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探讨离子束处理对肉苁蓉种子萌发形成吸器特性的影响,从而提高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提出萌发机制,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N+注入的肉苁蓉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注入的N+剂量为1000时诱导肉苁蓉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20%.用N+注入预处理后的肉苁蓉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6-BA、GA3和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吸器的效果比直接接种在MS培养基上的效果要好,萌发率达23.3%.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大豆种子萌发及诱导幼苗抗根腐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诱导大豆对大豆根腐病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1.0mL/L壳聚糖处理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1.0mL/L的壳聚糖诱导效果最好,达65.45%,在诱导处理后第5d表现出最高诱导效果;0.1-2.0mL/L的壳聚糖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温度、NaCl和PEG6000预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交叉耐性诱导.在15℃、25℃和30℃中,50%萌发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86h、43h和48h;50%萌发需要的热时间(thermal  相似文献   

4.
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和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不同浓度赤霉素(GA3)、2,4-二氯苯氧乙酸(2,4-D)、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和根状茎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在17~22℃,光照12 h,添加0.5mg/L 6-BA和0.1mg/L NAA,种子和根状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为57%,30mg/L GA3和35%PEG6000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分别为39.3%和37.9%.故低浓度的GA3、2,4-D和PEG6000都能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以苦皮藤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水平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采用直接接种、0.2 mg·L~(-1)GA_3浸种、切种处理的接种方法,开展苦皮藤种子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直接利用种子接种和利用0.2 mg·L~(-1)GA_3浸种处理后接种,都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甚至种子根本也不能萌发;(2)切种处理的种子,使用0.2 mg·L~(-1)GA_3浸种可以有效促进种子萌发;(3)MS+1.0 mg·L~(-1)NAA和MS+1.0 mg·L~(-1)NAA+1.0 mg·L~(-1)6-BA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MS+0.2~1.0 mg·L~(-1)NAA+1.0~0.2 mg·L~(-1)KT培养基只能诱导种子萌发,而不能诱导愈伤组织生成;MS+0.5~2.0 mg·L~(-1)2,4-D培养基不能诱导种子萌发,也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海巴戟的种子结构及发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巴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从环境温度、播种基质、物理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其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试验结果表明:海巴戟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高温能显著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高温条件下变温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8~35℃,28℃和33℃则是发芽的最佳变温;海巴戟种子本身存在着某种抑制萌发的特殊物质,但在土壤中这种拟制萌发的状态可被打破而诱导萌发;透气和保水性能良好的播种基质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有利,以河沙加泥炭土作为播种基质的海巴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7.0%,其相应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最高,分别为63.5%和12.532;温水处理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它的出苗整齐度,且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74.0%和62.5%,其相应的发芽指数为12.271.  相似文献   

7.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外植体选择、消毒方法、愈伤组织诱导与种子萌发、不定芽、芽与原球茎诱导、继代与增殖培养、壮苗生根、炼苗移栽、组培苗与野生苗比较、多倍体诱导、人工种子等方面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种子休眠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和2009年采自浙江天目山的野生天目铁木植株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以探讨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征.设置不同的低温储存时间、赤霉素浓度、变温温度、有无光照及不同的发芽基质等条件,比较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吸水实验中种子浸水4 h后吸水率20%,与浸种前重量有明显差异(P<0.05,t-test),表明不属于结构休眠类型.采种后经过短期低温(约4周)储存的种子累积萌发率高于经过较长时间低温(约16周)储存的种子萌发率(p<0.05,t-test),表明种子在低温下被诱导休眠并降低了发芽潜力.种子萌发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温打破休眠(MLG为54 d),推测可能属于较深的生理休眠类型.赤霉酸对天目铁木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5/25℃加之施用浓度为400或600 mg·L(-1)的赤霉酸,是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天目铁木迁地保护中,可采种后人工施加赤霉酸,立即在恒温培养箱中萌发,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9.
盾叶薯蓣种子萌发条件及诱导外植体愈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研究了盾叶薯蓣种子在MS培养基中的萌发条件,并且对其茎、叶片、叶柄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表明:(1)在25℃下,用无菌水浸泡的种子在MS 6mg/L赤霉素上获得最高的萌发率;(2)MS 2,4-D 4mg/L为较理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茎、叶片、叶柄的诱导率分别是:100%、40%、20%.  相似文献   

10.
克得利亚百合种子萌发及鳞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克得利亚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糖浓度对实生小鳞茎增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冷或热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光对种子的萌发影响很大,24h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可提高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而避光则抑制种子萌发.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糖浓度对实生小鳞茎的增大有重要作用,较高糖浓度的基质中小鳞茎生长较大,且糖浓度为6%的培养基最适合实生小鳞茎的增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省原平高产创建玉米示范区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存在土壤养分偏低、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比例失调、化肥配比不合理、施用方法不当以及秸秆还田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建议今后在加大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大有机肥的施用量,调整化肥施用比例及方法,适量增施微量锌肥,推进示范区持续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大棚栽培的草莓易发生肥害。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外观品质,在大棚栽培草莓中应用我校研制的草莓专用肥(即有机、无机复混粒肥)。结果表明,草莓专用肥不但可促进草莓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外在品质,而且还能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氮肥污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氮肥的使用量最大,过度使用现象普遍严重,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综述了我国化肥的使用和氮肥对土壤、大气、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了氮肥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氮肥对花背蟾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幼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揭示氮肥引起的水体污染是引起两栖动物种群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钱韦 《科技促进发展》2019,15(4):346-350
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发是确保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战略必争领域,我国在该领域存在基础研究缺少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因而一直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的高度重视。由于正在执行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偏重现有技术的优化、集成和田间示范,在国际本领域研发水平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亟待调整布局面,增强基础-转化型研究的实施力度,研发具有绿色、高效、精准特征的革命性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水肥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水分与肥料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协调水肥关系,以达到合理经济地利用水分和养分是旱地农业研究的目的.本文对近几年一部分水肥耦合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分析了各类的研究状况,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综合评述了水肥耦合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研究,预测发展“平衡施肥”和节水的生态农业,实现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缓释化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了大量有关缓释化肥文献的基础上,对缓释化肥的发展及现状作了回顾,介绍了缓释化肥的定义、分类及优点,并对缓释化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缓/控释肥料在草坪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了25篇参考文献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种类及养分释放机理,着重对缓/控释肥料在草坪草上的应用效果和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我国草坪缓/控释肥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用稀土肥料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稀土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稀土在土壤中的残留、在水体中的富集以及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从农用稀土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的负面影响出发,论述了稀土可能对长江三峡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促进作用。由此,在使用农用稀土时,应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稀土在土壤中的残留及水体中蓄积的机会与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土壤肥料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和肥料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础,关系到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若干重大问题。本文对我国耕地资源特征、利用方式及其演变,农田养分平衡、化肥肥效与土壤肥力演化,肥料技术升级,土壤生物肥力等若干重要土壤肥料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展新型肥料、加强土壤肥力长期监测、培育土壤生物肥力,以及提高有机肥资源效率与安全利用研究等重大工程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隶属类芽孢杆菌属,其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和营养吸收.为探讨该菌株对植物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应用价值,将该菌株与化肥进行不同配施处理,进行生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剂具有解磷、解钾能力;菌剂对生菜地上部分有促生作用,使得生菜植株鲜质量、单株叶片数的增加趋势都非常明显,其植株鲜质量与空白相比最大增加387.60%;菌剂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氮钾肥与菌剂配施可使根鲜质量增加373.00%;在优化生菜食用品质的基础上,菌剂与化肥配施,增加了生菜维生素C质量分数,达到9.96mg/100g,同时又降低其亚硝酸盐含量.综上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与化肥配施后促生效果较好,可促进生菜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