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5月23日格林威治时间11点,莫斯科电台英语广播正在播送简明新闻。广播员介绍阿富汗局势时说道:“阿富汗人民在抗击苏联占领者、保卫国家领土的斗争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来自苏联领土上的那种活动已威胁到阿富汗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狗和主人     
最近吴庭艳反动集团对越南南方人民和佛教徒加紧进行血腥镇压,不仅使自己更陷于越南南方全体人民的重重包围之中,激起全世界正直人士的公愤,而且也遭到美国主子的连声呵叱。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8月21日发表正式声明,责难吴庭艳集团违反了它所提出的同佛教徒和解的保证,对它的严厉镇压行动表示“痛心”。肯尼迪在9月2日的电视谈话中更公开把吴庭艳这条走狗“训”了一顿:一则说:“我们认为,对佛教徒的镇压是非常不明  相似文献   

3.
最近,勃列日涅夫把阿富汗傀儡头子卡尔迈勒召到莫斯科去,演出了一出双簧:在一连串的拥抱、亲吻、宴会和会谈之后,主奴二人一唱一和,宣布阿富汗局势已经“整顿就绪”。逐渐“走上正轨”。勃列日涅夫叫嚷,“所谓阿富汗问题是缓和的敌人故意制造的。”卡尔迈勒高喊,阿富汗人民正在“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他们竭力使人相信,阿富汗已是歌舞升平,卡尔迈勒的天下固若金汤,现在国际社会不得不承认这个依靠苏联刺刀扶植起来的政权了。然而,勃列日涅夫和卡尔迈勒还没来得及自我欣赏一下这出闹剧的效果,十天之后,就接连发生了几件使他们分外难堪的事。 10月25日,阿富汗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的代表团团长穆罕默德·帕克蒂亚瓦尔在一次公开会议上,当着一百多个成员国代表  相似文献   

4.
困境与花招     
苏越合谋侵略柬埔寨,苏联亲自出马武装入侵阿富汗后,它们的侵略面目更加暴露无遗。它们遭到柬埔寨、阿富汗人民的强烈抵抗,受到举世的声讨、反对,压力日益沉重,处境十分狼狈,日子很不好过。苏之侵阿,越之侵柬,都是莫斯科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他们是准备还要继续大干的。然而,为想排除或减轻来自全球的压力,它们处心积虑,进一步耍弄反革命的两手:“大棒加胡萝卜。”手法是为目的服务的。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就用了不少手法,一忽儿说什么只要外部停止对阿富汗的干涉,苏联就撤军;一忽儿又  相似文献   

5.
苏联军队侵入阿富汗之后,接连占领了喀布尔、坎大哈、贾拉拉巴德。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踌躇满志,认为他们以大队人马、优势武器,可以迫使阿富汗人民俯首贴耳,乖乖地接受新沙皇恩赐的枷锁了。然而,沉醉于胜利的幻想或幻想的胜利之余,他们发现,事情并不美妙。《真理报》不得不承认,在阿富汗,苏联企求的“局势正常化”过程“遇到了阻挠”。占领一个国家,征服一个民族,总是要遇到阻挠和反抗的。《真理报》总算忸忸怩怩地承认了这个真理。只是在今天的阿富汗,侵略者的处境要比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在阿富汗投下的赌注,委实不算少了。要说人,苏联派往那个国家的“专家”、“顾问”,少说也不下五、六千。要讲物,数不清的军火物资、安东—18运输机和苏制克拉斯牌大卡车,从苏联源源不断地运进阿富汗;甚至连最新式的米格飞机和重型坦克也轰轰隆隆地开到了那里。对这些人和物,苏联当局虽不敢喧嚷,却也从不否认。显然,其意图是:干了再说。然而,一谈到这一切“援助”的收效如何的问题,莫斯科可就讳莫如深、噤若寒蝉了。原因很简单:在阿富汗所发生的事情,没有使它感到称心如意。譬  相似文献   

7.
1979年12月,我在莫斯科一家医院接受年度体检。28日早晨,我被无线电中传出的高声通告所惊醒。苏联部队“应阿富汗政府的请求”进入该国。对我来说,这真是晴天霹雳。我打电话给外交部的朋友。他们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很少有人能告诉我详情细节。阿富汗长期血流成河的悲剧从此开始,数年后当我就  相似文献   

8.
国际札记     
难言之隐苏联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谈判中达成了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进一步为苏联和德国人民的友好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给德国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又一有利的条件。莫斯科谈判结果受到全世界善良的人民的欢迎,因为它完全符合于和平的利益。但是对于那一小撮害怕国际局势的任何缓和的“冷战”陰谋家们,这是一个使他们垂头丧气的消息。莫斯科谈判达成协议的消息刚刚传出,”纽约先驱论壇报”驻华盛顿记者凱尔就报道说:华盛顿对于苏联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并不感到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美国通讯社在报道协议的同时指出,苏联同西德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是“出人意料的”,这个协议超出了西德总理阿登纳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所取得的协议的范围。“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记者阿伯尔说,美国助理国务卿麦钱特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代  相似文献   

9.
新事 新言     
“这张照片可以让全世界人都来看看美国人在阿富汗都干了些什么!这是一张令美国军队感到可耻的照片。”———总部设在伦敦的人权组织英国伊斯兰观察中心发言人安斯利对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对一个年仅四岁的阿富汗小孩搜身的偷拍照片感到震惊。他呼吁本月2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人权会议能公布这张照片。“二战时,欧洲人杀死了当时1200万犹太人中的一半,———而现在犹太人却用代理人统治着世界”,“他们(犹太人)让别人当炮灰。”———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第10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上的这番有关犹太人的言论提出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0.
去年四月,阿富汗发生军事政变,达乌德政府被推翻,建立了以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府。一年多来,阿富汗新政权不仅一直未能有效控制全国,而且政局动荡,有增无已。其突出的表现是反政府武装斗争在最近几个月中迅速发展。东南西北,烽烟四起,政府处于困境。据报道,为免遭不测,塔拉基在喀布尔每晚都要变换过夜地点;政府领导人已把他们的家属秘密送往莫斯科。苏联正趁机利用动乱的局势,进一步加紧对阿富汗的控制。国际舆论普遍注视着这一形势的发展。反政府武装斗争的发展阿富汗的反政府武装斗争,是在“保卫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人民的革命斗争刚一取得胜利,美英帝国主义便公然采取军事行动相继侵入黎巴嫩和约旦,从而引起了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无比的愤怒。帝国主义侵略中东的目的何在呢?我们知道,美英帝国主义侵略中东,除了军事的政治的目的之外,最基本的就是在经济上夺取中东的石油资源,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一贯地采取一切手段来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在掠夺中东石油这个方面,美英两国是主要的竞争者;而在镇压民族独立运动的方面,它们又往往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因此,美英两国在中东的矛盾与暂时的一致基本上是围绕着争夺石油利益和镇压中东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中心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在越南南方,人民武装愈战愈强,群众斗争不断高涨。在这两股急流的冲击下,美帝国主义要在南越物色一条多少能顶用的走狗也越发困难了。美帝国主义在南越花了大本钱,豢养走狗,培植伪军,结果是越来越站不住脚,一气之下,把吴庭艳这条走狗宰了。这之后,南越傀儡的替换,如同走马灯,文官武将,忽上忽下,政变频繁;走狗同主子、走狗同走狗之间,倾轧、内讧、摩擦不断,真是一片乌烟瘴气。美帝国主义始终搞不出一个“稳定的政府”来。走狗的职责,无非是效忠主子来对付人民。无论是老走狗,还是新走狗,他们对付人民的方法不外是反革命的两手,但是,他们最高的信条,只有一条:杀人。  相似文献   

13.
两条路线的斗争从5月9日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城居民举行总罢工总罢市以来,黎巴嫩人民每天都以更坚决的行动来表示他们反对亲西方政府违反民族利益政策的决心,并有力地回答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镇压。这一斗争,实质上是两条道路的斗争:黎巴嫩究竟应当执行民族独立政策,反对军事集团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加强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合作呢,还是像亲西方政府奉行的那样,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依靠西方国家,而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疏远,镇压国内爱国民主力量。黎巴嫩现任总统夏蒙是1952年上台的。根据黎巴嫩宪法,总统可以决定和指导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夏蒙几年来所竭力推行的政策,使黎巴嫩民族利  相似文献   

14.
1月,莫斯科还在严寒中,黎笋又去了。自从1978年侵柬起,黎笋及其他越南显要出现在莫斯科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用种种名义去莫斯科,诸如访问、休假、出席“大家庭会议”、吊丧等。黎笋此去,据说是为了“治病”。用的名义虽多种多样,但有一点却是同样的:去时两手空空,回时满载而归。请看,目前屠杀柬埔寨人民的武器,包括坦克、大炮和化学毒剂等等,哪一件不是苏联制品?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扩张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使阿富汗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霸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阿富汗成了当前国际局势中一个突出的“热点”。三个月来,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侵略的斗争形势如何?它的前景怎样?苏联会从阿富汗撤军吗?阿富汗问题目前有可能实现政治解决吗?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苏联侵略阿富汗,使西方一些人对苏联牌“缓和”的观感为之一变。有些曾经陶醉于克里姆林宫多年装潢起来的歌舞升平假象的人们,现在纷纷指出,“缓和濒临破灭”,“缓和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苏联刮起了“新的冷战的寒风”。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甚至直率地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吗?”然而,莫斯科的“缓和”乐师们置若罔闻,还在起劲地吹打。他们毫不脸红,决不因阿富汗上空炮弹的嘶鸣同缓和的极不协调而感到尴尬。请听听这些“缓和”新曲吧! “改变某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5):8-9
<正>美国公布被冻结阿富汗资产使用计划遭多方谴责2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就所冻结的阿富汗中央银行在美资产签署行政令,计划将其中一半资产用于赔偿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阿富汗塔利班方面随即对此行政令表示谴责。阿富汗塔利班驻多哈政治办事处发言人穆罕默德·纳伊姆谴责美国“窃取”阿富汗人民的财产。2月1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爆发抗议活动。抗议者表示,美国无权这么做,美国这是“窃取”阿富汗人民的财产,这些冻结的资产属于阿富汗人民。  相似文献   

18.
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对《巴多利决议》的评价很大程度涉及到对国大党和甘地在独立运动中地位的评价。从目前所能够获得的资料来看,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基本上认为它“充分暴露了国大党和印度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妥协性,说明革命深入发展一触及资产阶级利益时,他们就会不惜牺牲革命群众的利益,向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因此,这一次不合作运动,就在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和国大党的妥协方针的指导下宣告失败了。”但在仔细研究了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史后,我认为对《巴多利决议》的评价,不应当简单地认为它是“妥协的投降方针”。列宁认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要评价《巴多利决议》,我  相似文献   

19.
绥靖小议     
苏联入侵阿富汗,一定使西方的绥靖者们颇感难堪。他们多年来一再容忍、退让,莫斯科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不仅没有施舍什么“一代人的和平”或者那怕是苟且偷安式的短暂和平,反而在他们鼻尖下扔开了炸弹。然而,绥靖者们惯于忍气吞声,而且“心地善良”,又有洁癖。有些人至今还是不愿看一眼现实中的斑斑血污,而宁愿沉醉于玫瑰色的梦幻。请欣赏一下他们的奇特的形势估计吧。据称,苏联这次对一个第三世界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略,竟是“在它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采取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亚非各国在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独立的道路上满怀信心地前进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害怕恐慌了。特别是当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访问了印度、缅甸和阿富汗、並且决定今后继续扩大对这些国家的援助时,美国更加惊惶不安起来。杜勒斯甚至在去年12月20日记者招待会上亲自发麦了一项声明,一方面吹嘘美国的“援助”,就什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此丧失了分毫的自由和独立”,另一方面又大肆污蔑苏联的援助,企图把美国伪装成“慈善家”,是亚洲人民的“朋友”,以模糊视听。然而,亚非人民看得非常清楚:究竟是谁不附任何条件地援助他们走向经济发展和政治独立的道路,又是谁想通过所谓“援助”把他们拖上战争轨道,掠夺和控制他们的经济並从政治上奴役他们。在事实的强烈对比下,美国任何颠倒黑白的说法都是无济於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