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主要以分权、防止司法专断、维护社会公益、实施法律监督与保障司法公正为价值目标。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诉讼法理和制度构造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改革的路径应当是:增加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增加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案件的检察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程序的监督;严格限制检察机关对审判结果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民事公诉制度源于西方国家的国王代理人或皇家律师演变而成的检察制度,它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层面干预民事诉讼,享有提起民事诉讼并出庭支持诉讼的权力。我国应当借鉴这种制度,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域限范围内构建具有符合本土化和现代化的民事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事抗诉是民事检察监督的主要运行方式。民事抗诉制度在运行中程序混乱、效果微弱等问题不断凸显,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调整抗诉指导思想、完善检察监督立法是解决抗诉弊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列举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不足之后,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办法,如监督方式多样化,监督范围明确化,修正相关立法上的不一致和相互矛盾的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监督的依据、方式、顺序和保障四个方面修订完善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法的修订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破解民事执行难题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检察建议这一新的监督方式,并以原有的民事抗诉制度为参照,来系统剖析民事检察建议与抗诉在各方面的异同点,拟为日后探寻二者协调化运作的合理路径奠定基础,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司法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检察民事公诉是指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民事案件而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所吸纳。在我国,由于危害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同时亦基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立法在检察民事公诉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因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参与民事公诉的方式和范围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事检察建议作为一项"实践先行、立法后行"的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适用愈加广泛。随着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从立法的高度对其首次予以明确规定,检察建议迎来了发展壮大的良好契机。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粗浅与不完善,检察建议还存在诸多问题。立足于对重庆市某区检察院的调研与思考,从立法规定与实证考察两方面着手,对检察建议的适用标准、效力、具体程序等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此项制度的利弊存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且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废除和加强的两派观点。2007年10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似乎是走"加强派"路线,却远不能给这场争鸣盖棺定论,而是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对两派观点的回顾和梳理,以及对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的解读,本文试图围绕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民事主体时应摒除近代以来权利本位的影响,不再从权利角度定义民事主体,而是扩展视野,从民事法律关系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并联系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确立民事主体。要在这种新思路下审视民事主体制度的建立,构建开放、统一的民事主体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国纷纷进行民事诉讼司法改革之际,我国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司法改革。许多学者提出,我国应从立法上设置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以适应我国的庭审模式的改革。本文从证据失权制度所应体现的公正与效率等价值理念出发,分析了在我国设置当事人证据失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我国在建立证据失权制度时,必须要考虑到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荣誉权的性质存有争议。在我国的民事权利体系下,并无独立的荣誉权存在的空间。为此应取消荣誉权,将民事主体获得的荣誉的保护交由名誉权调整。  相似文献   

14.
赋予当事人双方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并没有超出现实的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前提.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充分知情、选择作出前的限制规定和选择作出后的责任承担三个完备性条件.基于此,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当是建立在充分知情之下当事人双方的一种权利选择,受来自选择作出之前的法定限制并给当事人带来相应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犯罪行为致被害人精神损害的,受害人不能提起赔偿诉讼请求.笔者认为这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当予以修正,并以人格权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给予被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产生至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论。新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借用法律状态说提出的"诉讼负担"概念,与"诉讼义务"概念相区别。以此为基础,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来认识诉讼现象,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来解读整个民事诉讼甚至相关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民事审限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从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角度看,我国对民事审限制度极为重视。因为设置民事审限制度是维系我国司法判决正当性的需要,且此制度与我国的诉讼模式和基本诉讼制度相协调。然而,该制度在理论界仍存在诸多争议。审限制度的存废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从目前中国的国情考量,审限制度的确立和严格执行有利于缓解诉讼拖延问题,增强司法效率,并逐步实现司法公正。但随着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审限制度应该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18.
塑造良好的公务员形象,除了靠制度这种“硬”手段之外,还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软权力”。公务员这一群体的特殊身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及人民利益至上的内核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公务员形象塑造的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务员形象,一要做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二要坚持人民第一的原则和将心比心的原则;三要培育公务员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治要求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均以保障私权为使命,公权的运行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但我国的民事制裁制度由于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在分权制衡、当事人参与等各个方面均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民事制裁异化成了侵害公民财产和自由的非正义制度。应当充分认识民事制裁制度的危害性,并最终将民事制裁加以废除。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存在主体和客体范围都比较狭窄等缺陷。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落实管辖制度的角度考虑,应当对现行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加以完善,进一步扩大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和客体范围,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权及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