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测定并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方法采用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种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TT分别为31.72 s、47.35 s、106.34 s和35.96 s;APTT分别为17.66 s、20.49 s、20.74 s和16.27 s;FIB分别为20.45 s、18.20 s、22.81 s和21.35 s;PT分别为21.00 s、21.76 s、16.74 s和25.16 s;ICR小鼠的TT值与其他3种动物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PT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与Wistar大鼠和SD大鼠间、Wistar大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的APTT差异显著(P<0.05);ICR小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Wistar大鼠与长爪沙鼠间的FIB差异显著(P<0.05)。结论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小鼠剖宫取胎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净化升级基因工程小鼠。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基因工程小鼠剖宫取胎净化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按规律准确判断妊娠天数 ,可使剖得的仔鼠成活率达到 81 0 % ,②CD_1小鼠作为代乳母鼠剖得的仔鼠离乳成活率为 5 1 5 %。结论 适宜的剖宫取胎条件是提高剖出仔鼠和离乳仔鼠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进剖宫产手术,提高剖宫产生物净化效率,获得SPF级基因工程小鼠。方法结合小鼠妊娠时间,触诊判断胎鼠发育情况推测剖宫产手术时间,优化剖宫产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以提高手术效率;改进剖出仔鼠由SPF级ICR小鼠代乳以提高成活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剖宫产净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触摸胎鼠四肢清晰,头部与躯干长度相似,且胎位朝下为剖宫产手术最佳时间,改进手术细节使成功率达( 97. 9± 8. 25) % ;选择分娩时间和手术时间间 隔 最 小 的ICR母鼠代乳,间隔时间< 24 h,可提高仔鼠的离乳率,平均窝离乳率为91. 2% ;经剖宫产净化技术成功获得的仔鼠检测微生物级别符合SPF级。结论 提高实验小鼠的净化效率,为基因工程小鼠的生物净化奠定基础。剖宫产净化技术的优化可显著。  相似文献   

4.
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理学院现用实验小鼠妊娠期、小鼠剖腹产的适宜时间、技术方法和仔鼠的代乳方法,为实现小鼠的净化作技术准备.方法:通过对小鼠饲养繁殖,摸清小鼠的平均妊娠期,确定剖腹产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剖腹产手术对小鼠进行子宫摘除取胎,取出仔鼠进行代乳,观察代乳情况及代乳仔鼠成活率.结果:大理学院现用实验小鼠平均妊娠期为18.5d,在三次小鼠剖腹产实验中,第一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为0,第二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达100%,第三次实验仔鼠代乳成活率仍为100%.结论:小鼠剖腹产手术成功率为100%,已摸索出小鼠剖腹产净化方法的配套技术,包括剖腹产手术的适宜时间、技术方法以及代乳母鼠的选择和代乳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建立 SPF 级雌、雄远交群长爪沙鼠血液学及生长指标的正常参考值,为长爪沙鼠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数据。方法 对不同日龄及周龄的雌、雄长爪沙鼠体质量、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得到长爪 沙鼠在不同日龄的生长曲线,不同周龄不同性别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正常参考范围。结论 不同日龄 长爪沙鼠的体质量增长速度不同,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因此,在应用长爪沙鼠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和年龄对实验动物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长爪沙鼠糖尿病模型近交系培育群体的遗传生化位点标记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和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K-7222K)对17项血液生化和22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醋酸纤维板电泳法检测26个生化位点标记;选择F20代种鼠,按照近交系动物生产方式进行繁育,统计分析胎间隔、初生数、离乳数,生长曲线等。结果 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之间比较ALP、HDL-C、CRE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MCV、MCH、EOS、GLU、TG、LDH指标差异显著(P<0.05);遗传生化位点标记呈现单一性;初生体质量为2.68~3.38 g,离乳成活率为68.31%,胎间隔时间比较长。3~6周龄体质量增长较快。结论 研究结果为其品系鉴定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生物净化使中国地鼠的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制级别达到清洁级标准。 方法 普通级中国地鼠剖宫产后获得的仔鼠由清洁级 ICR 小鼠代乳,记录仔鼠 0 ~ 30 日龄的体质量变化和存活情况,对离乳后的仔鼠进行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检测。 结果 本次实验对 24 窝普通级中国地鼠进行剖宫产手术,共获得新生仔鼠 109 只,其中 5 只死胎仔,最终代乳成活 56 只,代乳成功率为 53. 85%,离乳后的地鼠经随机检测均达到清洁级国家标准。 结论 本研究对中国地鼠进行了生物净化,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地鼠的质量标准化,为中国地鼠的生产、应用提供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一窝白色ICR远交系小鼠群中发现突变裸鼠,采用回交一互交号法“nu”基因保留下来,随后用隔离器养的ICR小鼠为代乳鼠,通过剖腹取胎净化该种群,微生物学检查其主要项目达到SPF级标准,术后动物饲养于洁净层流架中,^60Co灭菌饲料,酸化水、鼠盒、垫料均高压灭菌,以纯合雄鼠与杂合雌鼠1:1非近亲繁殖,扩大了种群,定名ICR/PMU-nu裸鼠。与此同时,对突变裸鼠进行了免疫生物学检查,剖检10余只  相似文献   

9.
目的长爪沙鼠真核蛋白延长因子1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2,Eef1a2)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方法提取长爪沙鼠骨骼肌组织的mRNA,通过同源扩增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Eef1a2 cDNA序列全长。通过DANSTAR软件比对长爪沙鼠和人类、大鼠、小鼠Eef1a2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长爪沙鼠Eef1a2 cDNA序列全长1812 bp,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1392 bp,编码463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类、大鼠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8.6%,94.0%和93.8%;长爪沙鼠Eef1a2氨基酸序列与人类、大鼠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9%和99.9%。结论长爪沙鼠Eef1a2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与人、大鼠、小鼠高度同源。因此,长爪沙鼠可能是一种人类Eef1a2基因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
野生和驯养长爪沙鼠携带细菌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野生长爪沙鼠和驯养长爪沙鼠的细菌携带情况,为制定长爪沙鼠微生物学检测北京市地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银川市和呼和浩特周边地区捕获的长爪沙鼠以及驯养在屏障系统中长爪沙鼠实施安死术,解剖后分别分离回盲部和喉部细菌,接种于血平皿上,分离菌株单克隆培养后分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种属,并计算检出率。结果银川市和呼和浩特地区的野生长爪沙鼠分别携带了12种和8种细菌,屏障系统中饲养的长爪沙鼠携带了7种细菌。结论两地区野生长爪沙鼠和屏障系统中饲养的长爪沙鼠所携带的细菌数量、种类和感染率有所不同,在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时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建立我国SPF级IRM-2小鼠核心群,以满足科研、生产及检定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对普通级IRM-2小鼠进行了剖腹净化。方法采用剖腹摘取子宫术,在无菌隔离器内操作、饲养和繁殖。结果建立了具有12只SPF级IRM-2小鼠核心群,种群生长发育正常。经2次微生物检测,符合SPF级标准。结论通过剖腹技术成功地建立了SPF级IRM-2小鼠核心保种群。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的剖腹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从日本引进的SD大鼠种群 ,本身携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符合我国SPF动物的等级要求 ,为使之符合我国三级动物的要求 ,通过剖腹产手术进行净化 ,并用SPFWistar大鼠为保姆代乳。成功剖腹孕鼠 35只 ,选取活仔 115只 (每只母鼠选仔 4— 6只 ) ,经过扩大繁殖 ,目前已为 180只生产母鼠 ,4 0只生产雄鼠的生产群。经过 4年共18次的微生物检测 ,不但去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 ,而且 ,各项微生物检测指标均符合我国SPF大鼠的等级标准。表明剖腹净化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普通级实验家兔进行剖腹净化建立SPF家兔种群,提高实验用兔的质量,满足科研、生产及检定工作需要。方法采用剖腹摘取子宫术,在无菌隔离器内以人工哺乳方法将仔兔培育成无菌兔,再将双岐杆菌等肠道正常菌接种到无菌兔体内,使其成为SPF兔;对SPF环境中植入肠道正常菌兔和未植菌兔离乳后生长性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人工培育出的SPF兔,经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符合国家SPF兔标准;植入肠道正常菌群兔体重与未植入肠道正常菌兔生长体重相比极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剖腹摘取子宫术,人工哺乳仔兔和植入肠道正常菌群的方法建立了SPF实验用兔种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6年~2008年北京地区普通Beagle犬、大耳白兔和清洁以上大鼠(Wistar和SD品系)、小鼠(KM和ICR品系)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抽检结果进行分析,为实验动物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现行国标《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抽检动物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结果普通Beagle犬的质量虽在逐渐提高,但体外寄生虫时有检出;普通大耳白兔体外寄生虫的携带较为普遍;清洁大鼠和小鼠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基本合格,但有体内寄生虫的阳性样本;SPF级大鼠和小鼠的供应数量较少,尚不能充分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建议有关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加强普通动物的防疫工作,同时改进饲养管理水平,以有效避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加强清洁动物的净化及物料的消毒工作,以确保清洁动物的质量合格、稳定;进一步提高实验动物的净化水平并扩大SPF动物的生产规模,以充分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3 种不同麻醉剂对长爪沙鼠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长爪沙鼠分为3 组,分别腹腔注射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生理盐水溶液,观察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期、苏醒时间及心率和呼吸变化,并与大、小鼠进行比较。结果长爪沙鼠在注射水合氯醛后麻醉保持时间最长,而乌拉坦最短。水合氯醛对呼吸和心跳的抑制能力较弱于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除了乌拉坦,其余两种药物对长爪沙鼠的麻醉时间均较大,小鼠更长一些。结论3 种麻醉药对长爪沙鼠的麻醉效果明显不同,对其呼吸和心跳频率的影响也有差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用这三种麻醉剂。相对于大、小鼠来说,长爪沙鼠对3 种麻醉剂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普通级大、小鼠病原体携带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大部分单位普通级大、小鼠病原体携带状况的调查 ,了解省内实验动物质量情况 ,以利于新国标的宣传和执行。方法 选取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普通级大、小鼠 ,按清洁级标准对其所携带细菌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小鼠肝炎病毒 (MHV)和小鼠仙台病毒 (SV)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1%和 19%。小鼠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LCMV)、汉坦病毒 (HV)和鼠痘病毒 (Ect )血清抗体均为阴性。大鼠HV、SV血清抗体均为阴性。细菌检测结果 ,Wistar大鼠支气管鲍特杆菌阳性率为 8 3% ,其余所检项目均为阴性 (支原体、泰泽氏菌未能检测 )。结论 山东省实验动物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达到了普通级要求 ;但是 ,MHV和SV的存在以及Wistar大鼠支气管鲍特杆菌的隐性感染 ,说明普及清洁级大小鼠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 (Vibrio 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市郊河段,夏季毒性高于冬季,底泥毒性高于河水;野外现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苏州河市区河段(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河段)水体对卿鱼具有较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径河段底泥浸出液和河水可能对动物存在肝毒性.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苏州河尤其是市区河段水体总体上不利于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长爪沙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CST3)cDNA序列同源性,并建立CST3蛋白原核表达体系,为长爪沙鼠CST3抗体制备和后续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对长爪沙鼠Cst3 cDNA序列进行克隆、同源性分析及密码子优化;将优化后序列酶切连接到pET28a载体,完成重组CST3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将该载体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实现CST3蛋白的原核表达,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 长爪沙鼠Cst3基因与人和小鼠Cst3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低。密码子优化后的长爪沙鼠Cst3表达序列插入到pET28a质粒中,获得了CST3蛋白表达载体。经1 mmol/L IPTG 37 ℃诱导12 h,可获得大量CST3蛋白。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长爪沙鼠CST3蛋白的体外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