错位并重新排列,从而引起湿陷,强夯法处理涅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本文对湿陷性地区强夯地基检测与地基施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军 《甘肃科技》2010,26(12):120-122
通过对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的变形沉降不均匀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路桥过渡段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树屏段,路堤最大填土高度12m,地层上部为松软土,多为软塑至流塑状的砂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具自重湿陷性,部分地段湿陷等级为Ⅳ很严重。为满足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和压缩变形对路基工程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重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沉降观测、动态检测及运营实践证明,此种地基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饱和黄土的湿陷土层的地基加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节约投资、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等优势,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由于黄土的湿陷性导致道路不均匀沉降问题,通过采用单线法测定不同压力下西宁地区强、弱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仪对其内部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黄土内部结构与宏观湿陷变形的相关性,对路基高度进行合理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随压力增大,强、弱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均表现为"显著—平缓—稳定"三个阶段,且强湿陷性黄土较弱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变化增长斜率较陡,发展变形速度快;(2)弱湿陷性黄土较强湿陷性黄土浸水前后的颗粒由松散易被挤密,孔隙也被细小的集粒填充且连通性变差,由间接接触为主的连接方式变为直接接触;(3)强湿陷性黄土较弱湿陷性黄土浸水前后的孔隙面积比例下降幅度较大,孔隙有序性差且孔隙圆形度减小,颗粒易被压碎且集团化程度较弱,孔隙进汞量大,20μm孔径分布含量较高,与其宏观湿陷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点入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两种分类及其各自特点和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不当在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弹簧土"现象,并对"弹簧土"现象的产生做了力学分析;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实际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总结了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塑性理论,推导出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本构模型,给出其矩阵表达式.基于ADINA分析软件,开发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本构模型,给出湿陷性黄土湿陷本构模型开发方法及步骤.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湿陷变形计算和固结分析,并用实测结果与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模拟值进行比较.结果说明,该湿陷本构模型用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分析和湿陷变形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